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改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纤维素和甲壳素)进行 了广泛的研究。本文综述了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淀粉衍生物、纤维素衍生物和甲壳素衍 生物的制备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细菌纤维素具有高结晶度、生物可降解性和合成可调控性等优良特性,被公认是一种性能最好的纤维素,广泛应用于食品、医学、造纸、声学等领域。实验室自制荞麦醋自然放置一段时间,液面上长出厚厚的凝胶状膜,经成分分析,确定其为纤维素,结晶度为78%,Iα型纤维素含量为60%。取该荞麦醋的醪液,经富集、分离、初筛和复筛等,最终从108个单菌落中筛选出1株性能稳定的纤维素高产菌株J2,纤维素产量可达87.62 g/L(湿重)。通过形态学与基于16S rRNA序列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菌株J2为汉森氏葡糖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 hansenii,GenBank登录号为GU213109)。  相似文献   

3.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目前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发展林木质生物能源既是能源发展的新方向,也是林业发展、土地资源利用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方向,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在新形势下,开发和利用林木质生物能源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该文研究表明,在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开发林木质生物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前景广阔。根据国家林业局《中国林木质能源2006—2020年中长期发展目标》及相关数据,该文还就林木质能源林培育、林木生物质发电、利用木质纤维素和油料树种果实开发液体燃料项目,对中国近15年林木质生物能源发展进行了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分析,以期为林业投融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环境因素对植物单宁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单宁在维管束植物中的含量仅次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居第四位,是陆地生物量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受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如养分、水分、CO2、光照、温度以及环境污染的影响.本文就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活体生物、组织切片、肿瘤球状体以及细胞,往往由于其具有很高的能动性或受布朗运动的支配,因此对高容量成像方面提出了特殊的要求,通常难以实现高分辨率的成像。科学家们试图采用黏附表面和固定化基体(如低熔点的琼脂糖和甲基纤维素)的方法来克服这些问题,但是这些技术也存在一些缺陷,通常并不适用于处理活体生物和细胞。为了解决这些问题,CyGELTM和CyGEL持续热可逆水凝胶封固剂得以开发,并为高级显微技术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小黑杨是一种重要的速生树种,纤维素含量丰富,以其废木屑生产生物燃料具有较高的价值。鉴于此,实验对小黑杨木屑进行了糖化研究。为了促进小黑杨木屑的酶解糖化作用,筛选合适的预处理工艺,实验进行了热化学预处理研究,比较了热-H_2SO_4、热-HCl、热-Na OH和热-Ca(OH)_24种预处理法对小黑杨木屑结构特性、化学组分和酶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碱预处理后,纤维素结晶指数(CrI)、木质素与半纤维素的溶解作用显著增加了。与其他三种预处理法相比,热-Ca(OH)_2预处理法能更有效地改善酶解效率。同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系统的优化研究。在最优化条件下,小黑杨木屑还原糖产量可达519.23 mg/g。因此,应用热-Ca(OH)_2预处理法强化小黑杨木屑酶解糖化作用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生物能源发展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源短缺、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全球所面临的严重经济和社会问题,寻求可部分替代化石能源且污染较少的生物能源,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迄今为止,以粮食为原料的第一代生物能源已在许多国家产业化生产。然而基于粮食安全,开发木质纤维素是当前国内外最需发展的第二代生物能源,而在我国利用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制取生物燃料更有其必要性。虽然过去几十年国内外已经大力开展了相关新技术的研发,但至今未能成功进行大规模产业化生产。通过分析目前中国生物能源发展的困境与缘由,提出了从源头或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即大力发展能源作物、能源农业和能源经济,并探讨了我国生物能源与"三农"齐头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政策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叙述了以纤维素为原料制备纤维素吸水树脂的方法,并对其在水泥固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对水泥硬化后的强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是加入纤维素吸水树脂后不仅能增强水泥的保水性而且能提高水泥强度.  相似文献   

9.
1 概述1.1 酶是生化的原动力,酶是打开生命大门的钥匙。一切代谢活动都与酶相关,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和微生物中。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不需要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的反应条件,而且微生物酶的生产不受季节、地理的限制,且种类多,产量高。酶有2 000余种,用于工农业生产方面已达1000余种。全世界每年有纤维素废弃物六亿多吨,是人口高度增长条件下未来的丰富食物能源和饲料资源,纤维素是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贮存到植物体中的一种形式,是最丰富的可  相似文献   

10.
谈淀粉及纤维素的水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淀粉和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但两者结构及n值不同,分子式不同。纤维素的水解作用要比淀粉难得多,淀粉用稀硫酸水解,而纤维素需要用浓硫酸。  相似文献   

11.
关于21世纪的生命科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命科学和技术已成为全球政治家、经济学家和科学家十分关注的一个科技领域。作者从生命科学的角度 ,分析了在新世纪中人类所面临的问题 ,生命科学的前沿 ,及其对人类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希望能使读者了解 2 1世纪的生命科学的特点 ,关注与生命科学密切有关的农业、医学、环境以及与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密切有关的多种生物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总结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体会,从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探讨,初步构建了适合新世纪生物学人才培养需求的分子生物学教学体系,积累了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结合福建农林大学试办“国家理科基地”生物学专业点的实践与探索,阐述了地方农林院校生物学理科基地建设应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坚持“以理为本、理农结合”的办学思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深化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以特色求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医学发育生物学是随着生命科学领域各学科的发展,尤其是发育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而逐渐建立起来的一门新型学科。文章就医学发育生物学的发展、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联以及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讨,期望能为医学发育生物学课程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生物工程专业是一门与生物学有关的工科专业,其学科基础是生物学和化学工程学,根据它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应建立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求创新的课程体系和理工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生物工程专业建设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6.
结合生物学教学实践,介绍了发现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层面及组织发现活动的基本原 则,进一步阐明了在生物学教学中实施发现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基础生命科学研究、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合成生物学变得更便宜、更容易使用和更容易获得,亟需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治理体系以防控其潜在的伦理道德、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风险,促进技术健康发展。通过观照欧美国家风险治理模式,建议预防风险与促进创新并重、伦理治理与法律规制“双管齐下”,以期为我国合成生物学监管提供有益经验、减少风险和控制利益冲突,促进我国合成生物学创新,规范合成生物学研究和生产。  相似文献   

18.
2006—2008年,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的学科门类中,工学、理学、文科获奖总数位居前三甲。就一级学科而言,在所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的一级学科中,化学、物理、生物、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获奖的比例较高。全国优博的产出有其自身的规律,它与学校类别、学科、导师、学生本人等各种因素有着紧密的关联关系。高校要产出高水平的博士学位论文,需要加强制度和培养机制建设,创新招生机制,优化培养管理制度,发挥特色学科优势,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激励博士生的创新精神,加强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等。  相似文献   

19.
生物课是一门实验学科,涵盖了物理、化学等很多学科的研究方法,生物科学的研究过程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以及科学的价值观。从事中学生物教学的教师应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用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来丰富和改进中学生物教学,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20.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发展十分迅猛 ,而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又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想和方法 ,推动了各门边缘学科和综合性学科的发展 ,并随着人类认识功能的深化 ,以及科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 ,越来越深刻地反映着大自然、人类和社会的真实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