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以及金融服务融合和创新产物的"银行保险"(Bancassurance),从1995年进入我国,优化了中国资源的配置,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效率,实现了保险、银行、客户在合作中"三赢".随着银保合作规模的快速扩大,制约银行保险业发展的制度性矛盾日益突显.结合实际,分析我国银保合作发展中的深层矛盾和制约因素,提出新形势下促进银保合作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是加大金融制度创新、改革营销管理体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调整银保业务结构、协调银保合作监管.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欧洲银行保险迅猛发展的基础上,剖析了起步阶段我国银行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着重提出了发展我国银行保险的对策:(1)进行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创新;(2)保险公司信息技术系统的改进与完善;(3)加强银保合作监管。银行保险;银保合作;兼业代理  相似文献   

3.
该文在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上另辟蹊径,从中小企业融资的最主要渠道——银行抵押贷款入手,引入抵押贷款保险来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级别,降低银行贷款风险。一方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银企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两难”困境,另一方面也丰富了银保合作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农业保险市场上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普遍存在。相互制保险可产生一种信息充分共享的机制,拓展信息来原渠道,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丰富组织内控信息,从而优化信息的分配。而银行类金融机构与相互制农业保险组织合作,有利于充分利用双方的信息,提高农业保险信息利用率,在更大程度上控制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以相互制保险为基础的"银保合作"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创新的理想选择,是农业保险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控制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5.
银行保险产品作为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的载体,在银行保险业务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银保产品的选择及销售模式不仅影响着商业银行的业务质量,同时也制约着银保合作的深度和规模。我国的银行保险产品在发展中陷入了同质化的失衡结构中,其销售也陷入了以柜台为主的模式中,我国银行保险产品的发展亟待创新。  相似文献   

6.
随着金融一体化的深入,全球银行保险发展越来越迅速,我国的银行保险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在银行保险市场份额迅速扩大的同时,如何防范银行保险的经营风险是保险公司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银行保险的经营风险主要有产品开发风险、营销渠道风险、经营技术风险、承保操作风险、法律政策风险等。规避和控制银行保险的经营风险,促进银行保险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对策是:一是提高保险公司研究开发产品的能力;二是提升保险公司客户服务水平;三是建立银行与保险公司长期合作机制;四是建立银行保险的客户管理系统;五是完善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六是加强银行保险的监督与管理等。  相似文献   

7.
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及政策法规,参考保险业相关资料及业内人士的指导意见,通过比较分析近年来的银保业务发展形势及状况,并针对业务合作中显现的问题,从业务操作视角提出可行性建议。认为通过增强合作意识、加大产品开发及结构调整力度、加强自律与监督等措施,可促进保险公司与银行之间业务合作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我国银行保险合作危机与最优手续费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银行保险还处于“分销协议”的初级阶段,保险公司支付给银行一定的手续费来实现产品的销售。用静态贝叶斯博弈模型计算出这个手续费的博弈均衡值,从理论上证明了当前银保合作手续费过高的事实。这是目前保险公司逐渐陷入该项业务利润大幅削减甚至亏损的被动局面、造成银行保险合作危机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银行和保险业互相融合,产生了银行保险这种新型的金融服务形式。在世界金融自由化潮流中,银行保险代表了金融业变革的方向之一。运用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法国银行保险产生和发展的法律环境及金融内在因素的研究,指出我国具有发展银行保险,使之成为宏观上金融创新突破口,对我国银行保险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银行保险是一项金融创新,就是保险公司依托银行的客户资源、渠道资源和品牌优势,双方缔结为战略伙伴。近两年我国银行保险发展迅猛,其保费占总保费20%以上,但合作深度仅停留在简单的代理销售阶段。银行保险应该根据消费者和保险产品的层次进行分层销售,其最新模式也是分层销售的顶层——直销模式,即保险公司利用自身的电脑程序从银行数据库中发掘出有潜力的银行客户,直接向客户邮寄或打电话推荐最新保险产品,真正实现了客户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金融·保险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韩国相比,其国际竞争力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和韩国的金融·保险业市场都呈现出增长态势,尤其是中国,金融·保险业市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其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与韩国相反,外资企业对中国金融·保险业市场占有率很低,这与中国金融政策等投资环境有关.对此,比较中韩两国的投资环境,找出两国间的差别,进而探索积极改善中国金融·保险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环境,加快提升中国金融·保险业竞争力的路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金融业由银行业、证券业与保险业构成,金融三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一国的金融产业结构。金融三业发展是否协调决定着金融运行的效率。文章在选定金融三业发展的21个指标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模型合成银行业、证券业与保险业发展指数,并以1978-2010年金融三业发展指数为变量,构建了三者之间的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模型,以此评判中国金融三业发展的协调程度。研究结果发现,在观察期的33年中,金融三业发展有3年轻度失调,22年为中度协调,8年为良好协调;有28年是银行业驱动协调发展的模式,有5年是证券业驱动协调发展的模式,而保险业始终处于被拉动发展的地位。中国的金融三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与发展的基本方向是优化银行业主体构成,稳定证券业发展速度,提升保险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网上银行法律监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上银行的兴起在带来银行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凸显了目前我国网上银行监管制度的缺陷。为了更好地对网上银行进行监管,发挥其优势,可以在建立和完善我国现有的法律规范和金融认证体系的同时,积极参与网上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竞争效应和融合效应两个方面系统分析金融市场发展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度的影响机制,并采用Panzar-Rosse模型度量1998~2008年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度,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金融市场发展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市场基本处于垄断竞争格局,现阶段金融市场发展的竞争效应对银行业竞争的影响更显著,股票市场资产规模的扩大和流动性的增强都会对我国银行业的竞争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浅析我国金融监管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快,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之间的业务划分日益模糊,这些都对传统的金融监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改革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模式,构建高效运作的金融监管体制是我国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分析我国现行分业监管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遵循效率性、协调性、独立性和前瞻性的原则,探求我国有效的金融监管模式,以适应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从而保证我国金融业的健康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存款保险制度在国际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实行,因其具有在保护银行业稳定以及安全性等多方面的优势。但因为保险容易间接促成银行从事更高风险的投资行为,反过来又影响了银行的稳定性和金融安全,从而引起了很多争议。任何市场化国家(我国也不例外)都不能回避存款保险制度,所以中国建成何种存款保险制度模式将直接影响到银行行为和金融系统的稳定。面对制度本身所蕴含的道德风险以及逆向选择等问题,需要我们在制度本身的建设、外界监管以及额度确定等方面作出充分的考虑。  相似文献   

17.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对于维护存款人利益、公众信心以及银行体系安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银行业面临较大风险,资本充足率不高,资产质量较差,不良资产过多.与此同时,在银行和存款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存款人的利益将受到重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存款保险法,建立我国存款保险法律制度,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经理国库并与国家财政部门相配合以管理政府帐户、集中税收资金和给付支出,是现代中央银行的三大特定职能之一。从制度层面来看,近代中国在北洋政府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政府主导下的制度构建,但与西方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的出现及制度的形成相比较,近代中国由于政治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银行业的制度发展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个断层。至南京政府时期,在垄断性的全国金融结构中,中央银行体制经历了由复合制到单一制的发展过程,中央银行集中行使的三大职能最终得以完成,但金融服务于财政的弊端却限制了中央银行制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通过通道、同业等方式参与影子银行业务,以此达到规避监管、扩张信用的目的,最终造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探究商业银行参与影子银行业务与金融风险传染之间的关系,对于明确风险传染生成机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使用2007-2017年间上市金融机构的微观数据,对商业银行条件在险价值CoVaR进行了测算,并基于面板VAR模型,从影子银行体系资金供给方的视角出发,实证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参与影子银行业务对金融风险传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有明显的风险传染效应,而商业银行参与影子银行业务是其受到影子银行风险传染的重要原因。商业银行作为影子银行体系最主要的资金供给方,通过应收款项类投资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等非信贷科目持有的影子银行资产越多,则与影子银行具有越高的资产负债关联,将受到更高的风险传染。据此建议:应充分关注商业银行通过非信贷科目向影子银行部门提供资金的行为,同时还应加强监管协调、防范监管套利等。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中小外贸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全球金融危机加剧了中小外贸企业出口收汇的风险。根据我国当前形势,西部地区中小外贸企业应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培育核心竞争力、合理利用银行贸易融资政策、积极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等对策,规避出口收汇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