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2 毫秒
1.
藏医脉诊中“冲、甘、恰”的来源是一个历史悬案。这个复合名词究竟是指医生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古代名称,还是指脉诊中病人腕部动脉的3个诊脉部位,对此历代多有争论。从藏医古代经典《月王药诊》、《四部医典》开始就已存在“冲、甘、恰”与3个指头混称、定义含混的情况,这是后世争论的根源。在与中医脉诊的“寸、关、尺”的关系问题上学界的看法也有分歧。文章从医学发展史和文献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从音韵学的角度进行剖析,认为藏医脉诊“冲、甘、恰”是中医脉诊“寸、关、尺”的转音,是指腕部诊脉的3个部位。  相似文献   

2.
《月王药诊》(藏名《索玛拉扎》又名《门杰代维给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藏医药学古典名著。它对于研究藏医药学的起源、早期历史及后期发展,研究它与中医药学、天竺(今印度)医药学的渊源关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它为藏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奠定了理论基础。著名藏医学《四部医典》中的主要医药学理论,则是根据《月王药诊》的内容为蓝本编著而成。  相似文献   

3.
藏医药学具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藏医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方法,在人类医学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藏医三大因素是藏医理论的基础,对藏医三大因素的研究是藏医学研究的根本。三大因素学说是古代藏医的一种哲学思想,它广泛地应用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三大因素学说产生于吐蕃王朝初期,完善于吐蕃中期。它是以“万物本源于气”的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藏医典籍《月王药诊》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三大因素学说。  相似文献   

4.
一、形成和发展藏医藏药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许多省区如内蒙、云南、四川、甘肃、青海等均有广大藏医工作者为保障人民的健康在积极工作,而藏医的古典医籍《四部医典》是一部具有指导意义的经典著作。根据历史记载,公元前几个世纪,藏族劳动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就已认识到动、植、矿物的某些部分有着解除身体病痛的作用,认为“有毒就有药”(《论布嘎汤》木刻版,第七页)。其后又有了酥油止血,青稞酒糟治疗外伤的知识。随着人民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生产的发展,而逐步积累起丰富的藏医药经验。早在公元六世纪那木日松赞时从祖国内地传来了历算和医学。据《西藏王臣记》载,公元七世纪,藏王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建立了强盛的吐蕃王朝。唐太宗为密切汉藏两族的关系,把宗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曾带去大批书  相似文献   

5.
从《藏医灸疗方》对藏医与中医火灸疗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蕃时期藏医的医疗经验已经相当丰富,且有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这一时期的各种治疗方法中,火灸疗法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自从《藏文文献选集》影印本在巴黎出版以后,就敦煌出土的藏医学文献引起藏医史学者的高度重视和兴趣。在这些影印件中,有两件是有关火灸疗法的,其编号为P.T.127和P.T.1044,目前已有两种汉译本问世,①现在我们把它称之为《藏医灸疗方》。它是迄今最早的藏医灸疗法文献,对于研究早期藏医的火灸疗法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现根据这两份材料,结合吐蕃时期出现的《月王药诊》、《四部医典》等,对这一时…  相似文献   

6.
甄艳  蔡景峰 《中国藏学》2006,(2):254-259
藏医脉诊学中的“冲甘恰”究竟何所指,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这个复合名词到底是指医生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还是指患者腕部桡动脉上被诊察的三个部位的名称。长期以来,学术界未能取得一致的意见。本文认为,由于在引进汉族中医学的脉学的内容上,《月王药诊》的编译者对“寸关尺”的真正含义存在着模糊的概念,因而种下了后世对这一问题长期争论的根源。而在《四部医典》本身的文字记述中,就已经极为明确地表明,“冲甘恰”指的就是腕部桡动脉上的三个诊脉部位无疑,而不可能是指医生的三个指头。  相似文献   

7.
知识荟萃     
少数民族中的蒙医、藏医、壮医、苗医等已多有介绍,回药回医却鲜为人知。回族的祖先来自西亚阿拉伯、波斯和中亚细亚等国家。据史书记载,龙涎香、肉豆蔻、没药、明矾、苎麻、阿魏、乳香等药材,就是回族的祖先定居中国后,通过中阿贸易、文化交往而引进的。宋朝,中阿之间药材贸易已从单纯引进而发展到炮制。那时穆斯林著名医生阿维森那(公元980—1037年)的《医典》和其他医学著作、医药专用名词以及他发明的蔷薇水、酒精蒸馏提纯  相似文献   

8.
藏医学是祖国医学科学中的宝贵遗产,是藏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它既有内容完整、逻辑性很强的理论体系,又有门类齐全、内涵丰富的临床医学,是藏族灿烂文化中保留得最完整的学科。不仅在藏族人民中享有极高的荣誉,而且在国内其它民族和国际上也正在日益引起广泛的兴趣和关注。在历史悠久的藏族文字中,很早就有对肿瘤的记载。早在儿干年前的象雄文明时代就有了类似肿瘤的记载。许多苯教的典籍如《黑、白、花十万龙经》等中就有肿瘤等许多病名①。《第司·藏医史》中有吐着前期阿夏医生为赞普割治目瘤的记载“。甚至《格萨尔…  相似文献   

9.
脉诊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桡动脉浅表探查脉象,以了解肌体气血盛衰的变化,判断病邪对脏腑的影响情况的一种特殊诊断方法。这种诊断方法在藏医和中医的诊断学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因历史和地理条件的关系,藏医脉诊与中医脉诊有明显的相似和相近之处,但也有一定的差异,下面试从几个方面谈谈两种不同医疗体系脉诊的不同之处,供同行探讨评论。  相似文献   

10.
公元8世纪,藏医创始人宇妥·云登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问世,奠定了藏医学的理论体系.1200多年以后,名传千古的《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全集》刊行藏汉、藏英文版,并于1989年获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获首届中国中医药文化博览会《神农杯》银奖.藏医药,是广大藏族劳动人民长期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是  相似文献   

11.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和蒙古族人民长期以来集体创作的一部史诗,在国内有藏文本和蒙文本。藏文本流传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广大的藏族地区,也流传在土族和纳西族部分地区。蒙文本称为《英雄格斯尔可汗》,国内流传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省区的蒙古族地区,国外流传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联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匈牙利、伊朗等国。现在国内搜集到的藏文版本已有六七十种之多,仅就说唱  相似文献   

12.
志书是记载一个地区内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的综合性著述。在一个地区内记述一个方面内容的志书,称之为专业志,它是记录某一类事物历史和现状的著作。《甘南藏医志》是一本全面记述甘南藏区藏医药历史和现状的专业性志书。据不完全了解,它是中华藏医志书中,率先以专志形式单独问世的著作。然而,它自1993年7月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以来,至今在藏学界和方志学界仍鲜为人  相似文献   

13.
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广泛流传在我国藏族地区和蒙古族地区,是人人皆知的伟大英雄史诗。它的创作,是藏族人民的光荣与骄傲,也是蒙古族人民的光荣与骄傲,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 这部流传于藏族、蒙占族地区的英雄史诗,它们之间有着血缘的关系,它是从藏族地区发源,更远及蒙古族地区,又有新的发展,这一点,我们曾做过比较翔实的考定;蒙古族地区流传的命名为《岭格斯尔》的一部《格萨尔王传》,是从藏文本《格萨尔王传》,直接翻译成为蒙文的这一事实,一般也早有定论,勿庸置疑。  相似文献   

14.
论“明清实录藏族史料类编丛书”古籍整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萍 《西藏研究》2021,(1):129-137
《明实录》《清实录》藏族史料的辑录与整理,对西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将《明实录藏族史料》《清实录藏族史料》与其他从《明实录》《清实录》辑录民族史料的著作相比较,说明其具有取材丰富便于利用等特点,但仍存不足,具有再整理的必要性。而再整理则侧重于从人名、地名与族名的用字,出处的标注,标点及简化字等的处理上进行举例说明,使这两部史书更为完备。  相似文献   

15.
《蒙古佛教史》是蒙古族学者固始噶居巴·洛桑泽培用蒙藏两种文字撰写的一部蒙古佛教史.自藏文本以《霍尔却穹》为名刊行后,先后有德文译本、日文译本问世,国内则有陈庆英、乌力吉的汉译本.《蒙古佛教史》是记述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的早期著作,其史学价值:一是开启了蒙古族学者以藏文撰写蒙古族史的先河;二是承袭了藏族史学传统,以藏传佛教史为主线记录蒙古族历史,续补部分增入的则是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业绩及蒙古高僧大德的弘法活动,由此可见蒙藏文化交流的基础在于共同信仰.  相似文献   

16.
17、18世纪是藏医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藏医学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696年在拉萨创建的著名藏医学府迦布日医学利众院不仅为卫藏地区,而且为安多和蒙古各部培养了众多的优秀藏医人才.藏曼·益西桑布(gtsang sman yeshes bzang po)就是18世纪初学成于迦布日医学利众院,后又到安多地区传播藏医学的一位著名医学家.藏曼·益西桑布在安多地区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培养学生,撰写医著,对藏医学在安多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是安多拉卜楞寺曼巴扎仓创建之时的首批教师之一,亲自制定了曼巴扎仓包括采药认药在内的医学教习制度.严格的医学教育制度使得拉卜楞寺曼巴扎仓成为卫藏之外最重要的藏医学传播中心之一,并在之后的岁月对藏医在安多和蒙古的传播持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中国宗教人类学研究领域,李安宅的《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和田汝康的《芒市边民的摆》是先驱性的重要文本。1938年,李安宅、于式玉前往甘肃拉卜楞地区进行实地研究,历时三年,开展了藏族宗教研究和教育实践。《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是李安宅在实地研究和文献研读基础上形成的著作。11940-1942年,田汝康在云南芒市那木寨进行了持续性的田野调查,基于五个多月的长期调查写成了《芒市边民的摆》一书。这两本写于抗战时期的著作,研究主题都是中国民族地区的宗教信仰,但是两本书在行文风格、研究方  相似文献   

18.
藏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民族发展史上,藏族及其先民与周边鲜卑、吐谷浑、汉族、蒙古族、回族等众多民族频繁往来,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国民族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藏民族文化灿烂,历史上多文化的交流,使得其形成了多元的文化底蕴,熔炼成了具有独特气质的文化体系.这一切都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学者前赴后继地投入到藏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之中,在学者们的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相关的学术论文汗牛充栋,有分量的研究著作也纷纷呈现于世.原青海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欧潮泉教授撰写的《藏族历史大纲》(民族出版社,2011年11月)就是其中一部较有分量的著作.  相似文献   

19.
《格萨尔传》又名《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集体创作出来的一部长篇英雄史诗,是藏族文艺百花园里一朵绚丽多姿的奇葩。多少年来,在藏、蒙等族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深受喜爱;近世逐渐传播到国外,极受重视。这不仅是藏族人民的光荣,也是中华各民族人民的骄傲。史诗的中心人物是藏族地区传说为“岭”国的格萨尔王,中心思想是为民除害,主要内容是战争。  相似文献   

20.
唐代是吐蕃医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以后形成藏医体系起着奠基性的作用。因此,对于吐蕃医学的研究已经引起了藏学界的高度重视。今日研究吐蕃医学,由于当时的文献留存于今日者极少,故多以唐以后的藏文史料为据,就以常用的玉脱云丹贡布的《医方四续》来说,亦非当日之真迹。自敦煌吐蕃古藏文文献问世之后,使我们得以一睹吐蕃医学文献原貌,从而为深入研究吐蕃医学开拓了新的前景。这类文献笔者所见有四篇,分载于法国巴黎影印本《藏文文献选集》(单页集装)(二卷的P.T.1057号,P.T.1044号,一卷的P.T.127号)及美国华盛顿大学图书馆影印件(India,office,56卷57号)。这些珍贵的文献均为文字资料,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