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潘培志 《学术论坛》2006,(8):101-104
梁漱溟是近现代中国乡村建设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在中国诸多省份掀起农村建设的浪潮。他的乡村建设思想来源于中西文化比较、中国社会结构及其对中国文化基础的分析;乡村建设理论贯穿着伦理情谊,重在恢复再造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社会。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不是济世良方,但不乏借鉴意义,特别是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今天,探讨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宋薇 《晋阳学刊》2005,(2):72-76
梁漱溟是二十世纪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他的文化哲学第一次把中国文化纳入世界文化架构中加以平等地讨论,肯定了中国文化的意义与价值。梁漱溟的文化哲学讨论了三个问题:文化的起源与类型;三种文化类型的比较;人类文化的发展趋势预测。意欲、直觉和理智是贯穿其间的三个哲学范畴。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与密宗的关系,以往尚无研究.本文详述了梁漱溟在20世纪40年代修习密法的缘起和过程,总结了其修习密宗及习静功夫的意义,弥补了目前研究中对新儒家代表人物功夫实践的忽视,从一个个案显现了新儒家功夫实践的多样面貌.梁漱溟的个人修习经验,对于研究现代儒学家的精神修养和功夫实践提供了一个可资分析的例子,同时对于了解宋明儒者的习静功夫亦应有所益处.  相似文献   

4.
晏阳初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文珊 《学术论坛》2004,2(3):129-132
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和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派是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中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两个派别。晏、梁的乡村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诸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晏阳初是基于平民教育的原则进行四大教育、四大建设,进行乡村系统改造;梁漱溟则是从"文化复兴中国"的角度着重于建设一种新的社会组织构造。  相似文献   

5.
乡村是文化之本——读善峰《梁漱溟社会改造构想研究》有感王宗昱在梁漱溟先生逐渐成为传媒的烹调原料的今天,我很为能有几个学者矢志不移地坚持严肃的学术研究而感到欣慰,这之中值得注意的便是善峰先生的著作《梁漱溟社会改造构想研究》。这是一部别具一格的出自社会学...  相似文献   

6.
高国舫 《理论界》2004,(2):155-158
本文通过对梁漱溟文化思想的剖析,指出梁漱溟把人生、中国问题之解决求之于文化改造.在梁漱溟文化改造设计中,他主观上追求阐发中国固有精神、吸收西洋文化长处,但由于梁漱溟文化思想中一系列无法自解的矛盾,最终无论是阐发中国固有精神,还是吸收西洋文化长处都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7.
当代新儒家的崛起是二十世纪东西文化比较研究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本文拟就近现代东西文化大论战的重要代表人物,开当代新儒家之先河的梁漱溟的文化哲学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8.
试论梁漱溟早期文化观的折中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通过对西方、中国、印度三方文化的比较研究,提出三路向文化观和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并进而指出世界未来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复兴.梁漱溟这一早期文化观的实质就是折中主义,主要表现在文化起源和演变、文化类型、中国文化出路、终极关怀与现实选择关系等问题上.  相似文献   

9.
梁漱溟的科学观中,既有对科学主义的批判,也有对科学价值的认同.梁漱溟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指出科学与哲学之别,在柏格森生命哲学和易家生生哲学的感悟之下,同时提出以"意欲"为核心概念的"文化三路向"说.他试图调和儒学与科学的关系,使得相容并存.虽然他的文化理论当中存在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但是他提出世界文化的文化是中国哲学的复兴,通过复兴儒学来消解科学的弊端,这种弘扬传统文化,探索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精神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0.
略论梁漱溟的中西印文化比较观周德丰20世纪的中国文化界,风云变幻,哲思如潮。但是能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在哲学史上留下一笔的却未必多多;然梁漱溟以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等名著,为20世纪中国文化史镌刻下深深的印痕,特别是他提出的中西印文化比较观,至今仍...  相似文献   

11.
伦理本位与以德治国——梁漱溟社会伦理思想研究栗玉仕梁漱溟通过中西社会内在结构差异的比较,从历史现实、未来几个切入点对中国社会特殊形态进行了剖析,并以此作为中国前途当然选择的根据。梁漱溟认为“中国非一般国家类型中之一国家,而是超国家类型的。”①与其称为...  相似文献   

12.
梁漱溟在认同儒家价值体系的同时,不断地进行着理论创新。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到《中国文化要义》,再到《人心与人生》,清晰地展现出梁漱溟儒学思想的演进轨迹,彰显出现代儒者的开阔心态和与时俱进的文化品性。《人心与人生》一书标志着梁漱溟思想体系的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13.
著名学者费孝通曾于20世纪80年代盛赞梁漱溟为当代中国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说,“正是从梁先生的做学问和他的为人中看到了一个思想家之所以成为思想家的缘由”。在笔者看来,梁漱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致力于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4.
“生命”是梁氏文化哲学中的一个核心范畴。梁漱溟认为 ,生物、自然、宇宙只是一个生命 ,生命是文化的最终归宿 ,这是沿着梁漱溟文化哲学思路向外推演的结果。反之 ,“生命是文化的原点”则是他向内探求的必然结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 ,没有人没有生命也就没有文化。但另一方面 ,人们也为文化所创造 ,文化构成了人之为人之特质 ,文化是生命的表现形式。在文化与生命的互动中 ,梁漱溟始终高扬着儒家文化生命精神———刚的精神 ,并把它作为拯救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人生态度和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5.
胡适的孔子研究是其"整理国故"的一次具体实践。借鉴西方现代学术方法,胡适系统梳理了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史,其西化视域下的孔子研究也受到质疑和批判。梁漱溟的孔子研究基本上是回应胡适之论而起,但其结论往往针锋相对。梁漱溟是文化保守主义者,他对胡适的孔子研究的批判,恰是保守主义和全盘西化两种文化观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梁漱溟思想和柏格森哲学的关系,在本世纪五十年代“批判梁漱溟”运动中多有人论述。其时,人多以为梁漱溟属柏格森一派的唯意志论。三十年过去了,这种印象仍未消除。吕希晨所著《中国现代哲学史》一书亦从此种角度出发分析梁漱溟的哲学。虽然这些论述都有偏颇之处,但梁漱溟思想和柏格森哲学有关系已为学术界许多人认定的结论。连梁漱溟自己也承认这一点。在《朝话》一书的《中西学术之不同》一文中他说过:“中国儒家、西洋生命  相似文献   

17.
陈璐 《学术探索》2013,(1):114-118
在“中西古今之争”的问题上,梁漱溟在很大程度上是反对当时的西化派的。当然,梁漱溟在某种意义上也承认中西文化之同,并以此为立论的出发。他阐述了中西之同两方面:共时方面的文化三层说和历时方面的文化三期说。实际上,梁漱溟所认可的,只是中西不能相提并论,一古一今不能等量齐观。其实,在中西之别和古今之异中,梁漱溟更强调的是中西之别,古今之异根于中西之别。因此,有些中西之别是古今之异,有些则不是,关键要看它在哪一个层面上来说。所以,中西古今不能一概而观,文化的不同既有中西之异,又有古今之别;中西之异比古今之别更为根本。或许正如梁漱溟所言,我们所需要的思想,首先是一种态度、一种情感、一种意志。  相似文献   

18.
论梁漱溟的“中国社会结构特殊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梁漱溟的“中国社会结构特殊论”朱汉国“中国社会结构特殊论”是梁漱溟关于中国社会的一个基本认识。梁氏的这一论点,自三十年代提出之后,一直成为他观察和思考中国社会问题的理论基础,在当时的中国思想界也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至今仍是海内外一些学者津津乐道的议...  相似文献   

19.
评梁漱溟早期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关于文化的理论研究以及中国文化的改造与重建几乎是梁漱溟一生的事业.1921年,梁激溟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观,这就是他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提出的关于人类文化三期发展的理论.这种观点在他一生中一直没有改变,以后的工作只是在哲学上给以论证.梁漱溟的文化观在思想发展上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1921年出版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为标志;后期则集中表现在《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和《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等著作中.前期的文化观主要是提出了人类文化三期发展说,并预言未来的世界文化将是中国文化的复兴.后期文化观则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路向”观到“老根新芽”说──重评梁漱溟关于中西文化的认识朱汉国(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关于梁漱溟的文化思想,在迄今为止的论著中,世人多因其具有文化保守主义倾向而大加贬抑。这种作法,其实是欠科学的。事实上,梁漱溟的文化思想,是个庞杂的思想体系。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