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考察了现代教育教学关系这样一个涉及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原点性问题,动态地剖析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和“以自由为本”三个命题的内在肌理和逻辑层面,以此把握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价值本质,设定教育教学关系中双重主客体机制,从目的性角度认识和把握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构建创造性人才培育的终极趋向。依据动态的逻辑演进,又进一步推论出“以新型教育教学关系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
“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和落实,它要求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个性需求,调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本,树立人人成才和人才多样化的观念,这些对当今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西安理工大学校长刘丁在2008年2月14日《光明日报》一篇题为“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又好又快发展”的文章中指出,高校发展必须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对于我们办学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优秀人才;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建设和谐校园。“以育人为本”,源于“大学之道在于育人,而非制器”。人才培养是大学最根本的使命,也是大学存在价值的集中体现,这是自大学诞生以来永恒的主题。尽管长期以来就如何培养人才有着不同的理念和众多的流派,但为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塑造精英却是大学长期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离开了学生的主体性,任何发展都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它不单取决于教师的“导”,同时也取决于学生的“学”,即品德“内化”程度如何。因此,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道德发展为教学目标,强调学生  相似文献   

5.
学生是高校管理的主体。学校管理,育人为本。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把大学生作为管理的动力主体、发展主体和权益主体,实施人性化管理,充分发挥管理、教育和服务综合优势,努力实施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和依法管理。  相似文献   

6.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高等学校的科学发展,其根本是落实以学生为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可持续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学生就是大学——以生为本促进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就是大学,其实质就是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根本.以生为本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以学生群体为本,没有学生就没有大学;二是以学生个体为本,实现每个人的全面与自由发展.坚持以生为本,就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完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未来,促进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核心员工”是企业的中坚力量,是企业的长期资本。现代企业在管理中不仅要“以人为本”,而且更应以“核心员工”为本,以“核心员工”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基础。企业管理者应具备以“核心员工为本”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切实做到以“核心员工”为中心,并将“核心员工”视为组织中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信赖和尊重他们,充分发挥“核心员工”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使他们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社会里,立足教育科研,以脑科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在高校课堂教学中,自觉地引进“友善用脑”新思路,大胆地探索“友善用脑”新方法,由观念更新到实践探索,实现“友善用脑”与课堂教学设计、建设、评价的交融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0.
践行以人为本的实践表明,不能脱离人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外在的客观规律抽象地谈以人为本,尊重规律是以人为本的理论前提和基础,探讨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不仅涉及到指导思想问题,也涉及到发展方式问题,尤其是涉及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创新探索问题,更涉及到实践中的理论到位问题.因此,从人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外在的客观规律看,以人为本必须明确“以什么人为本”和“以人的什么为本”.而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以人为本要以“个体的人”、“延续的人”和内在需求的人为本,这才是符合客观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的.所以,以人为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实现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这样才能实现科学发展的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1.
警察高等职业教育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基本要求是按照教育规律办事。现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好突出特色与遵循一般规律的关系、内涵建设与外延扩展的关系、人才培养与知识贡献的关系以及警务化管理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规格的.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科学教育质量观,其主旨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其基本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这对于实现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思想教育工作者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其政治素质、思想观念、工作态度、治学精神、道德修养、风度仪表、语言表达等各种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对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学习态度、为人处事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久远影响;现代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德育为先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高校思想工作者的人格力量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价值目标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龙振华  张凯  张进 《中南论坛》2010,5(2):19-20
科研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三本”大学生也应积极投入科研。科研有利于训练创新思维,激发学习热情,优化学习方法,挖掘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园本课程是幼儿园按照国家与地方政府课程的基本精神而进行的课程选择、重组与整合而形成的适合幼儿园特点的个性化课程体系。本研究选择幼儿园园本课程内容的构建作为研究内容,以天津市河东区第八幼儿园的小、中、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力求从“核心素养”的精髓和内容入手,重点解决建设教学活动资料库问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园本课程建设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要把握核心素养精髓,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立足点,确立3-6岁各年龄段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继而本着“眼中有孩子,心中有内涵”的原则确定园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6.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传统发展观是以物为本,现代社会的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由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纵向发展转变,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理念由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巨大历史变迁。但在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框架下,又客观必然地存在着以少数人为本和以多数人为本的两条发展路径。由于人由官和民构成,而民又有市民和农民之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确切内涵,既不是以极少数官员为本,也不是以市民为本或农民为本,而是涵盖绝大多数人国民(国民=市民 农民)的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17.
“以学生为本”的高校教育管理内涵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服务学生为本的高校教育管理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认可。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学生是学校的未来。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是学校得以发展的基础。学生在社会上的地位较高进而为学校创造更好的知名度,学校才有更好的未来。以学生为本并不等于放纵学生,服务学生的本质涵义应该是为学生负责,不仅包括学生的现在也包括学生的未来,必须准确把握以学生为本的高校教育管理内涵。  相似文献   

18.
洞晓并探究他国先进教育理念不仅是我国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现实要求,更是当前学校教育领域改革与发展的内在需要。通过纵向和横向两条逻辑主线对享誉全球的芬兰基础教育之主要理念进行阐述与剖析,总结并得出尊崇以生为本、理性地回归教育原点正是该国学校教育所倡导并践行的理念之核心。  相似文献   

19.
刘湘玉 《南都学坛》2006,26(3):103-105
“以生为本”是高校办学的第一理念。近年来,南阳师范学院坚持“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解决好学生生活、学习和发展问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优化育人环境,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提高了学院管理水平,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思想理念,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创新,是对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升华.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既是正本清源、强化我国教育特有优势之举,又是与时俱进、引领我国教育科学发展之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