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的穿刺成功率和使用率.方法 采用逆行静脉穿刺法,观察局部穿刺部位血管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 静脉逆行穿刺法因针头部位肿胀或滑脱而重新穿刺的几率明显低于静脉顺行穿刺法,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论 静脉逆行穿刺术十分适合于长期输液的老年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观察护理管理在小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成立专门性的护理管理小组,以对小儿静脉穿刺实施全面管理,在深入地调查分析小儿静脉穿刺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实施相应的护理管理。结果:与实施护理管理干预前相比,干预后,我院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全面的护理管理干预,能够使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静脉置管术输液作为一项护理操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因小儿外周静脉较为纤细,难以固定,穿刺失败率较高。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成功率高,能更好的满足临床定时给药和快速的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凯时不同输注方法对改善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响。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凯时的输注方法分别采用静脉推注及静脉滴注。结果静脉推注组不良反应率低于静脉滴注组,静脉炎的发生率静脉推注组为3.3%,低于静脉滴注组的13.3%(χ2=6.4052,P0.05);穿刺部位疼痛静脉推注组的发生率为13.3%,低于静脉滴注组的40%(χ2=5.4545,P0.05)。静脉推注组显效率为60%,高于静脉滴注组显效率为20%(χ2=10.0,P0.01);静脉推注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静脉滴注组总有效率为66.7%(χ2=6.6667,P0.01)。静脉推注组24h内起效率为66.7%,高于静脉滴注组的40%(χ2=9.642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改善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上,凯时静脉推注疗效优于静脉滴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策略在提高老年科低年资护士静脉穿刺水平的应用效果。方法进行为期3个月的导师指导、理论知识培训等系列集束化管理策略。比较实施集束化管理策略前后的静脉穿刺成功率和满意度。结果培训3个月后,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制定并实施集束化管理策略,能有效提高低年资护士静脉穿刺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正>静脉留置针具有保护静脉,保持静脉通道通畅,随时进行输液治疗,利于及时为患者打通生命线,已成为临床治疗、急救、手术及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应用静脉留置针带空气穿刺法,穿刺成功率较高,留置时间长~([1]),但是气泡常留于此处,因担心发生空气栓塞,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因此需要在穿刺成功后进行留置针排气。鉴于此,笔者对静脉留置针带空气穿刺法后排气方法进行了改良,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患者无论是输液、输血、采集血标本,都离不开此项操作。尤其是在抢救危重患者的关键时刻,静脉穿刺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在某种程度可以说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直接影响着抢救的成功率。以往人们常认为此项操作与熟练程度、手法和操作技巧有关,以笔者从事多年护理工作亲身经历看,护士的心理因素也直接或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输液或输血过程中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老年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后,发生穿刺部位感染、套管堵塞、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及局部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20例患者中,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为5.83%,套管堵塞发生率为4.17%,皮下血肿发生率为5.00%,液体渗漏发生率为5.83%,局部静脉炎发生率为9.17%。结论静脉留置针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但临床应用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观察和记录,预防并及时处理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止血带对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对86例需行静脉留置针术的患者进行观察,将其随机分为常规静脉留置穿刺术和应用双止血带改良静脉留置穿刺术各43例,固定护理人员进行操作。结果常规法成功率53.5%,双止血带改良法成功率90.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静脉置管成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双止血带应用在外周静脉充盈不良、严重浮肿、血管硬化、肥胖、恶液质、严重静脉炎及重危患者的静脉留置穿刺中起重要作用,能有效的提高静脉留置术穿刺成功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老年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穿刺前先局部热敷的应用效果及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入住我科,老年血管条件极差的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由两名N4级护士操作,观察组穿刺前先局部热敷穿刺侧肢体数分钟后再常规穿刺,对照组进行常规留置针操作,通过调查分析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并发症等评价标准。结果两组患者穿刺中,观察组在一针穿刺成功率、静脉炎发生例数、患者满意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穿刺前先热敷穿刺侧肢体数分钟,对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减少静脉治疗并发症方面有很大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老年患者因静脉弹性差、脆性大、皮下组织疏松易滚动而造成静脉穿刺困难,置管不易保留.为了满足老年患者长期静脉治疗的需要,我科近年来进行了多例PICC穿刺置管术.成功置管术的关键在于肘部血管条件良好,可以直视及触及达到盲穿的要求.但老年患者部分肘部血管弹性差,看不到,摸不到,直接穿刺成功机会率少,我科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对10例直接穿刺困难者进行了经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管,全部置管成功,成功率100%,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正压输液接头与零压输液接头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40例肿瘤科放置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采取正压输液接头与已穿刺好的中心静脉导管连接,对照组20例采取零压输液接头与已穿刺好的中心静脉导管连接,输液结束皆采用生理盐水20ml正压脉冲式封管,比较两组阻管率、感染率、静脉炎发生率及总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阻管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27);两组感染率、静脉炎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1);两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25)。结论正压输液接头能更有效地协助肿瘤科护理人员进行输液管理,减少中心静脉导管阻管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日益加剧,老年人在医院就诊人群中的比例越来越大。静脉输液作为临床一项基本护理技术,以显效快捷的特点成了老年患者经常选择的临床治疗途径。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的生理老化和机能退化,大部分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老年疾病,又都不同程度的出现管壁硬化、弹性差、皮肤松弛、血管细脆、回血慢等生理现象,  相似文献   

14.
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为保护静脉血管,避免反复穿刺,留置针的应用在静脉输液中越来越多得到普及,并为很多医务人员和患者所接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相比较头皮针,脉静留置针具有相当多的优点,如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持续保留静脉通道、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24G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静脉输液的应用情况。方法将9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24G留置针,观察组采用改进的穿刺和固定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两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静脉炎、静脉渗漏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延长,观察组的静脉炎、静脉渗漏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患者使用24G留置针穿刺于前臂静脉采用改进的穿刺和固定法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静脉炎是由于将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大的药物输注入静脉中或在静脉内放置时间太长、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而引起的局部静脉壁的化学性炎症反应,也可由于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或一根血管反复多次穿刺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因此,静脉炎是静脉输液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而且也影响患者的治疗。我院自2007年至2008年期间,采用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静脉炎35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发生导管异位的基本原因,同时提出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本院自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62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实施平均分组,分为参照组(n=31例)以及试验组(n=31例),将采取常规置管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行规范化置管患者作为试验组,对比分析两组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异位发生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异位发生率为3.22%、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对比参照组患者异位发生率(19.3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4.19%)差异显著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过程中采取规范化置管操作,同时配合有效护理措施,可有效避免发生导管异位现象,提升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日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指间静脉采血的操作方法,针对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等大血管采血条件不好的患者另辟新的采血途径。方法对2015年1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35例次患者采用指间静脉采血。结果 35例应用指间静脉采血患者一次穿刺成功33例,占94.3%;失败2例,占5.7%。结论指间静脉采血增加了选择血管的范围,降低了静脉采血的操作难度。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据有关调查显示,老年患者占门诊输液患者的四成以上。老年患者各器官在生理功能等方面都发生退行性变化,一般老年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静脉管壁增厚变硬,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肤松弛,血管不易固定,以及回血缓慢、凝血较快等生理现象。所以给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特别细心观察患者体征变化,跟据老年人  相似文献   

20.
静脉采血是老年人体检的常规项目之一,在老年人血标本的采集过程中常由于许多老年人有血管硬化的特点或采血技术方面的因素,而导致采血失败。这不仅会造成体检结果的延误,而且会给老年人造成再次采血的痛苦。通过我科一年来老年人体检采血的调查分析,现将影响因素及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