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魁星神作为重要的科举神祇,产生于宋朝,科举制的盛行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文章从"魁"、"奎"二字字义发展演变入手,对这一崇拜现象的产生源流及原因进行细致梳理。通过研究可知,科举魁星崇拜完全由"魁"之字义与科举考试相关联这一意涵发展而来,而不与"奎宿"信仰相关。明清两代可见将"魁星楼"写作"奎星楼"者,二字开始混用,但"奎宿"信仰只于这一时期对魁星崇拜进行简单的介入与补充,而并未参与其萌芽与产生。  相似文献   

2.
南宋时期,已通过发解试并获得州郡荐书、即将赴省试(礼部试)的举子,有不少人因家境贫寒,面临交通食宿、房租、考场用品购买等费用难题。用签约形式资助得解举子赴省应试的义约则应运而生,并在今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广泛流行。义约的名目繁多,以江西地区为例,就有以科举为名的词赋义约经赋义约,以等第为名的龙头义约梯云义约甲科义约南宫义约,以地域为名的新昌县义约古洪三洲义约楚泮荣登义约安仁县兴德乡义约,及以个人名义立约、以姓氏为名立约。义约的经费筹措形式包括众筹、得第者捐款、私试各科第一名出资等,这表明其订立主体事实上是得解举子。义约一方面推进了科举公正性的进一步实现,弥补了远方举子在制度方面缺乏的关怀,另一方面发扬了我国自古以来邻里互助的优良传统,具有移风易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徽州黟县汪勃家族,适应了有宋一代崇文抑武的时代特点,逐渐走上科举仕宦之途,并出现累世科第为官的盛况。其成功既源于徽州县学和书院的兴盛,也得益于殷实的经济基础以及良好的家族教育环境。其家族在仕途上也颇有作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相似文献   

4.
以唐人神龙元年说为基点,在《李白与孟浩然初识交游新考论 》的基础上,对李白与孟浩然中后期的交游及诗歌进行了新考探,提出了李白与孟浩然中后期交游为:开元十七年秋,于溧阳作《游溧阳北湖亭瓦屋山怀古赠孟浩然》,是年冬于扬州作《淮南对雪赠孟浩然》;开元二十三年,作《赠孟浩然》的新观点和新系年。  相似文献   

5.
以唐人神龙元年说为基点,对李白与孟浩然初识交游进行了新考探。提出了李白与孟浩然交游为: 开元十四年暮春初识, 作春日归山寄孟浩然,开元十五年作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6.
无论如何,你都要相信自己,爱你自己这个人,珍视上帝赋予你的一切。这些是非常有益的“人生法则”。我认为人们必须相信自己、接受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明代科举处于科举史的鼎盛之期,以弘治朝为代表的明代中期又是明代科举的成熟阶段。此期的分地域取人、考试规范性、庶吉士考选、防弊措施等方面均有表现,而会试所取的榜首——会元,正代表了明朝科举的最高水平。在弘治朝会元中,钱福之文体现了重气格的成弘时文之风,董圮因年辈较晚,对正嘉时文及唐宋派具有一定影响。汪俊的仕途浮沉则被打上了科举政治的较深印痕,体现了举业与宦业相关的特点。《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所载录的丰富史料对考订以上事实极具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科举正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百年来,"科举"和科举制长期被妖魔化.我们不应将"科举"看成一个贬义词,而应该当成一个中性词,一个含义非常丰富而复杂的词语.通过对历史表象的辨析,可以发现以往人们对科举制存在太多的误解.古往今来的实践表明,不能否定科举制的合理内核,彻底否定整个科举制度实际上就是否定考试制度.作为传统社会相对公平的一种选才制度,科举不是传统社会的万恶之源,而是凝聚着中华历史上众多文化巨人无数智慧的一项制度创造.  相似文献   

9.
《上安州裴长史书》是研究李白开元年间行踪交游的重要作品。《上安州裴长史书》系年历来说法不一。本文结合李白诗文和其他史料对其行踪交游进行考证,认为此《书》应当作于开元二十二年,写作目的是希望获得裴长史的举荐,从而为李白开元年间入长安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为何不纳魏延之计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诸葛亮不纳魏延十日出子午谷以袭长安之计,是对魏蜀两国军事形势的清醒认识,决非“战略之失”。在当时情况下,只有“安从坦道”、“平取陇右”才是唯一正确的策略。而魏延之计在敌情估计、路线选择、军粮供给、时间设想、攻城准备等诸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行军者之大忌”,故不被诸葛亮所采纳。稍后华歆、王肃、陈群等人的见解,亦与诸葛亮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1.
《南都学坛》2016,(2):15-16
刘备即皇帝位不到一个月,就要东征孙权为关羽报仇,蜀汉大臣包括赵云在内,都出面谏阻,唯独诸葛亮不表态、不谏阻,原因何在?根据魏侍中刘晔的议论,推断诸葛亮不谏阻的原因有二:一是诸葛亮自知与刘备的关系,不如关羽与刘备的关系亲密,"疏不间亲",刘备要为关羽报仇,自己如持反对意见,必然引起刘备不满;二是刘备东征是向群臣显示"威武自强",表明刘备有能力处理国家大事,这就使诸葛亮为避免阻碍刘备展示"威武自强"之心态,而不敢谏阻,也不敢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2.
张炜 《社区》2010,(17):47-47
老舍出事的前一天.发生了这样一幕: 老舍对斗他的造反派说:“我不是反革命,我写的作品都是歌颂新社会和中国共产党的。”造反派们马上讥笑地反问他:“你歌颂共产党,为什么共产党不要你入党呀?”  相似文献   

13.
科举是中国封建时代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自隋至清,科举历1300年之久,对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研究地方文化,就不能不考察科举状况。文章通过对无锡科举的简要介绍和初步分析,以期加深对无锡历史乃至江南区域文化的体认。  相似文献   

14.
许多年前,有个孩子跟上帝学本领。有一次,上帝对孩子说:“我教你点石成金的本领,好吗?”孩子问:“明明是石头,怎么会变成金子呢?”上帝回答:“三个月之后,它还会重新变回来的。”那孩子听了立刻说:“明明给了人一块金子,可三个月后那金子又变成了石头,这不是骗人吗?我不学这个!”见孩子如此诚实,上帝大喜,立刻把他变成了天使,并带着他直飞天堂。是的,这精彩的故事的确是“编”的。但诚信能使人直飞天堂的提法却充满了诗意,充满了哲理。难道不是吗?诚信是最神奇的种子,只要种下它,它就一定能绽(zhàn)放出明丽的花,它就一定能长成参天的树!坚…  相似文献   

15.
作为日本科举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宫崎市定通过确立东方"朴素主义民族"与西方"文明主义社会"对抗转换的观念,强调要将中国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国家"来加以认识,认为科举制度的崩溃是中国文明走向衰败的一大标志。与此同时,宫崎市定亦站在建构"世界文明史"的立场,批判西方历史哲学背景下的"中国社会停滞论",指出要以科举研究为突破口来研究世界文明大势下的中国社会。宫崎市定的科举评价尽管强调要还原到中国自身的立场,且必须公正地评价科举制度,但是亦潜藏了以中国为工具来论述现代日本的合理性的根本意图。  相似文献   

16.
仁宗是继太祖、太宗、真宗之后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其父宋真宗大力发展道教,以神道设教,仁宗朝仍受到"崇道热"的影响。赤脚大仙是知名的道教神仙,其形象产生于真仁之际。宋仁宗为赤脚大仙转世神话的产生、流传和演变有着复杂的政治背景,赤脚大仙在神化仁宗皇帝形象中应运而生,以道教势力为主导的各利益集团共同催生和传播了该神话,其目的在于为道教争取宋朝皇权、皇室的持续支持。元明清时期,道教、佛教典籍、类书中基本保留仁宗转世神话的原貌,而诗词小说话本或借用赤脚大仙转世的故事,或借用赤脚大仙的名号,赤脚大仙已不再拘泥于宋仁宗前世的身份,其形象也变得独立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从考试内容和文体来看,科举具有文学考试性质。科场试文与当时的文学密切相关,各种文学流派的升沉消长及文风变易皆与科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科举学”的视角研究文学,可以大大拓宽古代文学研究的深度与厚度,而科举文学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又从另一个方面推动“科举学”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8.
漫谈科举     
科举制度建立于隋朝 ,唐代开始盛行 ,直到 1 90 5年才由清政府宣布废除。它的推行 ,与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及统治阶级利益密切相关。它对当时的学风、学校教育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科举文献是指直接记载科举制度及其运作的历史的文献,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或严格意义的科举文献是指独立存在的专门的科举文献,广义的科举文献还包括非独立存在的科举文献.科举文献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自成体系、具国际性、命运多舛.科举文献的价值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其命运也经历了翻天覆地、变废为宝的转换.科举文献从一个方面有力地支撑着科举学的学科构架,使科举学这一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专学得以逐步成为显学.  相似文献   

20.
方成 《社区》2013,(17):53-53
看上去像60岁,听说话像50岁,身体硬朗,童心不泯,这是外人眼中的我。 有人问:“方老,您都90高龄了,还成天一副乐呵呵的样子。难道就没有烦心事吗?”我笑。“烦心事来了,你何不幽它一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