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毛泽东的史学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研究毛泽东的史学理论,不仅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理论发展史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且也是发展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迫切需要。本文的重点是分析毛泽东史学理论的杰出贡献。(一) 毛泽东史学理论的杰出贡献之一,就是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总结概括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创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唯物史观,从而奠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基石。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五四”时期发生了划时代的历史变革,这就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了。在这一划时代的历史变革中,李大钊是头等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同志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为建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做出了重大贡献。探讨李大钊在史学思想史方面所做的工作,对于我们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史,对于促进我们今天的史学工作,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宏 《中州学刊》2000,(1):115-117
任何时期的历史学的发展,都有赖于史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研究状况,实在是关系着整个历史科学的前途和命运。不管人们是否清醒地意识到史学理论的发展对于整个史学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研究,是当代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这方面的研究受到我国史学工作者的广泛重视,但是,从整体上看,我们的研究还嫌薄弱,例如,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新中国成立近60年了,还没有一部系统研究中外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的学术专著问世。20世纪末以来,国外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唯物史观研究非常之多。对我们来说,这些作品的价值,不在于它回答了什么,而在于它提出了什么。进行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研究,要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其研究内容包括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中外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萌生和发展,主要理论成就和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某些规律性的内容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研究的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5.
粉碎“四人帮”的斗争,已经过去了十年。十年来,历史学的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作为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的史学理论,也有迅速的进步。我们习惯所说的史学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历史发展过程的内在联系亦即规律性的认识;二是史学本身内在规律性的探讨,如历史研究的对象、功能、价值标准、认识特点等。建国以后,广大史学工作者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开展史学理论研究,是取得很大成绩的。这是我国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变化,应该充分肯定。但是,当时的史学理论研究也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一是历史学本身内在规律的探讨,几乎完全被忽略了。史学理论常常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完全等同  相似文献   

6.
杨舒眉 《兰州学刊》2008,(1):125-129
建国后马克思主义史学成为中国史学发展的主流,构建完善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成为广大史学工作者共同的追求和目标,但在如何构建,建构怎样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体系以及史学体系内各种具体问题方面意见纷纭,引发了大规模的学术论辩,争论的主要辩题涉及史学学科自身理论、历史理论、史学理论、史学研究方法等方面。这些论辩对史学理论体系起到了自我完善和自我调节的作用,有力的促进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7.
朱佳木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史学传统和深厚史学理论积淀的国家,但直到唯物史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传入,并为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所掌握和运用之后,史学研究才得到了“唯一科学的历史观”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界在今天肩负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追求真理、学以致用、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光荣传统,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左玉河认为,唯物史观促进了中国历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使历史研究从描述孤立的、主要是政治事件为主的方面,转向面对社会和经济这一复杂而长期的过程的研究,使史学家认识到需要研究人们的生活物质条件,并重视人民群众对历史的作用.牛润珍从十个方面论述了唯物史观对中国史学研究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分析了唯物史观对20世纪中国史学研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仅引导了中国史学的发展道路与方向,还形成了20世纪特别是后半叶史学思潮的主流.赵梅春认为,经过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唯物史观的普及工作,大多数史学工作者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理论与实证并重成为史学研究者的常识,为后来中国史学的繁荣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朱佳木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史学传统和深厚史学理论积淀的国家,但直到唯物史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传入,并为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所掌握和运用之后,史学研究才得到了“唯一科学的历史观”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界在今天肩负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追求真理、学以致用、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光荣传统,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左玉河认为,唯物史观促进了中国历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使历史研究从描述孤立的、主要是政治事件为主的方面,转向面对社会和经济这一复杂而长期的过程的研究,使史学家认识到需要研究人们的生活物质条件,并重视人民群众对历史的作用.牛润珍从十个方面论述了唯物史观对中国史学研究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分析了唯物史观对20世纪中国史学研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仅引导了中国史学的发展道路与方向,还形成了20世纪特别是后半叶史学思潮的主流.赵梅春认为,经过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唯物史观的普及工作,大多数史学工作者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理论与实证并重成为史学研究者的常识,为后来中国史学的繁荣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朱佳木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史学传统和深厚史学理论积淀的国家,但直到唯物史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传入,并为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所掌握和运用之后,史学研究才得到了“唯一科学的历史观”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界在今天肩负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追求真理、学以致用、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光荣传统,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左玉河认为,唯物史观促进了中国历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使历史研究从描述孤立的、主要是政治事件为主的方面,转向面对社会和经济这一复杂而长期的过程的研究,使史学家认识到需要研究人们的生活物质条件,并重视人民群众对历史的作用.牛润珍从十个方面论述了唯物史观对中国史学研究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分析了唯物史观对20世纪中国史学研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仅引导了中国史学的发展道路与方向,还形成了20世纪特别是后半叶史学思潮的主流.赵梅春认为,经过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唯物史观的普及工作,大多数史学工作者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理论与实证并重成为史学研究者的常识,为后来中国史学的繁荣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范文澜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具体体现在他"第一史官"的角色地位;贯彻阶级斗争理论、创立全新通史体系;具有民族色彩的治史风格;倡导历史主义思想等方面.深入探究范文澜史学思想,对于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发展与特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朱佳木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史学传统和深厚史学理论积淀的国家,但直到唯物史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传入,并为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所掌握和运用之后,史学研究才得到了“唯一科学的历史观”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界在今天肩负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追求真理、学以致用、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光荣传统,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左玉河认为,唯物史观促进了中国历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使历史研究从描述孤立的、主要是政治事件为主的方面,转向面对社会和经济这一复杂而长期的过程的研究,使史学家认识到需要研究人们的生活物质条件,并重视人民群众对历史的作用.牛润珍从十个方面论述了唯物史观对中国史学研究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分析了唯物史观对20世纪中国史学研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仅引导了中国史学的发展道路与方向,还形成了20世纪特别是后半叶史学思潮的主流.赵梅春认为,经过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唯物史观的普及工作,大多数史学工作者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理论与实证并重成为史学研究者的常识,为后来中国史学的繁荣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再发展: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2 0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引入中国 ;80年代以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建构完成。此间 ,受国内极“左”思潮及西方史学思想的影响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的历程并不顺畅。总结 2 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不断拓新研究领域 ,加大理论研究力度 ,是 2 1世纪史学理论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本组笔谈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理论成就进行了探讨.李根蟠认为,中国的"封建地主制"理论的提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的一个丰硕成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封建观的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陈其泰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关于民族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为:关于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对中国史范围的处理和历史上民族统一的不同阶段问题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念等方面基本达成共识.张越认为,在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探讨过程中,唯物史观所起的作用重大,意义深远.王志刚认为,"五四"时期形成的唯物史观传播热潮具有三个显著的时代特点:即力求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介绍和全面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创建工作.张利认为,范文澜在历史评价问题方面贡献良多,主要体现在:以历史主义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从加强各民族团结友好的高度评价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以一种中国史与世界史联系的眼光对历史演进的一些重要问题加以评析,揭示其本质.张剑平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界在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一得之见.许殿才从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地位、如何运用与发展唯物史观以及史学与现实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进行了阐述.邹兆辰则认为,在中国史学理论水平的提高过程中,善于分析与借鉴,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4.
王志刚 《河北学刊》2007,27(1):105-107
本组笔谈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理论成就进行了探讨.李根蟠认为,中国的"封建地主制"理论的提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的一个丰硕成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封建观的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陈其泰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关于民族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为:关于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对中国史范围的处理和历史上民族统一的不同阶段问题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念等方面基本达成共识.张越认为,在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探讨过程中,唯物史观所起的作用重大,意义深远.王志刚认为,"五四"时期形成的唯物史观传播热潮具有三个显著的时代特点:即力求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介绍和全面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创建工作.张利认为,范文澜在历史评价问题方面贡献良多,主要体现在:以历史主义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从加强各民族团结友好的高度评价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以一种中国史与世界史联系的眼光对历史演进的一些重要问题加以评析,揭示其本质.张剑平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界在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一得之见.许殿才从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地位、如何运用与发展唯物史观以及史学与现实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进行了阐述.邹兆辰则认为,在中国史学理论水平的提高过程中,善于分析与借鉴,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5.
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的经验教训,说明其与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辩证关系,这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社会功能是有裨益的.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群逐步形成,社会历史哲学、价值哲学、认识论与真理论、唯物辩证法等研究得到了不断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世纪上半期,苏联曾是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发展的基地和中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苏联史学界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等同于史学理论;只是在5O年代末和60年代初,史学理论与方法论成为普遍的研究热点,人们才注意到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的差异.在我国,自30年代始,受到  相似文献   

17.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历史研究》编辑部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共广东省江门市委党校等6个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于9月6日至11日在江门市举行。参加会议的各地史学理论工作者有80余人。会议的主题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今昔”,围绕这一主题,与会者着重讨论了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自本世纪20年代开始形成以来,走过了70多年的历程。与会学者一致认为,这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比较完  相似文献   

18.
中共党史研究的创新脱离不了历史研究的一般规律.史学研究工作者必须努力去不断发掘新史料,有了新史料,才能有新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包括中共党史在内的史学研究创新,主要表现在史料创新和理论观点创新这两方面.近读曾成贵新著<中共党史论谈>,我感到,该著在史料创新和理论观点创新这两方面都有建树,很值得从事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广大教学和研究人员一读.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当前中国历史学界存在的比较明显的倾向,结合新时期中国历史学研究的实际,从如何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阶级分析的方法,以及历史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三个方面,论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正确处理史学与政治的关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必须以历史的态度认真继承马克思主义史学这笔丰厚的史学遗产.  相似文献   

20.
史料挖掘与理论创新当属任何领域的史学研究欲期深入的比肩法门,自不必厚此薄彼。不过,就目前的近代史研究而言,笔者更倾向于后者。这是因为:第一,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史学理论创新的合法地位似乎还难以到位,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人们习惯于编年纪事式地描述史学,分析史学则限于简单地重复某些人所共知的理论原则与方法,批判的史学更难领到绿卡,漠视或讳言或误解或讥讽史学理论的创新倒是司空见惯的。殊不知,无论是颇有争议的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或者似无争议的量子力学大师爱因斯坦,还是举世敬重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他们都承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