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国现代小说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既往的小说观念便让位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左翼小说理论主要体现在注重社会环境及时代精神、追求大众化和典型问题等方面;而在此主流之外,还存在着与之相对立的现代写实主义、“新心理写实主义”等。40年代的小说观念则带有更多的战争时代特质,其中既有传统小说的历史绵延,又有对战争小说神话的构筑。相反方向的寻求另一方净土,及对小说中“美”的追求,也取得了虽不喧嚣但却耀眼的成就。对异域小说观念的追求,成为这个时期小说观念向现代性的高峰攀登的主导。总之,一个多元化的小说观念空间在这个时期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3.
1940年代,是沈从文思想与创作极为复杂的时期。当以《边城》为代表的创作高峰过后,苦于对生命、人性及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为寻求自身创作的突破,沈从文的思想与创作陷入了空前的焦虑和心绪的惶惑之中。尽管他依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追求,一方面将笔触伸向变革中的湘西,《长河》即作家观察认识湘西的结果,但这部未尽的长篇,却难以遮掩沈从文创作的式微。另一方面,创作的不理想,并没有使沈从文停顿对文学的思考,反而促使他陷入了对宇宙、自然及生命世界的抽象的抒情的遐想之中,探询人生与生命的永恒意义。但是历史并没有给沈从文一个继续展示自己文化理想的舞台,随着中国形势的巨变,沈从文又一次面临着空前的困境和选择。  相似文献   

4.
1940年代的中国文学被包含在一场民族自卫战争之中,多元的大众化样式已成为文学的时代特征。解放区文学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指导下,演变成为"农民大众文学",出现了秧歌剧《兄妹开荒》、新歌剧《白毛女》、新编京剧、街头诗、墙报、通俗故事、赵树理小说等通俗易懂、耳熟能详的农民文学。而沦陷区、国统区则出现了都市大众阅读类型文学,即以张爱玲、徐訏为代表的"市民大众文学"。于是,在1940年代,农民"大众化"与市民"大众化"发展到一起,出现了农民大众文学与市民大众文学并存的新局面,促使民族文学走向现代化和中国化。  相似文献   

5.
1940年代是中国小说物象艺术走向多元与成熟的时期.张爱玲得中外文学之精髓,将物象与心理分析相融合,有力地推进了小说的现代化;钱钟书学贯中西,纵横捭阖,在拓展小说取象范围、以物象丰富作品内蕴、提升小说语言品质方面贡献独特;赵树理虽然也借物象刻画性格、以物象为细节性道具组织故事,但为了照顾其小说拟想读者的审美习惯,却力避物象的意象化,显示出与中国文学诗骚传统的疏离.他们特色鲜明,差异明显,而又以其差异构成互补,共同呈现出1940年代小说物象在中西文化交融背景下多元、成熟的样貌.  相似文献   

6.
同样是在工作,甚至是做相同性质的工作,或者更巧的是当年还是毕业于同样的学校,或者同样的专业,甚或是同一所学校的同一专业,为什么有的人升职加薪,有的人聊以维生?为什么有的人在工作中充满激情,有的人却总是无精打采?为什么有的人因为职业的成功在社会上广受尊重,而有的人一辈子在工作上没有赢得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7.
1930年代,汪铭竹安享书斋生活的情趣,选择了扬首天边外的人生态度,追寻个体生命之崇高价值与存在意义,却陷入颓废不可自拔.1937年后,在动荡的现实和左翼的影响下,汪铭竹从自我的世界中走出,变为跃马向前的呐喊者与承担者,诗歌艺术上深受奥登等英美现代主义的影响,诗中经常运用悖论和大跨度比喻.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近代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多元职业结构的基础上,失业者大多是体力劳动者,他们主要集中于传统工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失业的知识分子或青年学生大多分布于党、政、军、教育与工商等机构,失业人员大多从事中低层工作。失业者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成为他们求业的瓶颈,最终也影响了失业人口的职业结构。  相似文献   

9.
作为1940-1970年代主流批评家的代表,周扬、茅盾和姚文元都具有政府高官兼批评家的特殊身份,自觉顺应主流意识形态的吁求,但三人的话语表现和批评心态又有所不同: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权威阐释者,周扬的批评话语和心路历程体现了以政策阐释为文艺批评生命线的被动与尴尬;茅盾的批评心态略显自由,存在较为明显的现实取向与开放心态之间的矛盾;姚文元的批评话语是典型的大批判话语,体现了斫伤文学批评本性的畸形批评心态。  相似文献   

10.
社会排斥理论与残疾人就业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残疾人由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劳动力市场上所遭遇的排斥问题越来越明显且日益严重.应从社会政策的视角入手,运用社会排斥理论的相关论述,对残疾人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社会排斥现象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制定并执行消除各种排斥、增加社会整合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1.
社会融入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涉及职业待遇、职业行为、文化观念、身份意识等多个层面对非农职业的适应与融入,具体包括职业待遇整合、职业行为适应、职业文化接纳和职业身份认同四个维度。因子测评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具有总体水平低、内部不平衡的发展特点。回归分析表明,学历低、年龄小、不在婚、务工年限短、所在企业规模较小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诸多方面的就业质量状况都比较差。而分地区进行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呈现了更多的差异性。以上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在于推进相关部门以社会融入为指导思想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扩大,加之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校园招聘方式等影响,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弱势的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本文基于社会认知职业发展理论,通过对上海市H大学2018年至2022年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展开调研,分析就业状况,总结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就业弱势成因,并从筑牢经济基础、强化就业引导、加强就业帮扶、提升自我效能等方面提出建议,落实“一生一策”“全程帮扶”,从而推动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3.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及实际操作技能等,探讨了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和就业率的途径.同时也从提高教师素质、设置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面向市场实施开放性办学、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等方面探讨了提高学生就业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度持续增大,就业压力与之俱增,人力资本之外的社会资本对就业的影响日益突出。针对这一现状,结合社会资本理论的内涵,论述将大学生就业问题放在社会资本理论框架下进行研究的合理性,提出了规避社会资本消极影响的措施:高校发挥资源优势,积累社会资本;家庭发挥能动性,提升社会资本维度;大学生依靠自身努力拓展社会资本、转变社会风气,减少社会资本消极作用;学校将就业社会资本与学生素质挂钩;家庭将拓展社会资本与学生教育结合起来;学生转变观念,不把社会资本作为就业的"救命稻草"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分析了社会政策目标选择对就业政策的影响;以中国建国以来执行的就业政策对模型进行验证,提出影响就业的因素不仅有凸显的因素,而且还有非凸显的因素;从理论上讲,政府应该运用所有的政策资源对影响就业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或消解,而在实践中,决策者因追求的社会政策目标不同,制定就业政策时运用的政策资源将会产生较大差异,就业政策控制或消解的就业影响因素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青年人就业一直是整个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从上海近年来的情况看,青年就业成功率呈上升趋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上海早在2002年就推出了青年职业见习计划——  相似文献   

17.
职业地位及声望与当代大学生就业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当代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中 ,应当引入职业声望、地位视角的研究 ,围绕大学生择业观的转变及其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 ,从社会系统运行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选择加以深度分析 ,以实现对其就业选择的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8.
社会排斥主要是指社会弱势群体受到主流社会的排挤日益成为孤立群体的过程。目前,由于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对非正规就业女性的排斥,造成了她们社会权利的缺失。英国社会学家马歇尔认为社会权利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非正规就业女性应该享受到相应的社会权利。所以,必须通过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就业歧视和追求社会发展等政策措施来保障非正规就业女性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对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不容忽视.而社会资本究竟是如何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其影响程度如何?本文从家庭社会资本及公共社会资本两个方面,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来考量二者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社会资本和公共社会资本,对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就业结果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供求总量和结构的两种矛盾,伴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改革,这两种矛盾在大学生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尤其是在女大学生身上。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仅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性别问题,而且是累积性的社会性别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