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被誉为建筑外交家的贝聿铭最全面地展示他的公共关系才华的时机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他被指定成为卢浮宫扩建工程的建筑师,可是工程所带来的挑战似乎远远大过机遇。看起来贝聿铭似乎的确面临无法跨越的困难,反对的浪潮由官  相似文献   

2.
正美籍华人贝聿铭是享誉世界的建筑大师,代表作品有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日本美秀美术馆、苏州博物馆、卢浮宫金字塔等,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生于1917年的他,百岁时依然精神矍铄、容光焕发。生活中的贝聿铭之所以能够健康长寿,究其原因主要是源于其拥有豁达开朗、乐观向上的好心性。为人处世向钱学生活中,往往有怎样的立场和原则,就会有怎样的心态。贝聿铭向来奉行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  相似文献   

3.
"回归本土化设计观"其本质是唤醒大众对"本土文化"的意识,是让建筑回归当地文化精神的一种设计观念。其实对于这个观念在有些建筑上得到了完美的呈现,比如说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和王澍的宁波博物馆,本文就是通过对以上两馆的分析来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建筑回归本土的内涵。贝老的新馆是苏州传统建筑风格和现代建筑风格的融合,是从风格、装饰上回归本土化的建筑。王澍的宁波博物馆是从材料、意韵上体现本土化设计观念,瓦爿墙是其建筑一大特色,材料来自周边地区的旧砖瓦、陶片等,利用这一系列旧材料的意义在于他们有着对时间保存的价值,他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这正符合博物馆"收集历史"的文化理念,从这个建筑上我们可以体会到记忆和延续的情怀。  相似文献   

4.
从本世纪初开始,中国公共建筑开始走向了设计的另一个极端。设计的美学价值凸显,而实用价值开始让路。2000年,《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关于保罗·安德鲁的报道。在谈及他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的设计时,安德鲁表示,并不知道自己在北京的国家大剧院的设计是什么。因为"当初贝聿铭在为卢浮宫做设计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为巴黎加入了什么东西。"安德鲁的这个回答可谓是一鸣惊人,但是他关于国家大剧院的设计方案还是被通过。  相似文献   

5.
国内资讯     
<正>台湾建筑师汉宝德离世"我做事的态度是很痴的。痴就是执着,长于自我反省。我并不是聪明人,遇事反应很慢。我的长处就是把事情做到底,不完成绝不罢休。"——汉宝德台湾著名建筑师登琨艳曾用"如日中天"来形容20年前台湾建筑界的一对师徒,徒弟说的自然是他自己,那位师傅就是汉宝德。11月20日,这位台湾著名建筑师、建筑教育家、文化评论家在台大医院离世,享年80岁。  相似文献   

6.
正胡适先生在1924年写过一篇《差不多先生传》。文中的差不多先生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小时候,他妈妈让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他说,不都差不多吗?在学堂,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他去杂货铺做伙计,十字和千字常常分不清。掌柜生气了骂他。他说:"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相似文献   

7.
廖小东 《中外书摘》2008,(11):11-14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银行邀请贝幸铭设计在香港与北京的大楼,怀着一种报恩的心态,贝聿铭出色地完成了大楼设计。从中可以看到,贝聿铭此时的设计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因地制宜、居中守正、顺势而变、以无法为法。  相似文献   

8.
"绿色建筑"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发展理念,是指建筑对环境无害,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的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目前,人们通常认为它是一种节约型建筑,主要体现在建筑的环保、节水、节地、节能、制污、循环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范跑跑",不是他的真实姓名,此君叫范美忠,汶川大地震前他在都江堰光亚学校任教。今年5月12日,他正在给学生讲课,忽然教学楼猛烈震动起来,他面对未成年的学生,连一句"快跑"、"跟我来"之类的话都没说就只身跑到了操场。范君的嘴也不慢,他很快就在网上发表文章,说:"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根据他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生活没有预言,不是早一步,也不是晚一步,而是正好在此时,你遇见了他,并且爱上了他,他就是"二手"男人。对此,你该怎么办?因为"二手"而烦恼,而放弃吗?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面目俊朗、皮肤白皙的年轻人,眼睛清澈而有神,说话温和但绝不拖泥带水。如果不是夏天,不是他袒露着的上身那一道显眼的长长刀疤,所有人都会觉得这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小伙子。电影《功夫》里的那句经典台词,放在他的身上非常合适:"如果他能好好读书的话,我看他将来不是做医生就是做律师。"  相似文献   

12.
他不是神,却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微雕艺术界的神话,两次首创"世界吉尼斯之最"。至今仍然保留记录且无人打破。还拥有紫竹简、紫市简两项知识产权专利。他不是奇人,却富有传奇的一生。如少林祖师达摩一样面壁,八年后出山,一鸣惊人,震动了中国微雕界,也震动了世界微雕界。他就是获得了包括国内国际最高奖顶在内的几十项大奖获得者、世界著名微雕艺术大师、书画家——紫微轩主周信兴。  相似文献   

13.
他不是学院派的画家,其作品被联合国、美国、英国、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及两岸三地的美术馆、大会堂、学院、党政军高层人士收藏;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巨幅作品《世纪大潮》又被世博之父蒋一成收藏……他不是军人,却有着军人的情怀。在新中国六十周年大阅兵、大游行、大联欢活动中,他以"军歌酒"、"金牌接待酒"等高档白酒,慰问国庆大阅兵  相似文献   

14.
正一辈子有多长?对"换肺人"沈剑锋和魏静来说,一辈子只有十年,因为全世界换肺人最长的生命极限是十年。对许多人来说,十年太短暂,只是一眨眼的瞬间,因此妻子跟他离婚,她也被男友抛弃。可他却坚信,十年加十年等于永远,等于一辈子。他果断地选择以"慢性自杀"的方式为她筹措手术费,并给了她一场"指尖上的婚礼"。又一年野菊花开,这一场不是童  相似文献   

15.
要闻快递     
正国际新闻玻璃帷幕耗能英建筑师:别盖伦敦拥有多座吸引眼球的玻璃帷幕建筑,不过设计知名地标"小黄瓜"的建筑师说,基于环保节能的概念,不应再兴建这种闪闪发亮的建筑物。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设计伦敦著名"小黄瓜"大楼的建筑师夏特沃思说,玻璃帷幕大楼不应再建,还说他的地标设计是个"错误"。夏特沃思认为,这些玻璃帷幕建筑已不再适合"关切人为气候变迁"的社会,包括他曾获得史特林建筑奖的作品。他说,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暖化。玻璃帷幕大楼隔绝效果不佳,这意味要消耗大量能源,让建筑内部  相似文献   

16.
何莉 《安家》2007,(1):49
在中国大陆地产界,可能有且只有这么一人,就读过"要求总经理级别以上、有过15年以上的房地产从业经验、流利的英语读写能力"的哈佛大学建筑设计学院研究生院,他的名字叫陈海旭.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小伙宋扬毅然将英国老人汉斯接到中国养老,他不是爱心泛滥,也不是沽名钓誉,而是因为在13年前,汉斯曾经给了他一个家……2012年8月10日,记者走进宋扬家时,他正在为英国老人汉斯梳头。他小心翼翼地将汉斯的满头银发向后梳拢,梳完头后,汉斯回过身,满意地对宋扬说:"不错,酷!"两个人相视而笑,似朋友,又  相似文献   

18.
"鸳鸯浴"洗出新娘"耻辱史"谢之中是毕业于北京某著名学府的心理学硕士,由于对事业过分专注,年近30仍旧子然一身。他自己倒无所谓,但是当听到有人偷偷在背后指手画脚,议论他是不是生理有毛病时,他突然有了种紧迫感。他"病重乱投医",不管是谁牵线搭桥,只要对方不是个让人见了就倒胃口的女人,他总会百分百地投入,并心急火燎地直入谈婚论嫁的实质阶段。  相似文献   

19.
宋太宗赵光义兴趣广泛,是个喜欢风雅的皇帝。他最大的乐趣是读书,而且是什么书都看,颇有些博览群书的意思。但他读书并不是死读书或看热闹,经常会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读《阴符经》时,就说:"这书专讲诡诈奇巧,不是正道。"在读书上,赵光义给后人留下了一句成语——"开卷有益"。那是在太平兴国八年,他下令编撰的一部大型类书完成,这部书共一千卷,搜集和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堪称  相似文献   

20.
正李现是谁?今年夏天以前,有人只知道他是《河神》里那个又冷又酷的"郭得友"。可在《亲爱的,热爱的》中首次触电"甜宠"题材后,他成了万千女性大爱的"现男友"……演员不是人生的"必选项"18岁前,演员从来不是李现的人生选项。他在湖北荆州的小康家庭长大,高中期间,父亲工作忙,母亲忙于准备资格考试,他得以自由成长。李现接触到酒吧驻唱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