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明节前后,人们扫墓祭祖时常常会做些青团(青团又名艾糍粑),除了祭祀的功能,更多的是应令尝新,流传百余年。青团最主要的原料是艾草。四五月时候的艾草最好吃。 做法:艾草在沸水里汆熟,氽水的时候放点碱水,这样做出来的青团更香更好吃了。用碾末的糯米生粉混合艾草按5:1的量放进石臼中舂溶春匀。捏成一只只艾糍包,艾糍包的做法很简单,  相似文献   

2.
春游对孩子们来说,是很快乐的事。可是,出于安全考虑,在许多地方的中小学校春游已冰封好多年了。如今,又到了春游的好时节。但是,有媒体报道,如今孩子们的春游大多是将学生带去军训或进行户外拓展。  相似文献   

3.
<正>一又是一年清明节,林初晴带着一群小朋友扫墓。这里长眠的都是为国家献出生命的人,小朋友们并不理解其中的意义,嘻嘻哈哈的当作春游。林初晴生怕这群小猴子出现意外,忙前忙后焦头烂额,即便是这样,墓碑上的照片还是没有逃过她的眼睛。照片上的人很年轻,下颌微微扬起,有些痞子气地笑着。"和那个渣男长得真像啊……"她在心里感叹还好名字不对,要不是确信那人出国执行任务去了,还真以为这里就是他最后的归宿。林初晴第一次见到慕雨东是在大街上,他仿佛从天而降一样毫无征兆地出现在她的面前,精准无比地抓了她的手腕,一把将她推在墙上。他身材高大,足足有一  相似文献   

4.
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通常国人都能顺口背出,然而清明节的民风流俗却不是人人能轻易数清楚的。年年习惯于"过清明"的许多人们,其实也多不能搞懂清明节的由来,更很少去思考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其实,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更是传统的文化节,素有踏青节、聪明节、三月节和鬼节等别称。早在2006年,清明节还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我国,清明节是唯一以节气命名的重要传统节日。清明节除墓祭以外,还有荡秋千、斗鸡、植树、放风筝、踏青等活动……  相似文献   

5.
清明节有祭祖扫墓、插柳踏青、荡秋千和放纸鸢等习俗。从古至今,诗画中也出现过不少有关清明节的内容,缅怀先人,寄托情思,敬畏生命,是清明节的主基调。社会发展到今天,清明节的习俗发生了不少变化,继承传统的同时,一些符合时代特点的习俗也在从生活中生长出来。  相似文献   

6.
很多地方有这样的端午习俗——将艾草、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插在门楣上.如今的端午节除了粽子,似乎也就只剩下菖蒲和艾草这点点缀了,浓郁的香味随风飘进屋内,那就是经久不衰的时节味道. 一个水里生,一个土里长,一个是挺拔如利剑,一个是曲折如花边,本是两种相异的植物,却因端午的到来,在各家的门楣上相逢了.  相似文献   

7.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拥有丰富多样的节日仪式,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信仰的象征。本文通过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对2013年电视荧屏上出现的清明节电视节目进行分析,意在增强电视节目策划者对节日电视节目仪式的创新意识,增加电视传播传统节日文化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清明节是中国人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追思先祖、敦睦亲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而成为全世界华人的一个重要节日。  相似文献   

9.
记得插队时,在知青住处屋后有一小块荒地,每到春天都会长满野艾。推开窗户,一眼望去,那绿油油、层层叠叠的野艾,确实惹人喜爱,野艾特有的气味更令人陶醉。在欣赏野艾的过程中,我发现村里的赤脚医生也经常光顾这块野艾地,走时还顺便带走一大把野艾。我就好奇地跑过去向她讨教:“大姐,你采野艾做什么用?”  相似文献   

10.
幽梦 《伴侣(A版)》2015,(2):28-29
随着污染的日趋严重,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变得岌岌可危。特别是许多不法商贩为了追求利润,不惜用各种工业原料,加工制作成各种有毒食物贩卖给消费者,食品安全成了如今都市人最担心的问题。为了吃上放心的食物,不少家庭主妇将烤箱、酸奶机、榨油机、压面机等搬回厨房,只为家人能吃上自制的安全食物。可是家庭自制的食物真的就能让人吃得放心吗?  相似文献   

11.
家乡的艾草     
在家乡的野生植物中.我最钟爱艾。因为艾与我有着一份特殊的情缘。 艾,亦称艾蒿或火绒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的背面有白毛。点燃其茎、叶可以驱赶蚊蝇,叶可供药用。艾叶经晒干捣碎后制成的绒状物叫艾绒,中医用其灸病。  相似文献   

12.
《老年世界》2009,(9):43-43
春游对健康大有益处,但老年人春游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防止意外: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渐衰,外出行动宜谨慎小心,坐车、乘船、登山均需精心安排,最好有人照料随行。  相似文献   

13.
春意盎然,周末还要留守住家中“冬眠”吗?春游不仅是小孩们热衷的游戏,我们也可以换上轻便靓丽的春装,找一处世外桃源,来一次别致的踏青之旅,带上你的数码宝贝与你的亲密爱人尽情享受一下春游的乐趣。  相似文献   

14.
日前,瑜伽大师因克里什纳玛恰尔·艾扬格因肾衰竭在印度一家医院去世了,享年95岁。全球亿万民众为他默哀,印度总理莫迪在网络上表达了对他的哀悼:“人们会永远记得艾扬格,是他把瑜伽提升为一种健身与生活方式,带到世界人民的生活中。”艾扬格出生在印度卡纳塔克邦一个名叫百勒尔的小村子。母亲在怀他时染上了流感,所以艾扬格一生下来就疾病缠身,先后感染过疟疾、伤寒和肺结核等。  相似文献   

15.
难以统一的现代人,何以在休闲装上取得共识?在这个世界上,谁不想自由,谁不想漂亮,谁不想拥有青春与健康呢!学校组织春游,大家分头准备去了。第二天见面,人们相互会心一笑,原来,人们不约而同都穿上了花花绿绿、松松垮垮的休闲装。这次春游,玩得开心,也玩得张狂,一种现代感深深地蛊惑着我们。我无法忘却那天的“一致性”.我无法回避对这“一致性”的思索:难以统一的现代人,何以在“休闲装”上取得共识?!不论休闲装是以什么面目出现的,它在今天已有了新的含义。我以为。休闲装的流行,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的心情紧张不无关…  相似文献   

16.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通过拜祭,来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其中包含了中国深厚的民族情感,而这里的民族情感必然会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教育学者可以通过研究清明节的历史文化来开展思想教育研究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图片报道     
2008黄金周可能缩短?调整国家法定节假日,已经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具体涉及缩短“五一”、“十一”长假时间,并增加中秋节、清明节等法定节假日。这是2月2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第三届中国社会发展政策高层论坛上透露的消息。  相似文献   

18.
清明     
老古 《老年人》2004,(4):21-21
4月5日前后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清明之说源于夏代,秦汉列为节气,魏晋后成为民间节日。每到清明节,自古就有寒食、插柳、扫墓、踏青、斗鸡、蹴鞠、拔河、荡秋千、放风筝等风俗。插杨戴柳盛行唐宋。少儿折柳编冠而戴,意在珍惜年华。故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之说。清明扫墓始于战国的墓祭,汉代叫上陵,帝王要在先祖陵墓前祭祀,此后相沿成习。清明踏青于魏晋已盛,时称春禊,唐宋又叫寻春、探春。北京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描绘了清明踏青的盛况。清明@老古  相似文献   

19.
胡德良 《老年世界》2007,(18):38-38
1.为塑料容器除臭。用来盛装食物的塑料容器由于装的食物种类一般比较杂,容易串味甚至有臭味,遇到这种情况可以用番茄汁来除臭。方法是,先在海绵上倒些番茄汁,再用海绵将番茄汁擦到容器内侧,然后用添加了洗涤剂的温水清洗容器和盖子,再用清水洗净后放在阴凉通风处自然风干。两天后,塑料容器里的臭味便会荡然无存,随时可以再度利用了。  相似文献   

20.
闻风节 闻风节,是埃及最古老的传统节日,有5000多年历史。“闻风”一词来自古埃及语,古埃及人把一年中白昼与黑夜相等,春风送暖万物生长的这一天视为新年的开始,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庆典。古埃及人认为,这一天外出闻风,可祛病避邪,强壮身体,谁最早出门“闻到春风”,谁就会在这一年中交好运。这就是闻风节的起源,以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埃及人把这一传统节日正式称为闻风节,定在每年3月21日。 闻风节是从法老时期流传下来的节日,也被叫作春节。这一天全国放假,举国上下不分民族和宗教信仰都以传统的方式喜庆这一标志大地回春的节日,全民踏青春游是闻风节最重要的活动形式。每年闻风节,埃及各大公园与郊游场所均于早晨6时提前开门,交通部门专门增设春游客运线路,以接待成千上万寻芳踏青的游人。 在尼罗河畔的开罗植物园和动物园里,大地铺翠,鸟语花香,是当地人们欢度闻风节最主要的聚集场所。公园内,兴高彩烈的游人多以家庭为单位围坐在草坪上谈笑,沐浴明媚的春光。这时候野餐是必不可少的,其食品至今仍保持着法老时期的风俗,要吃煮鸡蛋、生咸鱼、大葱、生菜和埃及豆。古埃及人认为鸡蛋是生命的起源,地球形同鸡蛋,分为天地两半,吃鸡蛋有吉祥之意。大葱被看作神圣的食物,可以驱病避邪,生菜和埃及豆则是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