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主导力量、骨干力量和基础力量构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动力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动力内容包括动力形式、动力意愿和动力能力。其中,动力形式表现为命令推动、建言推动、执行推动、制度推动和导引推动,动力意愿是核心动力各类构成人员以何种应对方式采取动力形式的前提,而在具有相同动力形式和动力意愿的情况下,动力能力决定了个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高校大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中特殊而重要的一个群体,肩负着崇高而又艰巨的历史使命,是我党新生力量的重要来源.文章阐述了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在共性的基础上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分析了大学生党员群体客观上社会经验少、党龄短、年纪轻,在一定程度上对先进性认识不深刻、不全面,部分人的现实表现与先进性要求有一定差距,进而遵循大学生党员成长进步的特点和规律,按照构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要求,提出了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村社会发展动力研究是关于农村社会运行内、外部供给动力的原理、方式、手段与过程的研究。农村政治动力开发是农村社会发展的首要前提,只有当农村社会内部普遍地产生出一种群体内聚化的力量时,各种农村创新发展模式才会有赖以运作的资源平台。政治力量的增长与政治功能的实现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政治动力开发的症结在于农民普遍性动力发展不足。  相似文献   

4.
女大学生是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她们能否适应社会需求并成为推动男女平等、共创和谐社会的主要力量,高等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女大学生走向社会呈现出的诸多不适与高等院校在女性教育方面的滞后,不能满足女大学生全面成长有着一定的关系,高等教育必须努力探索针对女大学生终身发展的新途径,只要我们为女大学生成才拓展宽广的教育空间,女大学生走向社会必将获得新的更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文化动力思想是毛泽东关于文化力量内涵、形式、特征等方面的基本观点。从叙事维度分析,毛泽东文化动力观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哲学基础;以历史语境和现实境遇为文化力量的叙事空间;以人民群众为文化力量的叙事主体。从话语层构分析,毛泽东文化动力观对决定政治方向的意识形态力量、体现生产力水平的科学技术力量和展示精神生活的文学艺术力量展开了叙说。其文化动力思想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巩固思想基础、夯实群众基础、增强宣传基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优良心理品质是当代社会对人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当今高质量人才最重要的内涵。重视和培养当代大学生优良心理品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大学生潜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每个大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所以,建构当代大学生优良心理品质的主要内容,培养当代大学生优良心理品质,对促进和推动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成长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作为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也是服务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村也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实践平台,发挥着社会实践育人功效。大学生农村社会实践教育和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对其身心健康有着显著影响,对于正处在成长成熟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更需要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心理委员是全新构筑的大学生在校园中的有效社会支持力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心理委员的选拔标准需从专业知识和技能、个性和品性、工作能力三个方面严格把关。  相似文献   

9.
把大学生培养为合格公民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培养优秀的公民应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自身要求,因此,深入进行高等教育改革要紧紧围绕公民教育这个主题,调整教学内容,整合师资力量,改善教学方式,拓宽社会实践渠道,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社会公民.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课题。中国梦教育具有精神导向规范、精神激励、凝聚力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需要,是大学生凝聚强大精神动力的需要,更是大学生选择正确成长道路的需要。对大学生开展中国梦教育,需要与日常教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从而提高中国梦教育的实效,引导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大学生感到最突出的外在压力主要有三方面:竞争压力、学习压力和情感压力。这三大方面压力的产生既与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竞争环境有关,也与大学生自身内在的压力调节与化解方式有关。压力问题关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确立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理想信念,是形成对压力进行转化的正确认识、探寻压力向动力转化的根本条件,这也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动力发展史。物质对精神、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精神对物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共同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充分重视精神力量对奋斗实践的推动作用,是在坚持物质对精神、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的精神主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精神力量源于人们的知识、情感、意志、理想、信念、信仰等,这些精神因素在人的实践中所产生的"力"便构成了精神动力。精神动力的形成发展与作用发挥,源于客观的社会存在与主体的精神需要的双重要求,并通过主体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而将这种精神力量作用于实践,以达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人找准来时路、走好当下路、瞭望未来路的精神动力,是信仰动力、信念动力、信心动力的系统整合,是个体精神动力、群体精神动力、民族精神动力的多元融合,是精神创造力、精神凝聚力、精神约束力的有机统一。它对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和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身成长起着方向指引、情感激励、意志砥砺和力量凝聚的重要作用。从精神动力的层次来看:马克思主义信仰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基础,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规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道路选择,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胜信心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乐观心态,指引着共产党人的奋斗方向。从形成精神动力的主体来看:精神动力是个体精神、群体精神、民族精神的作用彰显,个体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联系个体与国家、民族的精神纽带,群体精神动力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体认知、群体情感、群体意志,民族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血液里的民族精神基因蕴含的持久性、深层次的精神力量。从精神动力的作用来看:精神创造力贯穿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精神凝聚力汇聚起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磅礴伟力,精神约束力促使中国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纯洁性与革命性。  相似文献   

13.
从人的需要这一源动力出发,马克思、恩格斯考察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根本动力、直接动力和主体力量,构建了关于社会发展动力学说体系。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社会发展的矛盾动力、改革动力、创新动力、和谐动力、精神动力等多方面理论。面对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应当立足于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实际,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思想,不断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努力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创造的实际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原因和重要推动力量;各种有效驱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构造要素的有机组合,事实上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动力机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动力机制经历了由社会创造结构论——社会创造主体论——社会创造功能论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学习内在动力是提高学习成果的核心,而影响这一动力的因素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也包括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影响等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学习、学习兴趣、学习毅力和学习目的等要素与之直接关联。这里根据对大学生学习内在动力缺失的典型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大学生学习内在动力机制的问题,同时也就其中的某些策略进行了论及。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文明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简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政治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政治文明各要素的辩证运动构成政治文明发展的内部动力;其他政治文明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是推动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精神动力"范畴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精神动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这一范畴经历了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精神动力的内涵是:精神动力是精神因素对人从事的一切活动及社会发展产生的精神推动力量。精神动力本质上是指导和推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能动作用的集中表现。精神动力具有诸多不同于物质动力的特点。分析精神动力范畴,探讨和把握精神动力的内涵、本质与特点,是深化精神动力基础理论研究、促进精神动力实际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理想人格是人追求自身本质力量而对美好人生形象的预设,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中最推崇和向往的人格模式,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是社会健康进步和人全面发展的动力之一。当代大学生应该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来建构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从而把握好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的正确方向,丰富和完善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9.
一、校园环境大学生要受到三大环境的影响,家庭、社会和学校。如果说家庭、社会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的话,那学校就承担着直接教育的责任。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成长的客观环境,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加强对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研究对于推动社会发展与转型、制度变迁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制度变迁的最终决定力量,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人的需求与发展对制度变迁与创新起根本的推动作用,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社会意识形态是制度变迁的推动力量,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制度变迁的外部力量,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强生态保护和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