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力图通过创新培养机制、强化实践教学和优化教师队伍等方式,推动我国法学教育整体转向和全面转型。理工院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应以此为契机,结合法学专业特点和理工院校的自身特色,认真思考理工院校法律人才的培养定位,尽力从法律职业培养角度,从法律思维养成和法学方法训练上,不断挖掘培养对象的职业发展潜力,以科技法学、知识产权法务、企业法务等复合型、应用型职业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自己的法学人才培育优势。  相似文献   

2.
以沈阳理工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和面谈的形式,对学生就有关翻译课程设置、学期安排、培养目标、翻译难题和提高翻译能力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大多数学生都希望在课堂上既能学习到实用的翻译理论知识,同时又能获得足够的翻译实践机会。结合实证研究结果、翻译能力的构成和本校的实际,本文提出了四条提高翻译能力的途径:一、以考带练;二、翻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三、课程设置要合理;四、教学方法要灵活、考核方式要务实。  相似文献   

3.
通过抽样考察,可窥见我国理工高校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总体现状欠佳,其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培养模式未彰显特色,培养目标指向趋于同质,定位模糊;二是培养机制缺乏制度化支撑,长久动力不足,人才培养缺乏竞争优势。理工高校应以应用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特定法律人才培养机制的建构,特色法律专业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化保障等四个方面为进路,尽快改变理工高校法律人才培养的欠佳状况。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高科技信息时代,它为我国英语专业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理工院校应该发挥其独特的学科、设备和师资优势,培养既具有很高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又掌握另一门外语知识的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应逐步向“双外语”的模式发展。文章着重讨论英语专业教育应发挥理工院校办学优势,指出培养双外语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讨了培养双外语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6.
论述了在理工院校加强文学教育对培养创新人才的作用.文学教育有助于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调动联想与想象能力,激发人的创新意识.理工院校应通过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加强对学生的文学素质的培养;文学课也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华南理工大学近年来法学教育的发展为例,研究理工院校法学人才培养的特点、模式和实践成效,指出即使在理工院校,只要科学地定位培养目标、准确地把握办学思路以及在培养模式上勇于创新实践,同样可以培养出优秀的法学人才,办出有特色的法学教育。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理工院校“两课”实践教学的意义,探索了新时期理工院校“两课”实践教学的模式,提出了“两课”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完善理工院校人才培养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以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教育是其他专业教育的基础和前提的角度论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作用。同时分析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当代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中地位不断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由于当前市场对英语应用以及高校翻译课程存在的问题,在此论证了翻译课程和翻译教学的改革的必要性,提出构建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市场对本地化翻译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高等院校必然要承担起培养本地化翻译人才的重任。本文对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重点指出高校培养本地化翻译人才的四个要点。  相似文献   

12.
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还存在不应忽视的缺欠和问题,究其原因,人才培养氛围的欠缺与之密切关联.伴随时代快速前行的脚步,优秀人才的内涵应更丰富,视野应更开阔,心智应更完善.面对未来的人才需求,高校应提升使命感、坚守自身的根本职能,通过浓厚六个方面的氛围,即人才培养第一的主题氛围、学生为本的服务氛围、科学严谨的求实氛围、文理渗透的博学氛围、民主和谐的宽容氛围和无处不在的熏陶氛围,使学生获得健康成长、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浅谈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阐述复合型人才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分析了我国高校当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指出了加强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应该遵循的原则和要达到的目标。提出了创新学科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等对策,以此来加强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4.
高师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和高等法学教育的转型,法学教育的竞争将日趋激烈。有鉴于法学教育在建设法治国家中的战略地位以及法学教育自身学科特点,作为培养法律人才的高师院校的法学专业,要想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树立创新的办学理念、创新的培养目标以及创新的办学模式,以满足建设法治国家对法律人才在知识、素养和能力上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的一项重大宏伟的战略目标,它对高等学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高等学校应确立“以育人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对大学生加强现代大学理念、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注重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加快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人才全面和谐发展,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行教育许多方面不利于创新人才的成长。因此 ,必须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7.
分析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的背景和现状,结合现代服务业概念发展的内涵界定来探讨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并结合天津的实际情况,探索高校相关专业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贵州民族大学为例,略探贵州民族高等院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在对贵州民族大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设.  相似文献   

19.
广告学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地方高校由于定位模糊,加上区域广告行业资源欠缺,以及学科基础相对薄弱,所培养的广告人才大多不适应广告行业的发展。在国内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应及时调整专业定位,加大师资培养,改变教学模式,加强与广告企业的深度合作,才能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的广告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0.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如何通过科学地制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实验室和教师队伍,指出培养创新型人才、创办特色专业、发展学科建设的可行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