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黛玉与妙玉     
怡红院里有个“容长脸面,细挑身材,却十分俏丽甜净”的机伶丫环,她是管家林之孝的女儿,本名“红玉”,因“玉”字犯了宝玉、黛玉的名,便改唤她做“小红”,可见这个“玉”字非同一般,并非人人都可以用它来作名字的。可是在大观园里除了小红的名字本有一个“玉”字外,却还有一个人的名字中有“玉”字,成为全园中与宝、黛鼎足而三的以“玉”字命名的人,她就是妙玉。大家知道,曹雪芹给许多人物起的名字往往是含有用意的,特别是金陵十二钗可以说是个个不例外。本来通过小红的名字作者是有意告诉大家此“玉”字是不可随意使用的,在此情况下,作者偏偏还要让一个人也名叫“玉”,不仅“玉”之,还冠之以“妙”,它究竟“妙”在何处呢?这就值得点作一  相似文献   

2.
林黛玉其名的寓意是其人如玉、带玉,具有玉性特征,隐喻黛玉是一位具有玉德品质的君子形象。她不仅拥有如花似玉的容止仪表,而且具有冰清玉洁的玉魂和玉骨。比德于玉的黛玉身上体现了信、智、礼、洁、仁等多种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3.
邹自振 《南都学坛》2007,27(6):40-43
林红玉(即小红),怡红院的一个三等丫鬟,与林黛玉这个"大人物"的名字仅一字之差,这是作者的无心之举,还是故意设之?宜从其一斑,窥其全貌。可以说,全书刻画的丰富的人格内涵使她成为《红楼梦》众多丫鬟中重要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4.
华扬 《山西老年》2008,(6):31-31
玉文化是中国深奥的一种特殊文化,它充溢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从"玉"字的汉字有约500个,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描述,许多都加了个"玉"字,如玉女、玉手、玉容、玉照、玉体……为正义作出牺牲,更是以"玉碎"来形容等等。  相似文献   

5.
针对认为马克思哲学的真正本名应是"新唯物主义"的观点,文章从哲学史发展证明"新唯物主义"的命名不能成立;马克思称之为"新唯物主义"之"新",只有与"旧唯物主义"对立的意义,而不是对自己哲学的命名。"马克思哲学"应是对马克思所创建哲学唯一的、内涵确定的命名。  相似文献   

6.
《玉篇俗字研究》是台湾已故学者孔仲温的遗著之一。该书以宋本《玉篇》为研究对象,共分五章。作者使用"穷尽研究法"分析材料;追根溯源,揭示俗字字形的变化情况;使用"比较法"把宋本《玉篇》俗字和唐宋字书俗字作比较。作者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读者意识,集中体现在《绪论》和附录的五个字表中。作者在俗字的认定和阐述个别俗字的构形时也存在少数小错误。总体来看,本书清晰地呈现了宋本《玉篇》俗字的状况,总结了俗字变化的一些规律,为同类研究及语言文字其他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题目是一种为文本"命名"的行为,"命名"有着重要的语言意义.张爱玲的小说很独特.小说题目也很怪.对于张爱玲来说,小说的"怪"题目其实就是她别具匠心的情境和寓意设计.它们和小说这种神秘的、隐喻的、虚虚实实的、充满变数的体裁,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互为指涉的象征系统,并对小说文本的存在提供了许多重新阐释和重新建构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隐喻表达与经济性原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们为什么频繁地使用隐喻,这是认知科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人类行为的内在逻辑总是遵循"省力原则",这一原则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就表现为表达的经济性.隐喻表达可分为隐喻式命名和隐喻式陈述:隐喻式命名虽然花费了命名者更多的精力,但由于其形象、生动、易记的特点而减少了使用者的投入,从而实现了命名活动的经济性;隐喻式陈述借助预设、衍推等表达形式,可以使特定话语的信息量激增.隐喻式命名和隐喻式陈述均体现了思维和表达的经济性原则.  相似文献   

9.
<淮南子>中有大量政治隐喻,出现隐喻的原因是其作者想通过政治隐喻表达他们的思想.本文试图以<主术训>中"本末之喻"为例,揭开政治隐喻的面纱,以窥见作者的真正本意.  相似文献   

10.
<正>金陵十二钗中,妙玉是一个特殊人物,与贾家非亲非故,出场也屈指可数。但是,从曹雪芹给她的命名看,却占据着不可忽略的位置。曹雪芹给笔下人物的命名是有讲究的,《红楼梦》中曾提到贾府有一个丫头,原叫"红玉",因为和"宝玉"犯讳,而改名"小红",而大观园中,除了宝玉、黛玉之外,唯一一个名中带玉的就是"妙玉"了。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的妙玉是极其特殊的人物,曹雪芹是按中国典型的文人雅士来创作妙玉的,在妙玉身上少有闺阁气息而多文人雅风,曹雪芹通过玉、梅、茶塑造一位崇尚自然、高洁白恃、不拘礼俗、自由放任、我行我素、落拓不羁的名士形象。  相似文献   

12.
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影响极大,她的小说以新的内心话语和独特的结构形式宣告了崭新的小说美学原则的确立.在小说技法上,她纯熟地运用绘画的"构图艺术"、宏观的透视方法、主导的象征意象来丰富小说艺术的表现功能;她通过"内心独白"和"诗化小说"来展现人物心灵,刻画人物形象,构筑小说的独特意境,赋予小说美的内涵和意蕴.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是一个大悲剧,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其中最深刻、最发人深省的是宝黛的爱情悲剧,作为第一女主角的林黛玉更是深深积淀了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浓厚底蕴。林黛玉的悲剧性格以及形成她悲剧性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其身世的影响;疾病的影响;传统文化精神的影响;金玉良缘的影响等。黛玉的侠义精神及其理家才能也是她悲剧性格中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三毛 ,作为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读者眼里最富有传奇色彩和性格魅力的台湾女作家 ,无论在其生前还是身后 ,都存在着读者的“误读” ,如她的叙事作品 ,常常被当作“自传”或“传记文学”等等。本文从三毛在中国大陆读者中的影响及其创作历程出发 ,就其叙事作品的阅读与接受及其文本的艺术特征 ,进行了阐释与论述  相似文献   

15.
素心无奈天上月——《红楼梦》林黛玉形象的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黛玉的前世身份、现世遭遇及地位注定了她是一个典型的性格悲剧人物,一方面具有强烈的诗人气质,以“情”主生,不以俗事为务;另一方面又具有浓厚的自我情结,具体表现为既自尊优越、又自卑焦虑。林黛玉虽然已初具近代的自我人格意识,但因与宝玉以共同叛逆仕途经济之道为基础的爱情梦想、人生定位无法实现,最终被种种无形的关系和氛围挤压而致毁灭。  相似文献   

16.
伍尔夫在她的作品《奥兰多》中体现了自己关于传记创作的一些新思想。她打破了传统传记的观念 ,不拘泥于时空的限制 ,抛弃了对主人公生活事实的详细描述 ,戏拟地塑造了一个虚构的人物 ,刻画了他 她复杂的自我个性 ,揭示出掩藏在生活表面之下的人物的丰富内涵 ,表现出生活的真谛。  相似文献   

17.
《说文》是一部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篆书字典,《玉篇》则是按《说文》体例编撰的一本楷书字典。这两部书都对字义有所阐释,然而释义的重点有所不同,《玉篇》已不再局限于说明文字的造字本义,而是在文献用字的基础上,对其意义加以注释.因而字头下不止一个义项。这两部书在训诂学上都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仅对两书中的“歺”部字意义进行分析,按词义对词进行聚合,然后比较两书在释义上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18.
杜奋嘉 《南都学坛》2003,23(1):49-54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冷美人”。冷是她性格的基调 :从她的冷出场开始 ,她的住所、服饰 ,甚至生病吃的药 ,都与冷有关。她深谙关系学的奥秘 :对上 ,讨好贾母、王夫人 ;对同辈 ,关怀教导 ,济困扶危 ;对贾宝玉 ,若即若离 ;对丫头拉拢收服。薛宝钗性格形成的过程 ,是以理抑情的过程 ,最终是情的冰结 ,这是社会家庭环境与个性气质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爱丽丝·沃克是杰出的美国女性文学及黑人文学作家之一.其近作<父亲的微笑之光>围绕"性秩序"问题,对妇女如何才能真正独立,建立充满爱的和谐社会给出了颇为大胆的新提议,重申了她所提出的"妇女主义"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夏洛蒂·勃朗特塑造了一个非凡的女主人公简·爱 ,简·爱相貌平平 ,但却吸引了无数的读者 ,其原因就在于她独有的性格魅力。她敢于反抗、敢于争取平等、独立和自由 ;与众多普通女性不同 ,她敢于大胆表白自己的爱情 ,蔑视以金钱为基础的婚姻。同时她又具有善良的品质 ,她如一团火 ,温暖、明亮、纯洁。她向人们证明了美貌并不是女性唯一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