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生态补偿法律关系主体具有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补偿主体不必然是实施主体、接受主体不必然是受偿主体、受偿主体不必然是申诉主体,国家不是唯一的补偿主体、受偿主体或监督主体。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利益,利益的表现形态既包括作为国家、社会组织和自然人的"人",还可以是生态环境。生态补偿是对生态利益、经济利益的均衡,生态补偿不等同于生态赔偿。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城市拆迁过程中,由于诸多复杂因素,引起了许多纠纷与矛盾,有的甚至非常严重。从法律关系的角度来看,这其中涉及到复杂法律关系的处理,包括行政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这两种法律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拆迁活动的顺利进行,也关系到拆迁法律关系中各方当事人利益的保护问题。同时,现有的城市拆迁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给这类问题的解决带来了不便。本文拟从城市拆迁中的法律关系、拆迁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城市拆迁中行政机关的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更好地认识和解决拆迁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认识的混乱,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流域生态补偿的制度实践及制度完善。明确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正确认识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前提。抑损性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政府(流域生态补偿费的征收主体)和受益者(流域资源的开发利用者),增益性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政府(流域生态补偿的实施主体)和贡献者(为流域生态恢复与改善作出贡献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立法确立政府在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其在流域生态补偿中的协调作用,满足受益者的流域资源开发利用需求,调动贡献者的流域生态保护积极性,建立以行政权为核心的良性互动的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体系,有助于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为主体功能的区域,对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十分重要.构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应从理顺相应的法律关系着手.目前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法律关系成立的规范性依据主要是一些法规与规章;而事实依据包括生态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行为及由此产生的利益损失、生态产品和服务的惠益以及损失与惠益之间的因果关系.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以“区域”为尺度,其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恒为区域利益与行为的“代言人”——政府;客体为区域供给的生态产品和服务;主要内容为补偿主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或按照协议的约定、围绕生态产品和服务的持续供给活动而产生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5.
油气资源开发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可能对生态利益造成不利影响,明确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主客体,是实施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先决条件。从法学层面定义生态补偿,按照补偿行为的相对性将主体分为应当支付补偿的主体、接受补偿的主体和具体实施补偿行为的主体。国家、企业法人是油气开发生态补偿主体,而自然人目前不能成为补偿主体;油气资源区居民成为受偿主体也即补偿对象;油气资源区政府作为实施主体是嫁接前两者的桥梁;客体为实施生态补偿的行为而非油气资源本身或者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是生态补偿思想、生态补偿法规和各项有关生态补偿政策的总和。构建一个系统、科学的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对于缓和我国恶劣的生态环境形势,促进生态保护和建设,实现环境公平和正义,意义重大。对生态补偿制度基本理论问题的系统分析,可以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提供理论指导。从法学的角度厘清生态补偿的涵义,是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和构建的起点。认识和厘清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构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汉赋以“通过文学的法律”和“作为法律的文学”的形式,对汉代的立法、司法、执法通过铺陈进行了充分的表现.汉赋中表现的法律精神和法律理想主要有:支持天罚神断、天人合一的思想;借助鬼神追求绝对公平的愿望;提倡德主刑辅的精神等.赋作家在作品中建构出盛世图景,表达其政治理想,推动了礼法制度的改善和进步.  相似文献   

8.
9.
改革开放以来,城中村成为城市化改造的重点,城中村的拆迁补偿成为村民最为关注的问题,它涉及到了村民的切身利益。本研究从城中村的拆迁补偿模式作为切入点,阐述我国现有的补偿模式,并结合B村的实际情况,分析现有补偿模式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一个使村民利益达到最大化的合理的补偿模式。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从被拆迁户的基本情况和拆迁补偿情况两方面分析,从而分析问题得出结论。B村存在补偿模式单一、标准偏低、补偿模式没有考虑土地的价值以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在本研究中构建的合理的补偿模式应该包括货币补偿模式和非货币补偿模式,并指出非货币补偿模式必须涉及的三个方面:宅基地作价入股、就业和医疗养老。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一方面表现为管理与被管理的特殊的行政法律关系,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服务关系。高等学校对学生的侵权行为已经渗透于高校学生管理的多个环节,既有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有制度设计方面的原因。高等学校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认识与大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从传统观念的影响、旧的行为方式的惯性中走出来,积极创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城市房屋拆迁的实质为房屋征收(或称不动产征收),是公权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对私权的合法剥夺,是政治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市民社会的干预。基于人权、自由、秩序诸价值的考量和公权与私权、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利益平衡之需要,以私权保障理念为基点对现行失范的补偿法律制度予以重构,对于构建一套合理的保障被拆迁人利益的拆迁法律、法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建设中,由于土地权属性质不同,出现了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大幅度低于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的不公平现象,并进一步导致种种危害。因此,建议在集体土地征收补偿中增设“区位价补偿”,提高征地补偿评估标准,消除差异化。  相似文献   

13.
媒体广告违法行为的泛滥,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广告市场秩序.为了维护广告市场秩序,本文从立法角度对媒体广告违法行为的原因和对策进行分析.立法的不完善是广告违法行为的重要原因.广告立法的不完善表现在:广告法律规范之间存在比较严重的内部冲突,发布违法广告的法律责任过轻,广告诉讼制度不完善.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广告立法的对策:进行广告法典编纂,完善广告法民事责任制度,完善行政法律制度和建立代表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4.
非法宗教活动都具有超越、背离、违反宪法和法律的性质,界定非法宗教活动必须坚持法律原则和实事求是原则。遏制非法宗教活动,一定要建立以法制为保障的长效机制,真正做到"保障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相似文献   

15.
房屋拆迁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补偿是我国城镇房屋拆迁中的主要矛盾点之一。通过对司法判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法院判决多数认为原告诉请国有土地使用权补偿于法无据,抑或认为对于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补偿已随房屋评估作价。房屋拆迁的重点在于“地”,若仅对房屋所有权人进行补偿,而忽视国有土地使用权人,无疑会引发诸多诉讼,乃至于阻碍城镇化进程。因此,在渐进式改革的背景之下,可以开展国有土地使用权补偿的试点,同时应当完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并将合理补偿原则作为补偿的基本原则,以此为基础建立一套独立于房屋拆迁补偿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补偿体系。  相似文献   

16.
论著作权侵权损害法定赔偿额的确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确定著作权的法定赔偿额,一直是困扰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的难题。依据民法的侵权行为本质以及著作权的价值,著作权法定赔偿额的确定应采取基准式,应以作品的稿费、版税或许可使用费作为确定法定赔偿额的基准来确定法定赔偿额。同时,调查取证费和律师费等必要合理开支不应计入法定赔偿额,并要区别对待著作人身权、著作财产权侵权损害产生的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环境损害赔偿法律制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境损害赔偿方面,俄罗斯有着十分完整的立法体系,其在环境损害的结果认定、责任承担和归属、构成要件等方面规定得较为详细,这集中体现在一系列法律规定之中,包括程序的和实体的两种类型。对中国立法而言,俄罗斯的环境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理论和实践,具有较大的借鉴价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弱势群体的拆迁户,在与政府、开发商悬殊的利益格局对弈中,"钉子户"有其特殊的个体原因,一是道德认识薄弱,存在攀比心理、观望从众心理、趋利求富心理;二是道德情感困惑,他们对弱势地位的困惑、对公平正义的失望,对积怨的发泄需求。文章从道德心理学的角度阐述"钉子户"的各种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表象,进而分析拆迁户各种道德行为的原因,并试图探讨和谐拆迁的伦理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生态补偿是平衡当事人各方环境权益的重要手段。客观、正确地认识生态补偿的法律性质有利于更好地建立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完善相关制度。生态补偿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主要是指生态受益者或生态致损者对生态受害者、生态维护者的经济给付,性质主要为买卖、赠与、不当得利的补偿和无因管理的补偿、继承性获得的补偿。各种补偿形式可以在民事领域和行政领域实现,既可以是国内主体间的补偿,也可以是国际主体间的补偿。生态补偿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其法律性质的宽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