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弥生时代是日本的整个历史文化产生了质的变化的决定性时期,其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便是稻作文化的传入.日本学界一般认为这批稻作民来自朝鲜半岛.本文以诸多事实证明当时的朝鲜半岛不具备给日本列岛提供这批稻作民的可能性,而从航海条件、社会动因、地理意识、人种特征以及相关文化现象的地域分布特点等方面,论证了这批稻作民来之于中国的吴越地区.  相似文献   

2.
古代日本的吴越移民王国王勇公元前3世纪前后,在日本列岛绵延了数干年的新石器文化淬然而止,先进的金属文化伴随水稻农耕出现在九州北部,并迅速扩散至列岛各地──这便是绳纹时代与弥生时代的历史性交替。突如其来的弥生文化,绝非绳纹文化自然演进的产物,而是高度发...  相似文献   

3.
海岱地区史前时期稻作农业的产生、发展和扩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栾丰实 《文史哲》2005,(6):41-47
地处黄淮下游的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偏早时期是以种植粟类作物为主的旱作农业区。随着与南方地区文化交流的增强,至迟在北辛文化时期稻作已传入海岱地区,然后循着东、西两路由南向北不断地扩散和发展。到龙山文化时期,海岱地区的南部和东部沿海一带,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稻作农业经济。以东部沿海地区为基点,稻作农业还渡海传播和扩散到了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地区,并进一步向日本列岛扩散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稻作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作文化是以稻作为主要生产活动的社会群体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文化的实质就是稻作文化。岭南是稻作文化的发源地,以此为中心,向北跨五岭,过长江,越黄河,直至关外;向西,过横断山脉直至印度;向南经印支直至南洋群岛;向东跨海直至日本九州。稻作文化散布东亚和南亚,岭南是个起点。一、岭南是稻作文化的发源地关于稻作的起源,国内外学者有三说:(1)外源说,日本学者把稻谷的粳、粘分为日本型、印度型或印尼型,如加藤茂苞(1928)、松尾孝岭(1952);(2)长江下游说,如安志敏(1984…  相似文献   

5.
远古至秦汉,中日交流可分为四个阶段。截止到公元前1万年前,中日两国的旧石器表现出“文化相”上的相同,它是否是文化交流的结晶,尚需深入研究;此后直至公元前2500年,是日本列岛与大陆文化交流的间断期;时当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至青铜时代,中日文化交流再度萌芽,且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春秋时期至东汉,中日文化交流臻于繁荣,不仅是物的往来,更重要的是人和精神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公元4到6世纪的中日(倭)之交在文献上记载不多,有时竟然长期空白。但若从文物考古的角度看,古代日本列岛上的居民在学习中国大陆文化上一直热情不减,此时来自大陆的文化渗透更宽泛。埋葬制度的变革,阴阳界的观念,佛教的传入,汉文字的使用,对大陆北方民族文化的吸收等等,皆始于斯时。在长达两千年的中日友好史上,这200多年的历史值得进一步再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考古学角度看中日文化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流长,早在一万二千年前,从日本列岛上的旧石器时代文化与中国大陆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内涵基本相同,说明二者之间有一定的交流.到了新石器时代,由于两国隔海交通不便,文化交流中断,日本列岛人类的原始文化朝着适应海岛生活的方向发展,与大陆中国的原始文化始出现差异.然而,这种差异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不十分明显.因此,日本列岛上新石器早期文化与中国大陆新石器早期文化仍有许多相似之处,如石器的制作方法、用料、器型等,都是继承中国大陆旧石器时代文化而发展起来的.原始陶器的胎质、纹饰、火候、烧制方法也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8.
明代素有“北虏南倭”边疆之患,其中“南倭”为患一度甚烈,前期可举洪武朝,后期则为嘉靖朝。不过,“嘉靖倭患”究竟始于何时,学界尚有不同意见。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嘉靖二年”说与“嘉靖二十六年”说,不仅存在对中日勘合贸易制度以及当时中日关系过度解读的问题,亦是视明清时期中国“闭关锁国”观念的进一步固化,并将倭患爆发的原因指向明王朝实施的海疆政策,进而淡化了日本在东北亚海域侵略扩张的史实;“嘉靖三十一年”说则只是关注到了是年倭患爆发的表象,而忽略了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日本方是“嘉靖倭患”的始作俑者。实际上,嘉靖三十年,日本大内氏灭亡造成日本国内局势失控、明政府诏准“请宽海禁”造成中国海防废弛,在这样的双重作用之下,才最终导致了嘉靖三十一年的倭患爆发。  相似文献   

9.
本文列举了钓鱼列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并对日本提出钓鱼列岛主权声称的几种依据进行辨析,说明日本是通过"马关务约"占有钓鱼列岛,而现在马关条约早已失效,日本也失去了占领钓鱼列岛的条约依据.由于钓鱼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边缘,在中日海域划界中占有重要地位,故在划界中为公平起见,可以考虑把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分开进行谈判,不排除分别划出两条不同边界线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中日文化交流,一般认为始于公元前二、三世纪。也就是我国秦代,日本的新石器时代,即绳纹文化的晚期。其主要证据是秦汉之际,大陆上的水稻种植、丝麻纺织、铜器铁器铸造等的先进生产技术传入日本列岛,带来了日本文化的黎明,对于具有划的代意义的弥生文化的展开,起了极其重要的催化剂作用。这已成了日本学术界的通说。不过,也有持不同见解者,如栗山周一氏早在三十年代就认为铜铎民族进入日本,应上溯到公元前四、五百年,比前说提早了二、三百年。  相似文献   

11.
纵观明初中日外交,倭寇所引起的海防安全问题始终是影响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明政府几乎每次遣使都会提及倭寇问题并在国书中明确要求日本禁倭,另一方面日本虽然多次呈贡厚礼并送还一些被虏人,却一直不能全面出击平息倭寇,致使倭寇连年屡犯中国沿海,给海疆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双方在禁倭问题上不能达成默契,导致明太祖对倭寇外交失望之极,最终决定与日本断绝外交关系,转而重点加强防倭军事力量以维护国防安全。明初中日关系不仅有封贡与朝贡,也有冲突、敌对甚至绝交,双方之间复杂曲折的外交关系是理解古代东亚国际秩序多样性和动态性的一个极佳范本,它使我们认识到在中国与邻邦交往中,朝贡礼仪只是表面虚像,而国防安全才是实质内容,是影响两国外交最深层次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2.
邪马台国是公元二、三世纪时,日本列岛上的一个古代国家。 关于邪马台国,日本学者长期以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有关邪马台国的历史文献资料在日本国内迄今尚未发现,这方面出土文物也不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考古学界积极地进行了发掘,得到一些有关日本国古代历史的资料。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有关这个国家的记载,最早见于中国的《汉书》。《汉书·地理志》中有:“夫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的简要记载。现在,有关邪马台国的历史文献,最早最全的当推《三国志》。《三国志·魏志·倭人》中关于邪马台国的记载,有历史也有现状,有政治、经济、文化,也有民情风俗以及同中国往来的情况等。这篇记载是比较全面、详细和可信的。 因之,在研究邪马台国时,主要依据就是陈寿编撰的《三国志》。  相似文献   

13.
一、历史上中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中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在历史上有过三次大的冲突和消纳。 1.自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地区,逐渐形成具有独立文化形态的华夏民族。华夏民族文化和当时的“夷狄”文化,(即进入诸夏集团以前秦、楚、吴、越等边锤民族文化)彼此都以外来文化相对待。但诸夏在其武功征讨中同化了夷狄,同时又确认了夷夏文化之间的差别,看不起夷狄,认为“祝发文身”、“乱人子女之  相似文献   

14.
依据屈原《远游》的炎神描述,并对诸多历史文献、出土文物及古越语等方面的考察研究表明:炎神是神,炎帝是人,屈原笔下的炎神是左丘明笔下炎帝所崇拜的神灵。神农炎帝是一个漫长的时代,姬黄和姜炎都是神农时代之末从炎帝氏族中成长起来的人物。稻作文化及长江文明肇始于南方,迄今已有一万余年,并在八千至六千年前向中原传播。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中,以Japan表示的那个亚洲东部的岛国,近代以来用汉字"日本"自称,而20世纪以前的中国人则称其为"倭"或"和"(赫伯特·比克斯:<真相--裕仁与侵华战争>第30页,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以下简称<真相>,凡引此书只注页码),是指在这个岛国中用武力立国的一族之族名."倭"或"和"字并不是贬意,而是对其族其国的准确称谓.至于用汉字"日本"自诩的国名,则显示着妄自尊大.使用英语的人不承认这种妄自尊大,汉字的创造者和正宗使用者,也不必承认这种妄自尊大,我们完全有理由以汉字"倭"或"和",来翻译不当使用的"日本",就像英语Japan一样.故此,在我近年的书和文章中,一概称其为"倭国",至于引文,则按著者所用字.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中,以Japan表示的那个亚洲东部的岛国,近代以来用汉字“日本”自称,而20世纪以前的中国人则称其为“倭”或“和”(赫伯特·比克斯:《真相——裕仁与侵华战争》第30页,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以下简称《真相》,凡引此书只注页码),是指在这个岛国中用武力立国的一族之族名。“倭”或“和”字并不是贬意,而是对其族其国的准确称谓。至于用汉字“日本”自诩的国名,则显示着妄自尊大。使用英语的人不承认这种妄自尊大,汉字的创造者和正宗使用者,也不必承认这种妄自尊大,我们完全有理由以汉字“倭”或“和”,来翻译不当使用的“日本”,就像英…  相似文献   

17.
关于日本割占台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割占中国台湾及澎湖列岛是近代远东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的事件,牵涉面很广。中日两国是此事件直接当事者,西方列强也插手其中,局面错综复杂。日本割占台湾是其长期既定的方针,而非临时决定。西方列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日本割台的举动持旁观的态度,或坐观其成,或不情愿而最终放弃介入,没有一个是真正同情和支持中国的。中国朝野在割台问题上曾寄希望于外援交涉,但依然不能改变台湾及澎湖列岛被割占之命运。  相似文献   

18.
一种广泛分布的图腾文化──熊崇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屈子华 《天府新论》1994,(2):58-61,87
一种广泛分布的图腾文化──熊崇拜[前苏联]里·瓦西里耶夫娜著屈子华译熊崇拜属于一种有着广泛分布且带有一定阶段性的图腾文化现象。至今,它在从欧洲的比利牛斯山脉起,中经广袤的酉伯利亚直迄中国东北以及日本列岛的环形带上仍有遗;而在美洲大陆,也时有报道。本文...  相似文献   

19.
蒙古族马奶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奶及其酸马奶文化是欧亚大草原游牧民族——蒙古族奶食品文化中的精华,是他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结晶。而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则在中国多元文化中闪耀着独特的光彩。 从自然条件和经济形态来看,蒙古族马奶文化的形成应早于公元前六世纪。据《蒙古人民共和国通史》载“蒙古民族祖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时代,即原始公社制度时代”;俄国学者俾丘林也认为“蒙古民族的起源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远在公元前2500年,这个民族游牧于中国的北部沙漠”;学者苏日巴达拉哈认为“远在图腾崇拜的社会阶段,蒙古民族形成于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的森林和草地上。活动于贝加尔湖周围,阴山山  相似文献   

20.
日本列岛上的土著民族究竟有哪些,他们与昔日大和政权关系如何,等等问题国内学术界研究不是很积极,甚至可以说是个空白。本文以日本史料为中心,对日本列岛上的土著民族与大和政权的关系做一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