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美国是实行联邦制的国家,联邦制主要是由《联邦宪法》确立的。根据《联邦宪法》,州应该负责处理本州内部事务,但是联邦政府通过赠送土地、拨款等方式,促进州内交通、教育、福利和卫生等方面的发展,也涉足州内事务。内战之前州权相对强大,但是联邦政府仍然在各方面影响州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1793年,美国司法领域的一个无经验的组织—合众国最高法院对奇泽姆诉佐治亚案做出判决。就奇泽姆案而言,它只是涉及到司法的技术性问题,即联邦法院是否有权受理他州公民因合同之债而对州提起的诉讼。随后国会迅即制定宪法第11修正案,各州立即批准。宪法第11修正案的批准在美国国内引起了重大争论,且对宪法第11修正案的争论进而转为对有关联邦主义和州主权的大讨论。由于此争论关涉到州法律地位的界定和联邦法律至上等问题,因而在美国宪政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3.
林肯在美国内战时期高举联邦统一旗帜,把拯救联邦作为战争最高目标,奴隶制问题放在第二位。南部分裂国家时,林肯指出各州没有主权,联邦政府创造并赋予了各州法律地位,各州分裂联邦是非法行为。联邦不能分裂,而奴隶制的存废视维护联邦的需要而定,是实现联邦统一的手段。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奴隶制度的前提是国家主权统一。林肯在维护国家统一时争取和平手段,当南部分裂国家时,采取了坚决的战争手段。林肯维护联邦统一的历史应给今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内战中.林肯究竟是为了废除奴隶制而战,还是为了国家统一而战.史学界曾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文章认为林肯在领导美国内战期间,虽然一直在考虑废除奴隶制度.但何时废除,终究是以维护联邦国家的统一为终极目标,奴隶制问题始终是服从并服务于维护国家统一这一主题的。林肯是为了联邦国家的统一而战,废除奴隶制只是他实现国家统一的一种手段而已。  相似文献   

5.
《布托宪法》,又称1973年巴基斯坦宪法,它在巴基斯坦的宪政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自1973年通过以来,该宪法虽然被短暂停止实施过,也多次进行修订,但直至今日,该宪法仍是巴基斯坦国家的根本大法。本文从巴基斯坦选择联邦制影响因素、《布托宪法》中联邦与省的关系、巴基斯坦联邦制的特点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美国宪法 1787年宪法。这部宪法极其简要,是持两种不同观点的人们相互妥协的结果:希望建立强大的中央政权的人和想要捍卫各州主权的人。美国是一个联邦国家,联邦拥有以下主要权力:外交政策、国防、缔约、宣战与讲和、  相似文献   

7.
美国为了纪念联邦宪法制订200周年,于1983年成立专门委员会,积极筹备定于1987年9月17日举行的学术性纪念活动。这一定名为“八七年计划”的委员会,由美国政治学会的伯恩斯和历史学会的莫里斯共同担任主席,由12名学者、专家任委员。“八七年计划”委员会自1983年秋起开始出版纪念性季刊:《联邦宪法》,除刊印珍贵的原始资料和有关宪法制订过程的详细年表外,登载专业性特约文章和其他信息与资料。截至1986年夏已陆续发行11期。《联邦宪法》创刊号刊出委员会两位共同主席所撰的文章,综述长期以来联邦宪法中争议的关键问题,归结为13项。随后每期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发表文章,展开讨论。今将第一期上的《联邦宪法:十三个关键问题》一文译出,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的德国基本法和联邦宪法法院法赋予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宪法审查权。时隔不久的1951年,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受理了宪法审查的“第一案”。该案涉及联邦议会根据基本法第118条通过的涉及巴登、符腾堡-巴登、和符腾堡-霍亨左伦三州区划调整的《区域调整法》的合宪性问题。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在解释和判决方法上大胆借鉴美国经验:但与美国违宪审查第一案相比,联邦宪法法院也汲取学说和判例之菁华创造出独特的宪法解释和适用原则,为德国宪法审查原理和方法的发展拉开了序幕,被称为德国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德国的宪法审查“第一案”对正在孕育中的我国宪法审查制度无疑具有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国家不仅仅是按地域统治国民,而且还是一种权力机关。据此作者认为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不应是美国诞生的标志,而后的《联邦条例》的生效也不标志着美国的诞生,只有依据《联邦宪法》而成立的联邦政府的出现才是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美国《联邦宪法》在制定到批准通过期间,美国政坛的两个政治派别——联邦党人和反联邦党人就"联邦还是邦联""共和还是民主""政府权力的制约"以及"人民权利的保障"四个争议展开了激烈的论战,最后达成了共识,构建了一幅"法治政治"的治国蓝图。《联邦党人文集》所载的论战全过程,展现了美国立宪者在坚持"民主与法治"原则的过程中为奠定"宪法至上"的法制基础所做的努力,对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宪法常常被看做是“全民”的创造,然而从美国宪法的诞生及其政治秩序的演进过程来看,宪法并没有超然于阶级利益之上,也不具有中立性,它不过是利益集团斗争的结果.在经久不息的利益争夺中,货币利益集团始终是至关重要的决定力量.当货币利益集团试图在美国建立一家国家银行时,立即引发了深刻的宪法危机,于是在制宪者之间、在联邦和州之间、在总统和银行之间,都展开了惊心动魄的较量.这场较量主要围绕国家银行的合宪性及其存废、货币主权的归属等问题展开,并对美国政治格局的形成和宪政制度的变迁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美国宪法是当今世界最古老的一部成文宪法,在长达20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美国宪法始终保持其强大的活力和生命力。美国宪法的超稳定性机制及其长久生命力就在于其本身的"谈判机制"以及自我完善、自我更新和自我适应机制。美国宪法之所以具有一种"超稳定性",恰恰因为它处在一种永恒的、因循各利益集团现实实力重新分配联邦保护权和资源的动态之中。  相似文献   

13.
美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有深刻而独特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背景。美国宪法确立的“三权分立”政治体制及三权制衡原则为违宪审查制度提供了政治保障,法官享有的社会威望和民众对法律的信心奠定了法治基础。通过运用违宪审查权,普通法院不仅达到了制约立法权和行政权的目的,而且实现了司法权对立法权与行政权的横向平衡和中央与地方的纵向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三权分立"是美国宪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分权立与制衡。但是三权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总统和联邦最高法院也享有一定程度的立法权。这种立法权的分配模式为政党之间进行利益博弈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研究了政党在美国宪政模式下的立法博弈途径及其对美国立法的影响。希望能够对我国立法民主化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三权分立"是美国宪法的重要原则之一。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间并无绝对的分野和界限。国会是美国的立法机关,但总统和联邦最高法院依照法律规定或在实际上也享有一定程度的立法权。立法权的这种分配模式,为联邦政府机关之间进行立法博弈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文章重点研究了三权在美国宪政模式下的立法博弈途径及其对美国立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联邦主义”原则是1787年美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的确立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从而使美利坚合众国由一个松散的邦联成为统一而稳固的联邦。几百年来,美国的政体没有因联邦权力的增强走上中央独裁的道路,相反美国政体的民主是有目共睹的;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联邦主义的内涵并不是单纯的中央权力的加强,而是联邦权力与州权力的交织与互动的过程。正是这两种权力的相互牵制,才使美国的权力机制的运作统一而又不至僵化。  相似文献   

17.
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司法审查权的平衡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在解决宪政体制的冲突中发挥了重大的平衡作用。从宪政结构的三个层面即国会与总统的关系、联邦与州的关系、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上进行考察 ,可以充分理解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的平衡作用。这种司法审查权保障了三重分权 ,维护了宪政结构 ,促进了美国政治及政治形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财产权是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共享的价值理念。两者都强调政府对财产权的保护。两者的区别体现在:自由主义以财产权保护为政府的根本目的,视财产权为个人权利的核心;共和主义以公共利益为政府存在的根本目的,对财产权的保护关键在于财产和人们的公民美德具有同一性。美国宪法共和主义发现了公民美德的脆弱性与公共权力的扩张性,主张以更加制度化的财产法确定人们的财产权,同时强调财产的责任,从而走向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