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亚太地区区域内资本投资高潮的形成1986年以后在亚太地区出现了一胜区域内资本投资的高潮。其经济背景是,1985年9月西方五大国财政部长与中央银行行长会议以后,日元升值、美元贬值,接着在美国的压力下,韩国与台币对美元的汇率比值也随后升值,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日本、韩国与台湾中小企业的出口竞争能力,迫使它们进行资本外流,向亚洲地区的一些劳动力比较低廉的发展中国家(与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出口工业生产基地和部分技术密集型出口工业生产基地(后者主要是由日本企业转移的),以弥补由于货币升值所带来的削弱出口竞争能力的…  相似文献   

2.
论日元对美元长期升值的原因及其对日本经济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薛敬孝1993年初以来,日元再次急剧升值,由年初的126日元兑换1美元上升到3月下旬的117日元兑换1美元,8月中旬,在东京外汇市场上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曾达100.4日元兑换1美元。目前日元...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主张以日元贬值来增加出口,刺激国内景气。但是日元贬值将对亚洲国家造成巨大打击,基结果是日本对亚洲的出口不仅难以增加,反而还会减少。日元贬值还会使日本的贸易条件恶化,并降低银行的融资能力,对日本国内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况且日元对美国汇率并不是日本单方面可以决定的。在美国经济明显减速的情况下,美国当局也不得不修正其容忍美元升值、日本贬值的政策。但是如果考虑到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关系基本上是互补性的而不是竞争性的话,就不能理解人民币升值对日本来说未必是好事。  相似文献   

4.
2002年至今美元进入长周期弱势调整,它对中美双边行业产品贸易产生怎样的影响?文章基于进、出口动态面板季度数据模型证实:(1)美元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走弱会抑制美国从华4分位产品进口,样本内将近一半的4分位产品美国从华相对进口比重出现了下降.美元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美国次贷危机也削弱美国从华进口,而美国实际GDP增长、美元对韩元实际升值将增加美国从华进口.(2)美元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走弱并不能促进美国对华4分位产品出口,这一经验结果否定了美元贬值将促进美国对华出口的臆想.美元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有害于美国对华出口,而中国实际GDP增长、美元对欧元实际贬值会增加美国对华出口.政策建议是:一个繁荣增长的中国经济有助于促进美国对华出口;中国商业银行需要推出人民币汇率避险工具,而不是把我国外贸企业推进大海去裸泳.  相似文献   

5.
近来人们经常在报纸上看到日本“泡沫经济”一词。“泡沫经济”是指由于股票、债券、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投机性暴涨,导致虚拟资本的运作越来越脱离实际经济的运作,这样经济的本来面目被歪曲和夸大了,有如在实际经济的表面加上了一层肥皂泡。“泡沫经济”一词颇为形象地说明了8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经济的状况。 从1986年起日元开始大幅升值,从1美元兑250日元激升到1987年底的1美元兑120日元。为消除日元升值给日本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日本政府已在两年内分5次把官方贴现率降到了2.5%这一历史最低点,于是货币变得十分“廉价”,市场上游资充斥,炒地皮、股票、名画等活动蔚然成风。 首先是土地投机空前活跃。由于人们纷纷涌向房地产买卖,日本的地价在5年内上涨了2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了解决巨额双赤字问题,美国政府邀请联邦德国、日本等国家通过了旨在使美元对主要非美元货币有序下调的“广场协议”.随后,德国马克和日元对美元均升值100%左右;面对币值大幅升值,两国因采取了迥异的政策措施而“同途殊归”.20年后的美国再次为国内巨额双赤字问题困扰,这次它征讨的对象不再是日本和德国,而是中国.面对来自美国方面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我们有必要分析和借鉴“广场协议”中德国和日本应对马克和日元升值所采取的措施,进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应对人民币升值的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7.
纵观近十年来国际直接投资格局的发展变化,以日本的崛起最为引人瞩目。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迅猛发展出现在1985年西方五国达成纽约广场协议之后。该协议使日元获准大幅度升值,日本企业的国际投资能力空前增强。以此为契机,日本开始向东亚、北美、西欧大举展开了投资攻势。尤其令世人关注的是1985年~1990年日本对美国的大规模投资。1989年,索尼公司从可口可乐公司手中买下了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和三星电影公司,随即又投入了十几亿美元促进这两家电影公司的经营发展。1990年,松下公司又出资61亿美元,成为了美国音乐…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场以美元贬值,日元和西德马克升值为中心的西方货币混乱,席卷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外汇市场。日元升值达到战后最高点,成为日本经济生活十分紧迫的问题,受到广泛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日本服务业对华FDI的决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范围国际直接投资逐渐向服务业转移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引资国,服务业引资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借助计量经济模型,对1995-2005年日本服务业对华FDI的决定因素进行经验分析.修正后的模型显示,日本服务业对华FDI主要受中国的市场规模、中国对日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以及中国服务业增量三个变量所决定.  相似文献   

10.
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中国的外汇储备屡创新高,流动性过剩问题严重,国内资产价格上涨迅速,这一切都与20世纪日元升值阶段,日本所面临的境遇相似.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的经验教训提醒我们,当前应该防范经济的泡沫化,有效地实现全球资产配置.主要手段之一就是稳步发展对外金融投资.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持续上升,但由于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贬值,且贬值幅度大于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因此人民币对以摩根士丹利和汇丰银行估算权重值计算的一篮子货币是贬值的。然而,因为人民币对美元和日元的升值幅度较大,而且以美元和日元结算的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了绝对大的比重,所以,人民币汇率变化降低了我国的进口价格,提高了出口价格。  相似文献   

12.
在整个战后时期,国际投资的巨额增长和空前活跃(而且有越来越迅速增长和活跃的趋势),是战后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战后国际投资的增长速度不但比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要快,而且比国际贸易增长的速度也要快,到目前为止,单单私人海外直接投资,美国已达2,000多亿美元,各国总共累计约达5,000亿美元以上;另外证券、债券等间接投资和短期投资以及国家资本输出、政府投资等等数额更多,如仅“欧洲美元”这一项国际流动资金据估计目前已达15,000亿美元以上。战后国际投资的流向和形式也异常多样化了,出现互相投资、多边投资等等(如发达国家之间互相投资、发达国家个别或集体向发展中国家投资,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投资,发展中国家个别或集体向发  相似文献   

13.
从九十年代开始到今年,在国际经济和金融全球一体化以及国际资本大量流动、各国经济矛盾日益尖锐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宁,从西方发达国家到新兴的发展中国家都时有危机爆发。1992年,英国过快放宽限制过量吸引外资,致使英镑大幅度贬值,迫使英磅退出欧洲汇率机制,引发了触及全球的金融危机。随着日本直接间接地大量投资房地产由此产生的泡沫经济破灭,造成现今日本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呆帐总额近70~80万亿日元,其中不可能归还的“坏帐”达40万亿日元(约合4257亿美元),将近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10%和年财政预算的1/2以…  相似文献   

14.
一、得到日元升值好处的韩国经济韩国的国民经济,从萧条走向复苏,其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93年为7.1%,94年预计为8.1%.这两个数字,都超过了92年的4.7%而呈现增长势头.在受到低利率及政府的经济振兴政策而使投资回升的基础上,又以日元升值为背景,扩大向亚洲各国的输出,这都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顺利增长.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日本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宗斌  沈明伟 《东岳论丛》2011,32(1):109-114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日元被迫大幅度升值,日本由此开始了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如今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压力的加大,中国也开始进入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时代。这一经历与当年日本的情况极其相似。因此,对日本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并总结其经验教训,无疑对中国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1  (1)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将走出低谷。90年代初期,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形成增长势头,而1996年以后便出现停滞或萎缩之势,1997年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件数和协议金额分别比上年下滑19.5%和33.7%,1998年则分别下滑15.3%和20.2%。由于日本国内经济低迷的影响和东亚金融危机,履约金额从90年代中期开始,也放慢了增长速度,1999年甚至出现了27%的负增长。在1995年进入中国大陆进行直接投资的日本企业有631家,而1996、1997和1998年,这一数字分别减少到305家、159家和74家。以上数字说明90年代后半期是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低谷时期。2000年5月,美国众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与全球经济的联系更加密切,对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而伴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不断加剧,作为对外投资参与主体的对外投资企业直接承受着较大的汇率风险。文章以境外资产总额和对外投资存量较大的30家中国对外投资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针对对外投资过程中使用得最多的三种外币——欧元、美元和日元兑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运用双变量GJR-GARCH模型考察对外投资企业的汇率风险暴露。实证结果表明:上述对外投资企业存在显著滞后一期的汇率风险暴露,其中80%、60%和67%的企业分别面临人民币兑欧元、兑美元和兑日元的汇率风险暴露,且风险暴露具有非对称性,人民币兑不同外币的汇率变动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不同,大部分企业受损于人民币升值。  相似文献   

18.
肖平 《天府新论》1999,(5):40-44
纵观近代法国对华经济的状况,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即法国在对华直接贸易、企业投资和交通运输上都不占有重要地位,在金融借贷方面略好于其他,但也不能与英、德和后来的日本相比。从中法贸易平衡关系来看,法国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但是,我们注意到法国对华经济关系的另外两个方面的情况:第一是法国对华经济的力度呈逐年加强的趋势,来华的法国人也逐年上升;第二是在近代法国对华影响较大的政治、宗教文化活动方面,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综合与法国在华经济利益相关的所有方面,我们认为近代法国的在华经济利益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的加快和我国整体投资环境的持续改善,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进入了新一轮的稳定发展时期,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继续名列全球前茅.截至2006年11月,我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6650亿美元,外商在华设立企业累计超过57万家,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超过200个.其中,大型跨国公司在对华投资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目前,世界500强企业约有480家在我国进行了投资.与早期外商在华投资不同,新一轮投资热潮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关注这些新特点并据此采取相应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经过90年代初的调整,国际直接投资开始恢复增长。几年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中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双向投资都有不同比例的增幅。1996年,世界各国共吸收外资3492亿美元,对外投资3468亿美元。比1991年分别增长120%和75%;发达国家共吸收外资2082亿美元,对外投资2947亿美元,比1991年分别增长81%和55%;发展中国家共吸收外资1287亿美元,对外投资515亿美元,比1991年分别增长69%和520%。呈现双向投资齐步发展的新格局。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相互双向投资或多向投资体现了国际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向(区域)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本文试图进一步分析国际双向投资的经济特征、形成原因和中国如何构造国际双向投资新框架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