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内地高校开展民族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内地高校新疆班教育实践与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文章阐述了内地高校新疆班教育的意义,梳理和剖析了新疆班大学生内地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新疆班文化调适的教育策略,并对今后相关研究的领域范围、研究方法及文化育人重要策略等进行了必要思考。  相似文献   

2.
自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内地高校开展民族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内地高校新疆班教育实践与研究有了长足的连步与发展。文章阐述了内地高校新疆班教育的意义,梳理和剖析了新疆班大学生内地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新疆班文化调适的教育策略,并对今后相关研究的领域范围、研究方法及文化育人重要策略等进行了必要思考。  相似文献   

3.
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现状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地高校多年来为培养新疆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做出重大贡献,但客观地看,在这些高校就读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无论从思想政治标准还是学业水平,都存在明显差距。这一方面是由于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自身的固有条件限制;另一方面也是培养高校教育管理的不够到位所致。文章提出,内地高校应当以中华民族认同教育为主线,切实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加大预科阶段的素质教育,真正提高学生跨文化认知能力;应努力探索从根本上提高民族学生教学质量的途径,停止"求率降标"和"一味照顾"。以此实现教育管理的真正目标。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新疆高校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和谐统一,根据新疆的特点,应突出以下几方面:坚持多元文化和谐发展;强化大学生四个认同意识;课程体系凸显地方特色;凝炼传递地域文化的大学精神,等等。  相似文献   

5.
新疆高校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价值取向应坚持“一体”文化认同核心、确立“多元”文化并存共识,切实发挥增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构筑边疆文化安全屏障、建立和谐民族关系等重大功能,为此,应着重从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内涵、注重培养其优秀人格、建立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创新机制等方面探索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影响,优秀地域文化因其鲜明的地域特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有利于实现高校“文化育人”的目的。优秀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在价值目标上趋同、培养特色的契合以及情感激励上相通等特性标示了两者融合的逻辑基础。然而当前高校对优秀地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价值重视不够、功能认识不足、措施采用不当等限制了地域文化在校园文化育人中价值功能的发挥。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可以尝试从提高融入的价值认同、多维度打通融入的渠道、搭建融入的有效机制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和实施,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新理念,从“管理型”向“引导、服务型转变”;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我们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和考核,增强其服务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8.
从“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理论观点看,文化与习俗具有过程性和语境性。在此基础上,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构成了新疆文化研究的双重视域。中华文化的共性教育是一种创新性的国家力量。在新疆形象系统中,需要解构极端的自我中心主义和自恋意识,而要建构统一的地域人气质文化——新疆文化与新疆人文化。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学报地域文化特色栏目的建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方高校学报地域文化特色栏目是一种文化知识的积淀与提纯,地域文化特色栏目的生成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情境之中,通过编辑的组织和策划才能产生。地域文化特色栏目的产生是编辑对自身知识资源、地方文化资源、学报学术资源的认知。地域文化特色栏目建构要充分体现编辑的主体意识,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化共同发展是历史上新疆文化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新疆多元文化格局发展过程中,自西汉以来的屯垦,既为新疆多元文化发展注入了丰富的内涵,也为多元文化在差异中交流、整合创造了条件。屯垦的长期实施,使内地汉、锡伯等民族向新疆迁移,各民族、各地域文化因屯垦在新疆而汇聚;促进了内地农业技术向新疆的传播,游牧民族向定居农耕或农牧兼营转变,各民族生活方式产生了交融。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安全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网络文化的定义和特征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安全的影响:挑战主流意识形态,冲击传统文化,成为不健康文化渗透的工具。为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体系的主体地位,维护高校校园安全,引导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取向,增强其文化自觉意识,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增强中国传统文化在网络场域传播的速度和深度;夯实高校校园文化安全“防火墙”;争取网络文化话语主导权;提高高校教育者的网络文化安全素养。  相似文献   

12.
以镇西汉移民社区的微观视角观照清代新疆的移民社会,考察镇西汉民族移民社区的形成、分析民间神 的构成、探讨信仰的地域性特征和多元化功能,重点揭示了镇西汉移民社区与内地同质、但又有独特需求与精神创造的民间信仰,其中驼户供奉“马祖”与“冰神”信仰带有鲜明的地域独创性.分析得出清代新疆移民社会对内地民间信仰移植的同时还进行了文化融合与创造,民间信仰作为主导民间大众思想的精神文化,是清代边疆治理移民社会的有效补充方式.  相似文献   

13.
针对韩国语学习者存在中国文化缺失和中国文化认同意识淡薄的现象,将高校韩国语教学和培养学习者中国文化认同的教育结合在一起,探索以韩国语语言文化教学为例的中国文化认同培养的有效教学方法,从而将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在韩国语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国文化认同教育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韩国语的称呼语和指称语、敬语法、俗语、具有象征意义的词语、韩国语四字成语等语言文化内容为基础进行对比教学,可以培养出学生对中国儒家文化、中国传统服饰及饮食文化、中国“红色文化”和中国元素、中国语言文字及词源说等的认同感,以便于他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4.
西部边远地区高校大学生个人消费问题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西部边远地区高校大学生在消费行为、消费特征、消费观念等方面不仅受到当代大学生主流消费意识的影响,还受到地域条件和自身消费能力的限制。对他们在校期间的个人消费问题进行研究,将有利于正确引导在西部边远地区高校就读的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提高他们的理性消费意识,培养他们初步的理财能力。  相似文献   

15.
重建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地方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是深化地方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地方高校应树立核心素养本位的课程观,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基本依据,增强课程综合改革意识,实现对接与关联,进行综合评估,加强“隐性”课程文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通识教育课程实施质量。  相似文献   

16.
梁冬梅 《新天地》2011,(8):47-48
新疆班学生普遍反映,语文学习有三个困难:一是看到文章,字认识了不少,但是串起成句就不理解了意思;二是文章中的个别词语的含义不理解;三是写错字的机会率比较高。可见,识字教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是新疆班语文教学一项重要的任务。对于内高班的同学而言,在接受新的内地高中学习的过程中,要认识比以前大量的抽象的汉字,是个难题。为了让内高班学生尽快认识更多的汉字,我本着语文教育的“生活语文”、“快乐语文”的观点,想方设法在教学中,在生活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识字的快乐,让学生认好字,写对字。  相似文献   

17.
论清代陕西商人在新疆的活动及其会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以来内地商人陆续入疆行商,陕西商帮是其中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在新疆各地从事商品经营,建设会馆,促进了新疆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并将内地的传统文化植入新疆,加强了边疆与内陆文化的融合,有力推动了陕、甘、青、宁与新疆地区各民族文化交融混合的多元化文化特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都在历史演变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当今,大部分高校每个学校自身的学生都来自全国各地,大学校园成了不同地域文化共存的社区,给大学生德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但地域文化中也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和教育理念,因此,高校应重视地域文化的差异性,挖掘和利用地域文化中的优势资源,以地域文化为载体,着力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高校德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教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有10个民族信奉了伊斯兰教,形成了以维吾尔族为主的新疆穆斯林和以回族为主的内地穆斯林两大文化群体,伊斯兰教在新疆和内地呈现出了各自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0.
湘剧高腔是湘剧中最成熟、最富特色及代表性的声腔形式,其音乐蕴含丰富,地域色彩浓烈,可作为传承和弘扬湖湘文化的有效体载。一方面,湘剧高腔音乐传承有利于湖南高校文化建设,增强其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地域认同感、培养民族意识和家国情怀;另一方面,湖南高校也是当下能使湘剧高腔音乐得以继承、发扬的合适场合和重要阵地,二者相辅相成,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当代湘剧高腔音乐经过内容题材、舞美设计、声腔设计及伴奏乐队等多方面的改革,可以在保留传统戏剧进校园活动、创新传承方式、建立长效融合机制、加强湘剧高腔音乐美育课程建设以及利用新媒体开发艺术传承新形式等方面与湖南高校文化建设相融合,推动湖南高校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