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村三部曲”是茅盾将他的江南地域经验和社会政治意识、社会科学理论,以及社会史兴趣进行有机融合的一次重要尝试。“三部曲”集中体现了茅盾对经济生活的高度关注,“眼光向下”的分析路径,以及书写“整体的历史”的追求,纵横捭阖地勾勒出1930年代江南农村和乡镇社会政治、经济、农事、风俗、祭祀、礼仪等多重图景,涉及社会阶层变动、地方权力博弈、底层对统治阶层的反抗等多重政经脉络的演进。作品在贡献出一幅1930年代江南农村和乡镇社会“整体的历史”的缩微图的同时,也打开了现实江南世界的历史纹理和日常褶皱,为现代江南文学的书写和地域文学研究提供了创作手法上的借鉴和研究路径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吴界翰,快超线了。”王吉对我说。本来,本人可以为所欲为地超出“三八线”,可是,同桌王吉的好姐姐——“班花”翁凡宜看我一直超线,为王吉打抱不平,让王吉写一份《三八线条约》。双方势不两立,由此展开了“三八线”三部曲。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下阅读教学的“三部曲” :一、转换角色 ,强调自主性 ;二、创设情境 ,强调开放性 ;三、适时辅导 ,激励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作品出自作家之手,必然会受到作者个人因素的影响,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又不断地从作品中汲取养料,以丰富个人的生活体验。赛珍珠在其代表作《大地三部曲》中成功地塑造了王虎太太这一人物形象,并在刻画这一形象时倾注了浓烈的个人色彩。本文通过对王虎太太的分析和诠释,剖析了赛珍珠本人的思维观念、婚姻观和人生观等,从而使读者能够在更深层次上解读和领悟《大地三部曲》中赛珍珠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5.
《梦当好处成乌有》《知在》《灵魂是用来流浪的》是张洁作品神秘主义叙事的代表,被誉为“玄幻三部曲”。3部作品一脉相承,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神秘主义叙事,包括设置奇异的“人”与“物”、书写离奇混沌的体验和安排“玄而又悬”的悬念与反转。张洁的神秘主义叙事来自她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中外文学资源的吸纳以及主动求变的创作追求。作品主题与技法的革新代表着她在创作上的突破,为新时代文化语境下的神秘书写增添独特一笔。  相似文献   

6.
逐利的交易行为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现代性的一大特征。在“边境三部曲”中,交易行为贯穿全篇,受到当地居民乃至主人公的广泛接纳,显示出20世纪中期逐利的现代性在美墨边境已经占据统治地位,改变了生活方式,也内化于居民心中。现代性社会交易泛滥,利益尺度统治了人际交往,造成了主人公的悲剧命运。面对一味追逐利益带来的现代性危机,麦卡锡赞美无偿互助和无私之爱,呼唤人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回忆三部曲"之所以被奉为经典,让人久久回味,除了他平民式的怀旧情怀外,主要还在于他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成长主题和"故乡"意象的特定内涵,将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渲染得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将现代人内心的"孤独"心境以特别的方式加以诠释,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密切关注和深深忧虑。  相似文献   

8.
毕淑敏是新时期以来一位重要的作家,其散文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独特的视角为中国散文界增添了一缕清新的空气。她的散文,注重表现心理健康,表现人格的健全发展,突出表现了她独有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六合区工程建设阳光运行理念深入人心,廉洁建设、廉洁施工成为行业共识,成绩的取得,来源于六合教育、制度、监督“三部曲”的演奏。  相似文献   

10.
戴维·洛奇的"校园三部曲"《换位》、《小世界》和《美好的工作》是当代英国小说中的一支奇葩,为中国读者熟悉和喜爱,也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就"三部曲"的国内译介和研究现状作以梳理,分析归纳了研究中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11.
流亡状态下的个体把追寻自我的认同作为生命的本能,但认同的过程必然有其复杂性,在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中就呈现出个人核心的单向认同、价值核心的双向认同和双重身份的去核心认同三种身份认同模式,这些认同模式象征性地反映出米兰·昆德拉对现代性社会下的时代和个人身份的认知状态.  相似文献   

12.
米兰·昆德拉以独特的诗性语言为读者构建出一个关于“存在”的小说世界。从昆德拉的小说创作与诗学入手,能发现其小说中具有“政治乌托邦”“情欲乌托邦”与“宗教乌托邦”等图景,它们都一致地指向同一主题:人的存在。因此本质上属于探究人类生存可能性的“存在乌托邦”。其笔下的现代“乌托邦”继承了乌托邦传统中的批判精神,具体体现为对极权主义政治的反讽、对“小说消亡论”的反击以及对欧洲现代性危机的思考。通过对“媚俗”的批判与对“幽默”的推崇,昆德拉小说中的现代“乌托邦”实现了对以往文学作品中形象稍显单薄、美学意蕴不足的“乌托邦”的审美超越。  相似文献   

13.
米兰·昆德拉小说中丰富的隐喻,既是特定文化语境中充满诗性智慧的叙述策略,又包含了这一诗意表达所蕴含的内容.昆德拉移民法国前后的几部作品,便集中反映出"遗忘"的隐喻题旨.<为了告别的聚会>传递的是昆德拉作为移民作家即将流亡的信息,<笑忘录>则集中反映他初居外国后的体验和心理,二者反映作者由特定历史时期的"有组织遗忘"引发出的存在思考,以及在异质语境中的文化陌生感与写作危机;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所导致的"无意识遗忘",进一步显示遗忘的人类学本质.昆德拉借助于对"遗忘"的隐喻表达,探讨人类彼此确认的问题,有效阐释了一系列重要的存在主题.  相似文献   

14.
在米兰·昆德拉的"复调小说"观念体系中,"文体的复调"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他在理论上对"文体的复调"的标举以及创作上对不同文体杂糅的实践,既遵循了其自身艺术的内在逻辑,也映现了当代小说写作的一个潮流──跨体写作倾向,从中还可发现昆德拉这位自觉的文体革新者对小说历史渊源及未来走向的认识。昆德拉在"小说文体复调"方面的实践,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当前文学创作中文体形式的嬗变特征。  相似文献   

15.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朽>以不同个体对"不朽"的态度为主题,展开了一部关于"不朽"的音乐变奏.一直以来,人们既以"不朽"对抗必死的命运,又把它作为对生命意义的回答,甚至是生命价值的最高确认.然而,现代语境下的"不朽"与古老意义上的"不朽"有很大的不同.古老意义上的"不朽"乃是承认"不朽"超越世俗历史,跨越人的智性之域.而现代人追求的"不朽"意味着融入世俗历史,一再被人"记起"与"翻看".<不朽>正是以现代西方人与原本超越现实存在的"不朽"之断裂为起点,通过人们对世俗"不朽"的追逐与回避,考问不朽的真实含义.  相似文献   

16.
论米兰·昆德拉的幽默小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与幽默的结合,根本原因在于二者在认知世界与人类自身方式上的相似性。昆德拉的幽默感,既承传了捷克民族幽默与随意的天性,又来自他对处于"极限悖谬"时期现代人类境况和命运的深思。"昆德拉式的幽默"除了揶揄、谐趣之外,更多的则是基于"诗性沉思"的自嘲和反讽。这种由睿智反讽、深沉感伤和冷峻怀疑交织而成的形而上幽默,被昆德拉有效地用来表达存在主题,并抗拒政治、道德等种种强制力量对人类自由精神的入侵。  相似文献   

17.
捷裔法籍作家米兰·昆德拉是一位存在意识较为强烈的小说家.昆德拉与海德格尔、萨特等哲学家既在存在观念上有内在联系,又在入思方式上形成深刻差异.以塞万提斯为例,昆德拉指出了哲学家对"存在"领域的遮蔽以及小说家对敞亮"存在"的独特贡献.小说的相对性立场与怀疑论态度,使其中的"存在"成为一种对话式、开放自由的思想,不同于哲学式的思辨概念.穆齐尔所代表的小说"第三时"美学--沉思的美学,在把握存在主题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而这一沉思的传统在20世纪遭到漠视.重新发扬小说"诗性地沉思存在"的传统,正是当代小说家的重要使命之一.  相似文献   

18.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深刻展现了人类生存的两难境况:性与爱之轻或重、灵与肉之轻或重、雅与俗之轻或重;轻与重的对立与转换贯通于生命之中,轻为重时重亦轻,重为轻时轻还重。小说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充分揭示了存在的本真状态,并从哲学的高度观照了现代人类的生存困惑。  相似文献   

19.
昆德拉小说《慢》既是“思性”的,也是“诗性”的。“思性”指通过诠释“快”、“慢”、“舞蹈家”等主题词,追问人类存在的可能性,“诗性”表现为对简约、复调、游戏等小说艺术精神的表达。思与诗围绕存在,三位一体抵达昆德拉独特的小说诗学。  相似文献   

20.
流人,是因罪而被徙者。东北气候酷寒,人烟稀少,所以清初统治者把这里作为流放地。清代流人中知识分子、文艺人才占一定比例。他们设馆授徒,教书育人,传播文化;他们不仅带来大量书籍,还亲自创作,留下许多诗集、文集;他们吟诗作赋,将文人雅士的诗社之风吹到了东北;他们创作剧本、上演戏剧,使苦寒之地响起动听的乐曲。流人的文化活动使东北也变成“说礼敦师之国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