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6 毫秒
1.
在日语中,同一事件从不同立场和角度去描述被称为语态。日语中最常用的语态表现有被动态和使役态。在授受补助动词句中,特别是“てもいぅ”句,除了从结构和意义上表达“欲求”与“接受”的意思之外,还可以从其描述的角度和立场考察它所具有的语态特征,特别是与被动态和使役态的关联性。“てもりぅ”句与使役句“使役性”相通,但是存在“谦让使役’’和“尊大使役”的差别,恩惠性互补。“てもるり”句与被动句“被动性”相通,但是存在“受益被动”和“受害被动”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汉日被动句在很多情况下可以相通,特别是汉语中及物动词作谓语的被动句与多数可与日语他动词构成的被动句对应。但汉语被动句与日语被动句也有很大差异。日语被动句主要是通过动词的变化来体现,有被动句的特定标志形式,这点与汉语有很大差异。汉语中进入被动句的动词受到很多的限制,不是所有动词都能构成被动句。本文运用对比的方法,从汉日被动句谓语动词主要从汉语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被动句与日语他动词和自动词构成被动句的对应情况考察汉日被动句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汉日被动句谓语动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日被动句在很多情况下可以相通,特别是汉语中及物动词作谓语的被动句与多数可与日语他动词构成的被动句对应。但汉语被动句与日语被动句也有很大差异。日语被动句主要是通过动词的变化来体现,有被动句的特定标志形式,这点与汉语有很大差异。汉语中进入被动句的动词受到很多的限制,不是所有动词都能构成被动句。本文运用对比的方法,从汉日被动旬谓语动词主要从汉语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被动句与日语他动词和自动词构成被动句的对应情况考察汉日被动句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他动词的角度,分析了日语的词汇性语态.他动词的基本形态是主动语态的主要承担者,并可承担使役语态和再归语态等.文章通过实例分析了他动词能够承担不同种类语态的内在原因及其构句特点和意义,以及语态之间转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日语被动句是言语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语句,具有多种构成形式、多种语态关系和多种表达能力。本文拟以被动语态关系为中心,将日语被动句划分为“受动被动句”、“受事被动句”、“受使动被动句”和“形式被动句”四种类型。这种划分意味着直接揭示被动句的结构形式特征和语态关系内容,以利于我国学生掌握日语被动句的具体用法。  相似文献   

6.
英语句子主、被动结构转换与竖式张贞爱英语语态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夸克(Quirk)先生的末尾焦点原则(把新信息放在分句或全句末尾)及末尾加重原则(把末尾位置留给分句或句子更复杂的部分)证明了英语语态的可逆性.这种可逆性为英语语态体系中主动态与被动态的相...  相似文献   

7.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分析日语中相对应的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认知语义基础,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结果表明:日语中相对应的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认知模式符合行为连锁模式结构,属于等意关系(paraphrase relations).但是,日语中的主动句把力的出发点--动作主前景化,可以说是一种顺序的描述;而被动句把力的终点--被动动作主前景化,可以说是一种倒叙的描述.  相似文献   

8.
使役句是日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从使役句分类的角度,对使役句中的一个部分--直接作用于人的使役句进行研究,并分别对各个类别进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9.
在日语基础教育阶段,被动句始终被当作一项重要的语法内容,尤其是对于被动助动词‘れむ’、‘られる’的接续方法以及活用的讲授更为详尽。因此,让学生从形式上掌握如何将日语的主动句变为被动句并不难。但是对于大多数学习日语的人来说,如何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用好被动句仍是难点。  相似文献   

10.
日语中的成对自动词和他动词在翻译成中文时,两者意思大致相同,但从语法意义的角度来看有时相差甚远.除了成对的自他动词外,有些动词兼有自他动词的属性,有些动词只有自动词的形式,有些动词只有他动词的形式,使用情况较为复杂.首先,梳理日语自他动词在词形上的区别来基本判断某个动词的自他属性.其次,分析自动词和他动词在主动态、可能态、被动态、使役态及动词的存续体和持续体的句型中体现出的不同语法意义,从而总结概括出自他动词的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不论是在汉语还是在日语中,使役表达都是句子表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日语学习者在进行使役句的翻译时往往过于孤立地强调日语使役表达方式“せる/せるさ”或“使、令、让、叫”等汉语的使宾动词,从而导致无法准确生动地翻译出原句的特色和精髓。通过对照分析《逝者如斯》及其译本《川の流れの如く》中出现的使役句来探讨日汉使役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中存在两种类型的被动句,即被字句和无标记被动句.它们同样表示被动意义,但是在具体篇章的使用中,功能却不尽相同.它们都可以用来延续话题,保持篇章连贯,但信息地位却有些差别,被字句主要用于表达前景信息,而无标记被动句主要用于表达背景信息.  相似文献   

13.
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探讨日语使役表达的各种用法及其与常用的汉语兼语句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汉语的兼语句,探讨了日语使役表达的汉译问题,并通过一定数量的例句的考察分析,总结了日语使役表达可以直译成汉语兼语句和不能直译成汉语兼语句的各种具体情形。  相似文献   

14.
对事物的着眼点和态度与人认识世界的方式和观察事物的角度有关。同一种语言,不同的视点和看法通过语言表述时,便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日语是视点敏感的语言,主动句与被动句、移动趋向补助动词"てくる"与"ていく"、授受关系句等表达形式体现了话者的立场和倾向。视点与日语语言研究为语言类型学和言语行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为日语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视点理论的深入探究,该理论框架下日语表达特点及汉日表达异同研究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自发表达是日晤的一大特点,表达方式多样。本文对可能动词表达的自发语态、表示自发感觉的惯用句、表示自发的副词、由“れる”“られる”构成的自发语态、由五段他动词可能态构成的自发语态等进行了探讨和介绍。在日语教学中把自发语态仅仅限于自发助动词的做法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6.
日语被动句是日语语言中最重要的六大语态之一。其用法貌似简单易懂,实则纷繁复杂,受制条件颇多,要准确地理解、掌握、应用它谈何容易,故在学习运用过程中会时常发现其在遣词造句时依然错误频出。对此,以容易混淆出错的被动问题作为切入点展开较为详尽的探讨,以期对被动语法知识运用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以《南明河》这一作品为研究对象,以实例分析的方法,对该作品“于平淡中见离奇”的语言艺术进行具体剖析;同时对文中出现次数较多的助动词「れる」、「られる」、「せる」、「させる」、「ようだ」以及被动句、使役句等主要语法的使用进行探析,认为被动句译成汉语时常用“被”、“受”、“遭”、“挨”、“为……所”等字样,使役句翻译成汉语时常用“让”、“使”、“叫”、“容许”等字样,以加深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并对日语学习者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有关日语中的主语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既旧又新的问题,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直到现在有关日语主语是否存在也仍然没有定论。本文从教育的角度和世界各国语言的一般性出发,承认日语中存在主语。但是主语在句中的地位不像英语和汉语那样重要,按照日本人的语言习惯,经常被省略了。而且被省略的主语以人称代词最多,主要是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代词。  相似文献   

19.
近代汉语使役句的句法结构可以表述为“主语+使役动词+兼语+VP”,语义结构可以表述为“致事+使役标记+被使者+结果”。通过对近代汉语“与”和“给”字式使役句句法和语义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勾勒其发展变化过程,即使役动词从动作义到具体使役,再到抽象使役或被动义。  相似文献   

20.
从句子结构和词义用法的角度看,在一定的条件下,“请”等汉语兼语句使令动词与日语授受关系补助动词“~てもらう”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明白这一点,可以加深对日语授受动词用法的理解,达到正确翻译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