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词是随着隋唐燕乐的兴盛而起的一种音乐文艺。从音乐方面说,词是燕乐发展的副产品。从文学方面说,词是诗乐结合的新创造。它源于唐,而盛于宋。上承许,下衍曲,三者源流相继,而界域判然。唐宋时的“乐章文谱”,是有谱有词的,但凡是流行的东西大都有它的时间性,一个曲调的音谱歌法失传,便成绝响。有些词调因有人以文字声律定型下来,于是就能独立流传。而姜白石的《白石道人歌曲》十七首是现存最完整的音谱作品,不但声、词俱全,而且有令曲、慢词,声词相配的方式亦比较复杂,是研究宋代词乐的重要艺术文献。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声律》篇集中体现了刘勰的声律观,同时也是齐梁时代诗歌声律理论高度发展的集中体现。《文心雕龙》的声律论不仅是齐梁之前诗歌声韵规律的正确总结,而且也对其后发展出来的近体格律诗、词、曲,都有着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可以说,以"和谐"为思想核心的刘勰声律论,对于中国诗歌来说,几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科玉律。  相似文献   

3.
音乐与诗词     
歌曲是音乐(曲调)与文学(诗即歌词)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的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塑造艺术形象的任务的。千百年来它们时合时分,“合”则相互补充,扩大了音乐和文学的表现力,共同发展,相互促进;“分”则挣脱彼此的束缚,独立发挥各自的特长,取得新的更为引人注目的发展。我国歌曲创作与发展的历史始终是与诗词创作的发展相关联的,可以说,一部诗、词演变史就是一部歌曲创作的发展史,因此研究歌曲发展不能不了解我国音乐与古典诗词的关系及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白话诗是中国诗体革命的最初起点。从白话诗的出现到逐步立足于新诗坛的过程中,它不仅承续了中国古典诗、词、曲的音节质素,还认同了欧美意象派和象征主义诗歌的艺术要素。但是,在承续和认同的背后,白话诗作为一种新体诗,不但突破了中国古典诗、词、曲的形式符号体制,也偏离甚至背离了欧美意象派和象征主义诗歌的艺术惯例,而在新诗坛建构了一种新的文学类型,为后来中国新诗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也是最具民族性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代表样式。欣赏中国的章回小说,我们不难发现章回小说同诗歌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明清章回小说中,诗歌已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据有关资料统计,《三国演义》引诗157首,词2首;《水浒传》引诗556首、词54首;《红楼梦》引诗124首,曲35首,词8首。数量之大,是其他文体难以并驾齐驱的。那么,诗歌为什么会在明清章回小说中如此张扬呢?从宏观上探究,原因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6.
唐前诗歌用典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典,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一种历久不衰的艺术手法。从先秦至南北朝的一千五、六百年间,这种艺术手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的发展变化,包括典故征引的范围、用典密度、用典方法等的变化,都受时代文化背景、审美风尚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它的发展变化又对诗歌的其他艺术形式(如篇幅、对仗、声律等)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典词学中词曲之异论的承衍,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偏于从艺术体制角度辨说词曲之异论的承衍,二是偏于从字语用笔角度辨说词曲之异论的承衍,三是偏于从声律表现角度辨说词曲之异论的承衍.这三条线索相互比照、渗透与融通,将我国古典词学中词曲之异论的主体骨架与基本内涵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叠字作为一种修辞手段 ,历来为诗人广用。而随着古典诗歌的发展 ,叠字从简单的拟声写貌 ,逐渐成为诗人有意为诗的一种体现。而且从声律、意象 ,尤其是从诗人的创作心理方面 ,可以发现叠字的存在对诗歌艺术的作用并非只局限于修辞 ,叠字在诗歌中的内涵是深厚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音乐的基础.中国古诗词歌曲是诗词曲的完美融合,又使诗词达到了完美境界.古诗词歌曲走进素质教育课堂,不仅能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提升学生们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  相似文献   

10.
声律在诗歌中有广狭两义。广义的声律是指诗歌中语音配合的艺术规律,就汉诗而言,则是指由押韵、平仄、句式三者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具有音乐美的声韵体系。狭义的声律是专指附着在元音(汉语为韵母,即元音和元音音组)和辅音(汉语为声母)之上的超音质音素在诗歌中配合的艺术规律,即利用超音质音素的内部矛盾方面的对立统一,构成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诗歌史上,南朝时代是由自然音韵过渡到人工声律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产生了格律诗的雏形“永明体”和对我国诗歌音乐美的理论起了奠基作用的“永明声律”。一、诗文对声律的要求诗歌本是一种音乐文学。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关于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礼,乐工们依次为他演奏了诗三百篇的记载,和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说的“诗三百五篇,孔子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音乐艺术历史悠久,并与古典诗歌的发展密切相关。诗歌与音乐可以互为创作的题材和内容。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的鼎盛时期,产生了众多的赏乐诗创作诗人和优秀赏乐诗作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而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唐代赏乐诗的创作即着重于把握音乐的内在精神,通过通感的移情作用把音乐内容表现为连续意象的叠加,使得作用于笔端的文学语言与音乐的颐情功能达到了较为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正>音乐的审美价值,在于它可以用旋律复写整个感觉世界,从而引起人们情绪上的共鸣.黑格尔说过:“通过音乐来打动的就是最深刻的主体内心生活;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因此,他把音乐归入“浪漫型艺术”.而这种浪漫型艺术,由于调式的不同,对人的情绪也就有所差别.下面,就我国古典的词乐调式作些分析,以求教各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诗歌与音乐有着源远流长的亲疏或离合关系,诗歌的体式亦随之而不断地发展和革新。先秦雅乐催生了《诗经》四言体诗。汉魏乐府适应清商乐的盛行,导引出中国诗歌的整体性质变。繁兴的隋唐燕乐与高度成熟的近体诗的有机结合,赋予了曲子词以外在形体与内在情韵两方面所独具的艺术品性,显示出更为灵活、更富弹性的优化趋势,进而促发了新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境界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四毛泽东诗词用的是旧体,所谓“旧体”是相对于“五四”以来的新诗说的。旧体是我国诗歌的传统形式,主要是诗和词,所以我们把包括毛泽东诗词在内的旧体诗统称为诗词,以示与一般新诗的区别。我国诗歌有着源远流长的艺术传统,这个传统一般认为是从《诗经》开始的,后来经过汉乐府、唐诗、宋词的发展变化,而到唐宋时代基本定型。毛泽东诗词所用的旧体,从体裁形式到表现手法,基本上是对自《诗经》以来我国古典诗歌传统艺术的借鉴和继承。  相似文献   

16.
徐志摩的诗歌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抒情传统,将浪漫主义的理想追求纳入古典主义的艺术形式之中,实现了"浪漫"与"古典"的完美统一.本文从意象与意境的生成,音韵、节奏与复沓手法所造成的音乐美以及诗歌体式的创新上阐述徐志摩诗歌对于古典浪漫主义的传承,探讨其诗作获得永恒艺术魅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诗歌、(包括诗歌之流变形式词、曲、戏曲歌词等,甚至一部分有韵散文)声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在中国到目前为止,实际上还没有被真正地承认。但是关于诗歌声律的理论却很早就出现了,而且这方面的著作非常之多,简直可以说汗牛充栋。在声律学还没有被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时候,耙梳一下中国古代诗歌声律学的有关材料,理出一个简明扼要的史的线索,这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理解中国古代声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清代进入了总结期.从清诗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可划分四个时期,不同时期诗歌具有不同的内容意旨与艺术风貌,并产生不同的诗歌流派与各具有特色的大家名家.而从逻辑的角度看,清诗与历代诗歌相比最重要的特点是题材意旨的丰富与艺术的多元生新,皆非唐宋元明诗可比拟,可以说达到中国古典诗歌的极致.清诗确实是中国古典诗歌光辉的结局.  相似文献   

19.
吟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对古代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善于“打腹稿”,从《诗经》开始,吟诵便对诗歌发展有重要影响.魏晋以降,更加注重音节和用韵.在吟诵中,确定了中国古典诗歌重抒情,讲声律,有规则,多短篇的特点,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格律诗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谢诗歌是"永明体"的典型代表,对唐代格律诗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要弄清中国古典诗歌从古诗到近体诗演进过程,则必须研究谢诗之声律的接受状况.其间有三个极为重要的关捩:一是沈约、钟嵘与"调与金石谐"的论断;二是以<四声指归>为代表的北朝及隋对小谢声律诗的传播与接受;三是<文镜秘府论>所代表的唐代的接受状况.连点以成线,共同构成了谢之后世诗人及文学理论家对谢诗声律的承继与接受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