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孔子家语·好生》与《说苑·贵德》皆有孔子论《诗·甘棠》的文句,都应是本于上博简《诗论》。《好生》兼引其中一、二两章,《贵德》则仅及其中一章。这说明《家語》的文句绝非袭自《说苑》,否则不会有《说苑》所沒有的內容。《说苑》所以能征引《诗论》,应该是采用前人传记,而《家语》所以能引到刘向未引据的《诗论》文句,究竟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是很能发人深思的,这至少是可视为其来源较早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阜阳双古堆一号木牍相关章题与《孔子家语》,可以发现:《家语》存在很多后人改动的痕迹,而《说苑》则与木牍章题最为接近。很多材料可以证明,从出土文献到《说苑》再到《家语》,存在梯次演进的痕迹,而《家语》处于最末一级,因此在版本学上是“晚出”的。但《家语》的改动并非出于王肃之手,而很可能就是孔安国所为。《家语》由于脱胎于“诸子百家语”之类的“说”类材料,因此在材料来源上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故而很多内容并非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实录。  相似文献   

3.
刘向《说苑》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学术价值十分重要,因此整理研析历代文献对《说苑》的评价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正是由此对历代史志及目录、各种文学史和小说史、专著与单篇等进行了疏理与综合.  相似文献   

4.
郎松雪 《北方论丛》2022,(3):131-135
刘向《说苑》早在飞鸟奈良时代就传入日本,作为贵族学习、日讲经筵的重要书籍之一,至今已有近1400历史。日本馆藏刘向《说苑》的《群书治要》中的版本、《历代故事》中的版本是中国国内没有的,明刻楚府本、永乐丙申本、何本、程本等为国内善本,还有日本人关嘉《说苑纂注》、桃源藏《说苑考》等专书研究著述,这些材料一方面使得《说苑》珍贵版本得以保存,另一方面有益于补充了中国国内刘向《说苑》研究。  相似文献   

5.
类聚分析,是现代语言学广泛运用的分析方法之一。但这一分析法早在《说文广义》中有所体现。类聚分析《说文》,以及如何类聚分析《说文》,这是《说文广义》馈赠给《说文》研究的又一方法论上的启示。基于《说文广义》这一启发,文章以《说文》中“词与意义说解”为切入点。从“训释种类”、“训释方式”、“补充和引用”、“联绵词训释”四个方面。对《说文》进行了类聚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揭示了运用这一分析法研究《说文》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隋志》著录《搜神记》于史部杂传类,而把《世说新语》著录于子部小说类,这反映《世说新语》的文体特征切合《隋志》所持的小说观念。《世说新语》的文体特征,可以从“小”与“说”两个方面加以概括。所谓“小”,一是体制小,言其篇幅短小,且不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二是功用“小”,言其缺乏宏大主题,远实用而近娱乐。而“说”,是就全书的内容与性质而言,言其重点在记魏晋士人的琐事名言。这些特点使之正契合中国早期对小说的认识———“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街谈巷语”。《隋志》著录《世说新语》于小说类,反映在唐代至少到《隋志》成书之时,人们还是秉承着传统的小说观念。  相似文献   

7.
《汉书·艺文志》著录之《虞初周说》探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虞初周说》是《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汉代小说家的代表作品。但只见于著录,未流传下来。称《周说》者,除《尚书》之《周书》和《逸周书》外,尚有唐宋人所引来历不明的所谓《周书》,而其内容或多解释性和知识性;或具传奇性和故事性之短篇。皆符合汉人对《虞初周说》的注释和方士小说的特点,故这些引文很可能就是《虞初周说》的佚文。  相似文献   

8.
杨波 《兰州学刊》2007,(12):126-129
《新序》、《说苑》是刘向编撰的两部历史故事集,每部书中都有一些故事与《韩诗外传》所载内容大体相同.文章通过对这些故事中同题异旨,即叙述内容相似、主题立意不同的篇章进行比较,从而疏理出故事类编体裁的演进轨迹和编辑原则,并对刘向个人的审美趣味做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先秦的“六艺群书”,探讨了《说文》中词义的系统性问题,认为《说文》中的词义系统实际上就是先秦“六艺群书”中的词义系统。与此同时,本文还阐发了《说文》中“隐性”的说解体例  相似文献   

10.
汉代《毛诗》主“讽谏说”,不主“诗教说”。它提倡的讽谏精神对唐代至北宋诗歌产生了极大影响。朱熹作《诗集传》,“诗教说”兴而《毛诗》废。它对元明清诗歌影响巨大。《毛诗》兴衰与古典诗歌盛衰合拍,成为贯穿诗歌史的一根线索。  相似文献   

11.
陈绪清 《云梦学刊》2009,30(6):77-80,140
杨朔散文作为“十七年”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当代散文研究领域的典型个案。人们对“杨朔散文模式”存在认识上的不一,持肯定与否定态度者皆有。“杨朔散文模式”是特定时期时代与读者的共同作用而成。  相似文献   

12.
丁加勇  易磊 《云梦学刊》2009,30(6):136-140
运用构式语法理论研究“爱V不V”结构能够解决以往研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和缺陷。“爱V不V”结构作为构式存在,它独特的语义是结构本身赋予,结构具有不完全推导性。“爱V不V”构式在不同的语境中发生语义偏移,是构式多义性的表现。“爱V不V”构式对进入构式的动词音节和动词义都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陶生魁 《殷都学刊》2011,32(1):132-136
在清代的《说文》研究著作里,江沅的《说文释例》是一部后人关注甚少甚至产生误解的著作。《释字例》内容丰富,旨在提供一种"还许书本指"的方法,对于我们自觉阅读《说文》、理解许书本旨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4.
昌切 《社会科学》2006,(9):176-183
"80后"的另类写作与他们所接受的语文教育基本上是脱节的.他们的作品呈现出复杂的语文背景构成一方面体现了对成人写作的师承,即对鲁迅、钱钟书、博尔赫斯和王小波、王朔等,以及对武侠小说、动漫、"下半身"写作等的自觉不自觉的模仿;一方面体现了对成人社会规定的大胆反叛,即对中学语文教育乃至整个中学教育体制自觉与激烈的反抗和批判.他们在作品中尽情释放被压抑的个性.  相似文献   

15.
<曲考>是一种古代戏曲目录,在历史上多有记载.刘致中却发表文章说,人们所讲的<曲考>,是<剧说>的初稿本.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证了刘说之误,认为历史上人们对<曲考>的记载是真实可信,不容否定的.<曲考>不是<剧说>.  相似文献   

16.
丁四新 《文史哲》2006,50(5):43-54
在本性问题上,告子属于“无善无不善”论;“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更近于扬雄“性善恶混”论,而与世硕、王充的观点不类;“有性善,有性不善”,则与世硕、王充“人性有善有恶”的主张相同。世硕诸儒与王充,在本性问题上观点是相同的。第一种人性主张,属于“性一”之论;最后一种,则非。因此主张“性一”的竹简《性自命出》(《性情论》)篇,不属于宓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和世硕这帮儒者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王建平 《殷都学刊》2004,(4):104-107
许慎的《说文解字》以其鲜明的写作目的 ,规范的编排体例 ,丰富的学术内容奠定了他文字学家的地位。《说文解字》中反映出的博采通人、反对门户之见 ,敢于创新、反对因袭旧说 ,创作态度严谨、反对主观臆断等学术著作的写作特点 ,则体现了他的文章观。  相似文献   

18.
李蕊  舒也 《浙江社会科学》2012,(5):141-144,160
让.雷诺阿的电影,横跨了无声电影与有声电影、黑白电影与彩色电影等不同的阶段,在世界电影史上是一个独特的标本。他的电影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风格——"让.雷诺阿风格"。"让.雷诺阿风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现实主义和心灵表现的结合;二、长镜头、深景深镜头、复杂的场面调度等电影语言的开创性的运用;三、介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突然转变的格调。在现实主义风格和现代奇幻风格之外,存在着一种以"突然转换的格调"为特征的中间形态——"让.雷诺阿风格"。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总的历程,是从茅盾所期望的小说化路子折向夏衍《包身工》那种“论文式的‘报告文学’”的写法。其理论的发展,是从与相关文体的比较中,辩识其特征,到围绕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矛盾,特别对能否适度虚构与合理想象的问题,展开长期的论争,最终走到因否定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与文学性而无法认识这一文体的地步。实践进一步揭示,报告文学是散文中时代感最强的写人记事并可以直接加入作者议论的一种文体。它的本质特征是史实性,它可以由狭义散文向广义散文作一定程度的延伸。  相似文献   

20.
诗因诉说而产生,书法因书写而出现,各自经历了无意识创作的阶段而进入有意识创作的层次。这一过程,即形式与技术的形成过程,贯穿着整齐化和逆整齐的追求。诗和书法作为传统文人的必修课,有着共同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