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报媒是互联网时代媒体的最大输家,其传统经营模式面临彻底崩溃危机。基于PEST分析模型,采用最新数据对报媒组织外部环境进行研究,探讨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变化如何改变报业的生存环境。在此基础上,以《华尔街日报》为例,详细分析其数字化生存路径:品牌内容的延伸和整合、推出多样化视频服务、数字平台建设及多元化营销战略。最后,文章提出国内报媒应该从树立“内容第一、数字第一、受众第一”理念、品牌融合经营以及重视平台融合等几方面应对来自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李强 《金陵瞭望》2011,(8):80-81
2004年以来.报网互动被国内多家媒体采用.目前已成为新媒体发展的主流动作。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进行延伸,包括其他与计算机相关的媒体形式.都町以说是新媒体。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每一个网民都是记者,都可以作为监督者。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应对报网互动带来的新挑战.就成为舆论监督管理和舆论引导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报网融合 造用户高参与、高交互的综合媒体平台 当下重互联网思维,拓媒体融合改革新路,已经成为传统报媒转型的行业趋势和时代要求。天亿霖与城市晚报紧抓时代契机,强强联合,双方谋求共同探索出一条平面媒体在互联网时代对产品、渠道、资源进行全面升级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党报党刊经历了从报、刊未分到报、刊分野,从以刊为主到以报为主的转变过程。中共中央正式办报缘起于党的六大,始于创办鼓动性刊物《红旗》与地方性日报《上海报》,并于1930年8月将二者合并为首份中央机关日报《红旗日报》,但不久停刊。临时中央迁入苏区后,中共中央党媒基本保持一刊一报格局,渐由以刊为主转向报、刊并重。随着《解放日报》创办和刊物停办,中共中央党媒转为以报为主。从刊到报的转变引致党媒功能、组织形式和党管方式发生变化,“党报”概念随之变更,《解放日报》改版正是这一进程的结果。这进而引起中共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对象、传播效率、宣传话语及马克思主义话语发生变化,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江苏报媒众多,在华东乃至全国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江苏各报媒之间以及报媒内部,报媒与其他媒体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的甚至是恶性的竞争。以南京地区的报业为例,一个加上流动人口也不过六七百万的城市,仅早报就有六七份之多,日报更是达到十几份,虽然它们的版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转型是互联网兴起后传统报业发展的一般路径.传统报业在数字化方面的种种探索,基本上是以"报"为核心、为基础形态来展开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传统报业应对新媒体冲击下的不同数字化转型模式选择及其得失,探寻建立适应于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环境的报业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提要]互联网的兴起让传统纸媒的转型成为必然趋势,而转型的目标往往指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以报纸为代表,纸媒历经了“报网互动”、“两微”、移动客户端等尝试,融合之路却似乎渐行渐远。原因之一是技术的进步让互联网与传统纸媒的力量对比日益悬殊,新老媒体的融合实质上变成了新媒体对传统纸媒的取代;二是在社交媒体等强势平台垄断稀缺注意力资源的格局下,绝大多数纸媒的“渠道失灵”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修正,即使完成了新媒体转型,往往还必须借助社交媒体等平台来实现内容的分发——这在本质上是一种新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急需建立一个平衡双方利益的有效商业模式,Facebook的Instant Articles作为这种模式的先行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的显著特征是“人人都是信息传播者”。处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与人民群众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线公安民警具备较强的媒商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当前时代背景相适应,提升一线公安民警媒商能力的实践也应实现从思路到举措的全面升级。充分认识媒商能力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一线公安民警队伍建设、健全相关机制设置、推动提升一线公安民警媒商能力实践的社会化是提升新时代一线公安民警媒商能力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9.
美国MedlinePlus网站在新媒体健康传播方面做得比较有特色。本文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分析发现,其话语主体兼具健康专业的素养和公益立场、其话语文本内容资源丰富且使用便捷、其话语沟通过程凸显互联网思维特质,而这些优势与其独特的话语语境密切相关。这些成功经验对于中国新媒体健康传播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我国的电视传媒业经过飞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但是随着互联网和电信网的发展,视频网站、数字电视、IPTV等新媒体迅速得到普及,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的电视媒体带来极大的冲击。面对新的挑战,传统电视媒体应当积极与新媒体进行媒介融合以在共赢中求发展,然而摆在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就是传统的电视媒体管理体制,因此改革现有的电视媒体管理体制,积极推进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就成为我国电视媒体当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在麦克卢汉主义者眼里,传统媒体的持续萎缩,是互联网作为"绝对尺度"强制衡量的结果。对于无论报纸还是广电而言,出路首先不在于以消灭自己为代价与新浪、腾讯角力(比如创办内容同质的网站与APP客户端),而是应该汲取新媒体的理念和精神、结合自己的专业人才和资源优势、捕捉受众不断变化的时代特征,去释放原本还蛰伏于内部的生产力。这也许最终仍不能抵挡新媒体的进逼,但在某个有限的时空里,可以分到属于自己的受众、广告、影响力和话语权份额。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信息科技和社交媒体极大地改变了政治信息传播的传统模式。网络空间为政治机构和个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拓展空间。新媒体可以放大传统媒体的传播效果,也能够创造更为多样化、个性化的表现形式。传统的政治动员格局在互联网上得到进一步构建和巩固。以英美为代表的主流西方政治传播运用网站、社交媒体、博客和微博客等多种平台拓展新媒体空间,以达到高效低耗、更加个性化、更加独立的传播效果。但同时,新媒体所带来的受众不平衡、传播效果难以控制、权威缺失和网络安全等问题也给政治传播者和研究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要提高高校校报的生存质量,除了要积极创设特色专栏、构筑精品栏目,更重要的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加强校报网站的建设,拓展传统校报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4.
在纸质媒体走下坡路的今天,纸质女性报媒尤其处于劣势。如何在劣势中突出重围,本文以《山西妇女报》为例,从依靠管理提效率,依靠采编出精品,依靠深度造影响,推出精品做品牌,多种经营寻发展等五方面展开阐释,为此类报媒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信息革命及多元化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新媒体的快速传播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从高校德育网站的存在问题、设计原则和运营方法三方面,论述高校德育网站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视频网站作为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产物,在经历一段坎坷的发展历程后已经逐步走向成熟。目前,网络视频业拥有无限的商业前景。但当务之急是如何提升视频网站的版权意识,如何构建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以打造视频网站的品牌,其解决途径是视频网站应不断推出网络新产品;鼓励支持原创视频;倡导与传统媒体合作等营销策略来打造行业品牌,提升品牌忠诚度,进而实现行业盈利。  相似文献   

17.
高校报“报网合一”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互联网时代,高校校报读者群有限、出版周期相对较长等问题,提出了“报网合一”的解决办法。从高校校报“报网合一”的发展形式、优势、可行性三方面展开了论述,经实际运用证明,采用“报网合一”形式办高校校报既能保持传统纸媒介的特点又能发挥网媒介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李星 《金陵瞭望》2009,(13):23-23
以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未来几年将如何经营与发展?传统媒体如何通过与新媒体的融合来焕发新的活力?5月14—16日,由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南京报业网承办的“2009地方新媒体发展研讨会暨第二届江苏城市新闻网站年会”在宁举行,来自上海、浙江、安徽、江苏等地的30多家报社和新闻网站的负责人聚会南京.就新媒体发展进行研讨交流。  相似文献   

19.
广告业与新媒体的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广告业与新媒体之间呈现出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由互联网广告、移动媒体广告和数字电视广告等构成的我国新媒体广告业获得了快速增长。互联网广告又可划分为低成本型、创意型、精准型等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广告对电子商务的助推机理也不同。不同行业基于自身行业产品特点,对于新媒体广告形式有着不同程度的需求。同时,作为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平台与新媒体广告在协同发展中呈现出分离式发展模式与集群化发展模式这两种地域空间模式。推进广告业态创新、完善广告产业链、加快高端要素聚集、完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等成为了促进广告业与新媒体互动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媒体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大数据”对整个传统传媒业营利模式的影响。2013年百度、腾讯等新媒体广告收入均超过了央视等传统媒,新媒体传播已经对传统传媒业构成挑战。本文通过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现状分析与优劣比较,结合大数据时代特征,对传统媒体产业转型和营销策略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