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是体现现代文明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目的是通过调整人与自然、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和谐共进.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性出发,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我国现行环境资源法律制度进行评价,可以看出当前环境资源法律制度中存在着不足.因此,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采取对策进行创新,以完善我国的环境资源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人类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环保压力,世界各国纷纷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我国也不例外,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解决好其与法律的关系。首先初步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法理基础,然后从公平价值、秩序价值、自由价值、和谐性价值、可持续价值、为法治奠定新的物质与道德基础几个方面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程中 ,创建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乃首项行动。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是可持续发展时代的产物和反映 ,其具有与传统法律所不相同的特征。必须使整个法律体系都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精神 ,而这正是一种新的立法思路和专门的立法工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江泽民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以江泽民同志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论述为指导 ,切实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研究开发性移民基本法律问题,首先必须阐明开发性移民法律关系性质。从政府职能转变,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兼顾以及实现库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分析,得出开发性移民法律关系应是经济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5.
论森林法的完善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正空前地影响着我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森林法是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关系密切的法律 ,科学、完善的森林法体系将引导现代林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轨道。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探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国林业发展所面临的困惑 ,以及在林业政策调整后 ,森林法体系应当存在和完善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论环境法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观是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和定位 ,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和谐共存 ,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法律制度支撑体系中 ,环境法无疑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法律部门。本文拟以环境法的价值取向为主要内容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企业法律环境的含义。论述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企业法律环境关系及相互作用。强调了良好的法律环境有利于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性、规范性,有利于强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效果。指出了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并建立了适应法律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加强事前法律防范,加强日常规范管理,制定和实施前瞻性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论乡村旅游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乡村旅游开发不能只顾及眼前利益,还应该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旅游开发对乡村地区植被、土壤、空气等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会造成一定的破坏,实现乡村旅游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生态平衡、政策法律等多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民族学校的法律关系就是由法律规范调整的民族学校与政府、社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民族学校的法律关系可分为一般性法律关系和特殊性法律关系。要依法办好民族学校,既要重视一般性法律关系,也要重视其特殊性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证券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研究证券法,探讨证券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进而认识证券法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作用,必须探索证券法的内在规律。证券法所调整的证券经济关系既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交易关系,也不同于市场管理与组织关系,更有别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所形成的简单民事关系,而具有自己的特性。证券法与公司法、商法、民法等相邻法律部门之间具有明显的区别。按照划分法律部门的一般标准,证券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11.
论经济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需要法律的支持。经济法的目的和使命决定了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 ,经济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结合是历史的必然。经济法应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进一步改善自己的内容和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与发展需要长期坚持.以人为本、上下有序、内外协调、动态均衡、公正与效率辩证统一、统筹兼顾与可持续发展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法律发展的重大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上下有序原则是处理法律体系内部关系的基本原则.其确保法律体系的整体与部分、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上位阶的法与下位阶的法上下一致、相互统一.内外协调原则是关乎法律体系内部诸因素之间及其与外部环境因素之间是否相互协调、功能一致的原则,是保证法治运作系统权威高效的关键.均衡原则是一切法律活动、特别是法律体系构建的最终协调机制和最高秩序依归.完整的法律系统是由静态的、表现为规范形式的法律体系和动态的、表现为法制产生、运行、实现过程的法律调整机制组合而成的一个大的系统结构.公正和效率的矛盾是社会历史领域所有价值目标体系的基本矛盾.公正与效率辩证统一原则不仅体现在政治原则、法律规定、道德要求、宗教训诫以及经济活动中,而且体现和渗透在彼此之间的矛盾冲突与联系互动之中.统筹兼顾原则主要是指法律体系在结构—功能意义上的上下有序原则和内外协调原则,但在动态演进意义上看,则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13.
法律关系理论具有普适性,也是分析和研究人权、刑事诉讼人权保障问题的工具性理论。人权法律关系,是由人权法规定的国家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从法律关系的三个构成要素来看,其权利主体主要是自然人,义务主体在公法领域主要表现为国家,在私法领域主要表现为自然人和法人;人权法律关系权利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即义务主体所承担的义务,包括尊重、保护和实现等义务;人权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人的生命与健康、自由与尊严、幸福。  相似文献   

14.
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补偿在我国有一定的历史,但一直没有出台专门的法律对其进行规制。建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首先应准确界定概念,还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注意相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缓解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生态补偿制度是一种为改善、维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通过经济、法律等手段调整利益相关者保护或破坏生态环境活动产生的环境利益及其经济利益分配关系,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从而达到环境利益均衡,促进环境公平、正义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制度。构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时应坚持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政府补偿与市场补偿相结合原则,在此基础上还应合理界定补偿主体,实行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补偿制度,完善生态补偿税费制度,从而达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法律与人的关系是服从与制定的关系。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人们所服从的法律本身又应该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相似文献   

16.
我国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的法律关系论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的法律关系的规范基础主要是行政法律规范,兼及刑事法律规范、民事法律规范和内部规范等。国家科研项目中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的法律关系可以分为国家机关与科研人员的法律关系,国家机关与科研人员所在单位的法律关系,科研人员与其所在单位的法律关系,各国家机关之间的法律关系,各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内部之间的法律关系等五种类型。以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以及科技部的三部规范性文件为样本,研究其所设定的法律关系,可以发现其各自特点与不足。并由此发现未来立法发展的三条道路,以及现有法律规范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17.
理论界一致认为被告提出与本诉有牵连关系的诉可构成反诉,但实务中法院一般以是否"与本诉属同一法律关系"作为判断能否成立反诉的标准。法院采用"同一法律关系"的标准与法院系统内对法官的考评及激励机制有关,更重要的是受"一个案件处理一个法律关系"的理念影响所致,但实际上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已经规定了一个案件可以处理一个以上的法律关系。反诉的客观范围不仅仅包括与本诉有牵连关系的诉,而且从保障抵销权在诉讼中行使的角度考虑,被告基于抵销的目的提出与本诉没有牵连性的诉也应纳入反诉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论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但对它的理解尚存不足或误区。本文列举了三种常见的错误观点,进而对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的关系、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和法律后果的关系进行了论证,最后指出:法律责任是指法律规定的行为人,违反法律义务所应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否定性法律后果。其实质是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法律合作正从贸易自由化向可持续发展演进,可持续发展合作已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法律实践。这是中国与东盟从共同利益出发,合理解决各国的发展差距和区域的环境资源问题,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法律博弈结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演进,中国与东盟应当保持和加强建设双方贸易、投资领域的合作机制,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合作的机制化、法制化,实施中国与东盟环保合作战略。  相似文献   

20.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始终是人类进化、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类理性主义导致的科技至上与自由主义导致的个人利益至上使人类在伦理上形成人类中心主义,而人类中心主义又影响着法哲学及具体法律制度构建。随着环境危机的加剧,缘起于生态科学的生态主义在人类伦理、哲学等领域迅速发展,并被人类引入到环境法。环境法中的生态主义是指为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和谐、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从宏观上指导环境立法规范人类环境行为的一种整体主义理念。其在整体主义倾向、对自然的价值定位、终极目标上与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相区别。生态主义环境法要求人类的实现路径是通过完善人类自身的规则体系,调整人类自身行为,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