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关历史剧讨论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宁 《晋阳学刊》2003,(4):100-107
回顾20世纪关于历史剧问题的讨论,历次争论的焦点在于历史剧所再现的真实是指历史事实,还是历史精神。真正的问题是历史剧的现实性问题。所谓历史剧的真实性问题,始终是现实性问题的隐喻。历史剧的真实性指的是历史意义的“真实”,而这个“真实”是由“现实”决定的。所以历史剧的真实性是个权力问题,不是知识问题,其中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  相似文献   

2.
关于文艺创作上现实主义问题,并不是没有争论的。如有人提到,到底什么是现实主义?怎么反映现实问题也有争论。如有人说,现实主义就是反映的生活,是真实的就行了。有的人主张反映生活是要反映生活的本质,而不只是反映生活的现象。文艺的职能,就是反映生活,但反映的生活,一定是真实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小说的全部价值仅仅在于它的真实。恩格斯说:  相似文献   

3.
新闻要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客观上却始终存在着新闻不真实的现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新闻界为杜绝新闻失真,把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提高到党性原则来对待。与此同时,在新闻理论的探讨中,研究新闻真实性的涵义便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特别在新闻“本质真实”的问题上,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新闻“本质真实论”,作为一个理论问题,现在在我国形成两种观点,一种是赞同“本质真实论”,一种是反对“本质真实论”。下面,就新闻本质真实论的提出及各家的分歧见解和自己的看法,作一简述。 一、新闻本质真实论的提出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 真实性是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可是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往往并不一致。产生不一致的原因之一,我以为在于有的同志对文艺真实性的两种含义、两种类型或则作了混淆,或则对其某一方面作了不恰当的理解。由此,人们对于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如现实主义)和创作口号(如写真实),对于一些具体作品的评价也就产生了不同看法。这里我来说一点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正> 一文学是真实的领域,真实性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生命。高尔基说:“对于人和人的生活环境作真实的、不加粉饰的描写的,谓之现实主义。”(《论文学》1978年版163页)据此,有人就把现实主义简单地归结为“写真实”,认为“凡是生活中存在的事物、现象都可以写入文艺作品。”这样的说法对吗?说生活中的任何事物和现象都能写进文艺作品,这显然是不对的。鲁迅先生就曾通俗地举例说,象“鼻涕”、“大便”、“毛毛虫”,之类的东西就不应用文艺作品的形式去反映。  相似文献   

6.
萨特在文艺思想和创作方法上提出“介入原则”和“主观感受真实性的原则”。他从进步的政治观点出发,始终主张作家要介入时代、介入社会,坚持反对“为艺术而艺术”,艺术本身就是目的的错误见解。萨特提出的主观感受真实性原则严格区别于现实主义客观真实性。尽管他强调主观性,但萨特在创作实践上并未与现实主义悖离,他的戏剧作品逐渐写出了具体的历史内容,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二战后法国人民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真实“的分析:以“新写实小说“和“先锋小说“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小说创作中出现的“新写实主义小说”和“先锋小说”,无论在文学表现形态即表现、叙事语言、叙事策略等方面,还是对生活本质的把握上所进行的深层次审美探索,都是对传统真实性理论的革命性冲击,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审美姿态已不是唯一的选择,以小说叙事方法、叙事策略的变化为潮流的文体革命率先把人们的阅读带入新的视野。对“真实”这一文艺理论中富于思辩性命题进行重新考察,有助于理清创作主体、真实性、小说叙事的基本  相似文献   

8.
文艺理论家王元化自1939年——1954年的论文选集《向着真实》,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再版。 作者在《后记》中指出:“‘写出真实来!’斯大林同志说的这句话是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文艺上的许多错误,不正是因为忘记了它才滋生蔓延起来的么?那么,坚持现实主义,向着真实努力,这是必要的。”遵循真实性这一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作者对一些文艺现象、文学作品发表了颇有见  相似文献   

9.
报告文学和其它非虚构作品引起的争论、纠纷甚至官司屡见不鲜,其要因都可归结为一点,即是否“真实”。即使那些获得大的反响和赞誉的上乘之作,人们在表扬它们之余,慷慨大度地指出其微小摊疵也仍然是关于真实性的。那么,真实性到底是涵盖报告文学全部本质的唯一呢,还是报告文学自身的一处致命的要害,就像巨人参孙的脚后跟或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再者,既然作家和批评家早已达成共识——“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生命”,为什么报告文学创作仍然在这个问题上屡栽跟头,至少是投入以柄,是不是因为在对真实性的认识和理解上,在体现真实性的方…  相似文献   

10.
匈牙利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乔治·卢卡奇(Gcorg Lukacs 1885—1971),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美学的奠基者。他把“物化”论引入了马克思主义审美认识论,把人道主义观念融进现实主义学说,从而将现实主义美学理论导引到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一 荷兰著名学者约翰·W·墨菲说,卢卡奇“是现实主义的一名鼓吹者,他却为现实主义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那么,卢卡奇为实现主义提供了一种什么样的新形式呢?卢卡奇确实“为现实主义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然而关键不在于将批判现实主义引进了马克思主义美学,而在于把他的“物化”论引入了马克思主义美学观,把人道主义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美学大厦的一块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1.
今年全国苏联文学研讨会在无锡召开学术会议,由中国苏联文学研究会、江苏省外文学会和作协外委会主办,百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评价以及它与苏联文学创作的关系 从30年代开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一直是苏联文艺界,包括中国文艺界所注目的问题,它与苏联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的关系十分密切。与会者对怎么评价这一理论问题有不同看法。吴国璋认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目前受到的冷遇与它本身的弊端有关。这种弊端主要表现为:1.将文学政治化。它削弱了文学的多方面的可能性,降低了文学的艺术品味。2.唯我独尊的僵化模式。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视作是世上“艺木科学的最高成就”,进一步把宗派主义、教条主义、庸俗社会学推到了极致。3.以幻想的真实取代严峻的真实。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提出之初要求作家的就是“写真实”。然而历史证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缺少的恰恰就是真实。这  相似文献   

12.
报告文学在近年来的文学创作中,是极为活跃、成就卓著的。目前,随着全国一百余家报刊联合举办的“中国潮”征文活动的展开,报告文学必将迎来空前勃兴与繁荣的崭新局面。相形之下,报告文学的理论研究则相当落后,与创作极不相称。一个“与生俱来”的真实性问题,至今没有任何突破。尽管有人抱怨,最近的一次(1982年)争论,“据粗略统计,研究报告文学基本理论的论文里,有一半是关于真实性问题的”,但对“真实性”问题仍是各执一词。奇怪的是,主张“绝对真实”的同志还是重复几十年前的老话,把背对着过去  相似文献   

13.
朱水涌这个问题的提出,起码有两个方面的必要,一是探讨文学发展规律和道路的必要。文 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中的“情结”,从“五四”文化先驱提出“为社会写实的文学”、两个最重要文学社团关于“为人生”与“为艺术”的争论,到40年代现实主义与“主观”论的论争,从建国初期开展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以及这之后的几场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争论,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重新呼唤回归“五四”文学传统而引发的重要的现实主义的理论争鸣,文学与现实的问题一直纠缠着中国文学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可以说,百…  相似文献   

14.
北大“中国文学史”,通过两条道路的斗争,阐明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方向是完全正确的。文学现象固然有其特殊性,但总脱不开矛盾发展的一般规律。问题在于这种规律,是否可以用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的斗争来概括。“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来看,它是先进的、正确的,它可以真实地反映现实的本质;同样,积极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也是先进的、正确的,它也可以真实的反映现实的本质。因此单以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概括文学史上的一切现象,这就太简单化了。  相似文献   

15.
作家协会西安分会《笔耕》文学研究组最近召开了关于文艺真实性问题讨论会。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如何正确理解“写真实”口号。 讨论会上,许多同志谈到,当前之所以围绕“写真实”口号展开了争论,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写真实”口号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写真实,就是要描写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事物。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写真实、应该包括生活细节的真实、人物性格的真实、环境的真实。有的同志认为,写真实,就是要写出生活现象和生活本质的真实。作品的真实性,是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戚学英 《江汉论坛》2008,4(3):121-124
现实主义的核心要义是"真实性".建国初期文艺批评将其热情倾注于"真实性"之上,从根子上说,是要求作家"写本质",即写出"阶级性"来.国家对阶级关系的认定成了是否合乎"真实"的唯一标准.在对现实生活中无法为阶级性所驯化的情感的处置上,建国初期的文学作品不仅依据阶级的等级将道德情感进行等级化,更进一步将情感、欲望进行分置.任何情感及欲望都必须为阶级性所驯化,纳入阶级结构之中,直至把非阶级性的情感打扫得干干净净.  相似文献   

17.
易宋江 《殷都学刊》2008,29(2):113-116
托尔斯泰对文学真实性的看法有着双面性,既包含了现实主义的真实即生活的真实,也包含了浪漫主义的真实即情感的真实或天国的真实。  相似文献   

18.
“新现实主义”小说延续了新写实小说的写实手法,真实地描述转型期现实生活,平实地描写经济大潮中处于困境的人们的复杂关系,是90年代文坛上涌动的现实主义浪潮。其不足在于缺少对所写故事的理性思考,缺少对题材的提炼与开掘。  相似文献   

19.
在环境伦理学的理论中 ,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争论已久 ,但它们都没有走出“人”的误区。解决双方争论的出路并不在于是否要坚持或反对人类中心观点 ,而是在于如何转变“人”的观念。马克思真实地指出了人类中心的思想基础 ,这就是人只有把人自身的本质作为一种价值存在看待时 ,才会有所谓的人类中心问题。以人的价值的实现作为人类中心的思想基础 ,才是一种合理的人道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在给玛·哈克奈斯的信里说:“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真实。”恩格斯在谈现实主义的时候,把细节的真实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真实并列了起来,由此可见,细节的真实,在现实主义的典型形象的塑造上,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在塑造他的《红楼梦》中的一系列的典型形象时,对细节的真实,也表现了他高度的才华和卓越的技巧。《红楼梦》里许多典型人物之所以令人不可忘怀,与作者对这些典型形象的充分的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分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