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诗性文本的结构具有以下特点:文本结构的整体性;文本结构的二元对立性;文本结构的转换性;文本结构的可调节性.  相似文献   

2.
《春江花月夜》的诗性叙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唐诗《春江花月夜》的细读 ,重点分析了该诗诗性叙述的三个意义层面 :具象的世界 ;抽象的世界 ;想象的世界 ,并对全诗的叙述方式和过程也作了阐释。  相似文献   

3.
作为诗人和电影大师兼具的双重身份,阿巴斯将诗的元素灌注到他的电影中,赋予他的电影一种浓郁的诗性底色。阿巴斯电影的诗意主题,表现为对生命的沉思与拷问、对童心和大自然的赞颂。这一方面是伊朗传统哲学对阿巴斯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伊朗当代和古典诗歌的熏陶。阿巴斯电影的诗性结构,具体表现为诗化的叙事结构和真实与虚构的无痕切换。阿巴斯一直在电影中追求一种生活流的叙事形态,而与这种叙事形态相适应的就是他的长镜头美学和象征、隐喻等修辞格的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4.
“戏剧是最高意义的诗”。曹禺的剧作是诗的剧,剧的诗,是诗和剧的结合,其间总是饱孕着无尽的诗。《北京人》是一段哀婉感伤、探求人生意义的幽幽笛音。在抒情的戏剧冲突中揉进诗意,在美妙的意境创造中融入诗意,也在诗化语言中表露诗意。总之,曹禺擅长调动和运用一切诗的艺术手法和创作技巧,营造浓郁的诗情氛围,构建起一个具有诗艺之美的文本范式。《北京人》是真正的诗化戏剧,从情景的交汇到虚实交融,从以音著象到以音绘心,从抒情的中和到空灵含蓄,都在追求诗的境界,建构与整合出了一个瑰丽的诗性艺术王国。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当代第一部评论当代藏族青年作家作品的评论集<歌者无悔>进行深入剖析,指出这部评论集力求从民族文化传统的高度和现代文艺思潮的大背景,用诗的思维、诗的语言进行理性的评论建构,体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批评的诗性.  相似文献   

6.
《神曲》:诗性的乌托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曲》以隐寓的方式,指出人类怎样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苦难和考验,达到真理和至善的境界。诗人提出的道德救赎和精神救赎实际上是诗性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作者在聚合民间流传的水浒故事时,巧妙地赋予了它们以相互关联的整体结构张力其结构外部有“天降魔星,替天行道”来统摄,局部和整体之间则有“官逼民反,赴聚梁山”来贯通,内里局部之间还有“义气为重,忠心为本”来勾联。因此,只有从外到内把握了这种结构张力,才能窥测《水浒传》作者的艺术结构匠心。  相似文献   

8.
《庄子》中自然生态美的诗性化主要表现为跳跃性、形象性和象征性;其成因就在于庄子人格的诗性特质和他独特而又丰富的情感体验;《庄子》中自然生态的诗性美具有极其重要的艺术价值,其价值在于开创了物我合一的崭新境界和引发了空灵虚静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9.
《世说新语》的叙事既有语录性、戏剧性、小品性,又具有诗性。纯粹记言的形式使《世说新语》如同语录,难以构成小说般宏大的叙事,但其中也不乏生动的片断。无声而又风趣的行动则又使《世说新语》如同短剧或小品。《世说新语》的诗性不仅表现在它浓烈的情感上,也表现在它的叙事方式上,即以意象为单元组构篇章。《世说新语》叙事的这种多体多面性既缘于其短章小语以类相丛的特殊体例,也缘于它的编者志人风流的编写动机。  相似文献   

10.
霍姆斯和图里等人构建的描写翻译学采用的描述性方法为现代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自1872年香港首现《水浒传》节译本至今,陆续出现了十余种英文节、全译本。,拟运用描写翻译学理论从历时性角度研究《水浒传》的译介过程,考察该名著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不同译苓,按历史阶段对其重要译者及译本进行梳理,分析各译者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总结各阶段译本的主体共性,客观描述影响其翻译过程的社会历史文化诸多因素,以期加深对翻译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元代杂剧中的悲剧大多呈现出悲中见喜,苦中有乐的特征,形式上的大团圆结局彰显出悲壮气氛与哀婉情调。许多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塑造带有明显的伦理情怀与道德批判色彩,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生活现实与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2.
作为诗论的“起承转合”包含了三个要素:所论对象主要是律诗,以各种比喻、从不同角度来强调诗歌各部分间的逻辑联系,十分注重诗歌各部分与诗题的联系。“起承转合”之法的诸要素在宋代已经形成。这是宋代诗歌章法理论本身的发展和唐宋省题诗赋规范交互作用的结果,与经义作法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3.
论张华与晋初诗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在晋初诗风演变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高踞晋初文坛宗主之地位,奖掖后进,倡导文学,打破了曹魏后期文学创作的枯寂,开启了太康文学繁盛的先河。张华以其温丽清省的诗学追求及创作实践,对于魏晋诗风的转型起了重要作用。张华柔顺文明的人格理想对于西晋士风及诗风的演变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金末遗民文学家段克己、段成己,身处金元易代之际,采取了淡泊名利、超然世外、独善其身、冷眼旁观的处世之道,这一处世之道决定他们选择了隐居田园、放情山水、饮酒赏花的生活方式。反映在其诗词创作中,则多写上述生活内容。段氏兄弟对于社会、人生的态度,决定了其诗词冷静、淡然的基调,从而表现出清冷超旷、恬淡疏朗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宋代文人喜好集体行为和组织行动,这是现实环境的选择,也同时说明了宋代文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反映了宋代文人集团向社会展示自己的力量,呈现自己的行为方式,希望确立自己的独立价值和品格。而诗社的成立更是一种文学的自觉、文人的自觉,它不希望做任何神圣物的附庸,它要求自己的独立价值和存在形式,这个组织是为做诗而存在,它不同于旧有的一切功利的、世俗的组织形式。诗社的活动、诗歌的品评,使创作从个人活动走向一种群体活动,并进而逐渐在群体中形成相对一致的美学标准和追求,并最终形成一种势力,形成一种风尚和流派。宋代诗社对宋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清初诗坛中坚:遗民-性情诗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全面清理现有研究成果和考察当时创作实际的基础上认为 ,清初诗坛存在着宗唐、宗宋与性情三派 ,其中性情一派的主要作家就是遗民诗人 ,遗民诗人所领属的性情诗派不仅在精神实质上体现了时代主旋律 ,而且事实上成了清初诗坛的主流  相似文献   

17.
在元代散曲中,存有一些有关元代戏曲的史料。通过梳理、分析,大致可把它们归纳为四类:一是有关元代戏曲演出的史料,二是有关一些戏曲家的史料,三是有关部分乐妓的史料,四是关于少数戏曲故事和戏曲剧目的史料。这些戏曲史料的存在,有一定的补遗价值、认识价值和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清代词史上,蜀中本是薄弱地带。漫漫二百年,仅清初先著、清中叶李调元稍有名而已。清末民初,蜀中词人群体异军突起,大放光彩。本文以朱德宝、赵熙、冯江、李穆宣、林思进、周岸登等为例进行个案剖析,意在凸显各词家特点的同时,展现这一时期巴蜀词坛的整体风貌。其中特别指出赵熙面对忧患时世,其所谓"不知而作"、"自鸣其秋"首先是不能已于言,其次在艺术宗法上也必然不束缚于某家某派,而是自求情性之适,从而蔚然为西川词宗。林思进感时伤乱,词集中的田园题材不仅多,且佳作琳琅,足为辛稼轩、陈迦陵、陆震、郑燮以来的"田园农事词史"生色。而周岸登氏虽不免晦涩好奇之病,其才也有难副心志处,然而笃力为词,敢拈大题目,风格也力求变化不拘囿,百年蜀中,其位置当居香宋词人之次席。他们构成了清末民初巴蜀词坛的主要创作阵容。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元杂剧研究成就巨大,元杂剧研究更成为一门体系性的学科。关于元杂剧的研究文献相当丰富,研究者从各方面对元杂剧进行研究,如元杂剧的题材来源、元杂剧中所体现出的民俗文化、元杂剧所体现的语法、元代文人与杂剧兴盛相互关系等。总体看来,研究者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研究视角的多维性是20世纪元杂剧研究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