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正> 作为小说家、戏剧家的老舍,这是尽人皆知的;但若说在现代诗人的行列中也应当有老舍的位置,恐怕不少人就感到生疏了。事实是,老舍不但小说、戏剧、小品文写得好、多,诗歌数量也不少,而且自成一格。老舍夫人胡絜青在给老舍编的一本旧体诗选中说:“老舍爱诗,也爱写诗”,“他写新诗,也写旧体诗”。老舍是中国新诗坛上一位优秀诗人! 老舍一生写了多少诗篇,目前还很难做出确切统计。他在一九三四年出过一本《老舍幽默诗文选》,收入讽刺诗十首;一九四二年出版过长诗《剑北篇》;再就是一九八○年胡絜  相似文献   

2.
《文学评论》一九八○年第六期发表了鲍昌同志的《〈诗·召南·殷其靁〉新解》。文章说:“此诗究竟写的是什么?《小序》云:‘《殷其露》,劝以义也。召南大夫远行从政,不遑宁处。其家室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其意是说,本诗写的是召南大夫为了王事远行在外,奔波劳累,不得休息,他的妻室‘闵其勤劳’,遂写此诗‘劝以义’。这一说法与《毛传》概同;《郑笺》,孔颖达《正义》因袭之。至朱熹《集传》,更进而断定说:‘妇人以其君子从役在外而思念之,故作此诗。’到了清代以严谨之朴学治《诗》者如陈奂,马瑞辰等人,亦未提出异义。然而,他们的理解实在是错误的。”接着鲍昌同志对本诗“逐字逐句”进行了“考释”,然后,得出结论说;“《殷其靁》这首诗,决不是召南大夫之妻向其夫‘劝义’之诗;正相反,它是一首周代普通人民  相似文献   

3.
《竹林名士与陈寅恪》是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蔡振翔教授写的一本学术论文汇编。虽说是汇编,前后却也自有联系,代表着教授的学术观点,看了他的论著,结合我个人这多年来所历之世事、所思之疑虑,成此文,献给读者。《竹林名士与陈寅恪》有自序和《竹林名士交游考》《读(藏书纪事诗)》《从华文教育到华语教育》等四篇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4.
姚小鸥 《中州学刊》2014,(5):145-147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收有韵文一篇,共二十八支简,满简书写三十字左右。整理者依内容及古书命名惯例,名之为《芮良夫毖》。赵平安教授等认为《芮良夫毖》当为《尚书》类文献,但笔者认为当属《诗经》类文献。依据《毛诗序》分"大序""小序"推理,《芮良夫毖》前之"序"可称为"小序",为先秦《诗序》之遗存。而对比"小序"再考《芮良夫毖》正文,可确认其中有《诗经》诸篇常见之笔法。  相似文献   

5.
《台湾爱国怀乡诗词选》(巴楚编,北京时事出版社出版),选了张大千先生两首七绝诗,《小影附诗二绝》。编者附注;“此诗是写在一张照片上,遥寄其长夫人的。”张大千先生是画坛巨擘,诗也写得好。但这两首诗却选辑不当。笔者手上有一本1948年出版的《人文艺刊》,内有一篇《张大千的艳诗》,就是专门介绍这两首诗的。据该文介绍,张大千在抗日战争前曾旅游朝鲜,与一朝鲜女子春红  相似文献   

6.
晁福林 《文史哲》2011,(3):122-131
上博简《诗论》第29简的简文谓:"《?(卷)而(耳)》,不智(知)人。"知人"是孔子师徒的一个重要政治命题,目的在于知人善任,使贤者为官。简文之义启发我们重新认识《左传》及汉儒的相关论析,其所论《卷耳》诗旨在于写后妃助君主求贤审官,是符合被编定的《诗.周南.卷耳》篇的意蕴的。《卷耳》篇和其他不少《国风》之诗一样,都是王朝遒人"采诗"之后由专门的王朝职官予以整理加工的结果。从根本上来说,原创之诗与整编之诗的不同,乃是造成《卷耳》篇歧义迭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卞之琳先生     
卞之琳先生逝世后,我有一篇很短的文字,写他与《书屋》的一点关系。卞先生是认识的。很久很久以前,就读了他的诗,并为他惊讶。惊讶他在数行之中就能表达出那么多意思,而且让人想了还想,隔了一段,忽然又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一想起这首诗就想起卞先生,一想起卞先生就想起这首诗。我想很多人都这样。  相似文献   

8.
在写完《孤独者》的第四天,鲁迅又完成了他《彷徨》中的另一篇描写知识分子的杰作《伤逝》。同写《孤独者》一样,作者没有说明这篇作品是从何时写起的,只注有“一九二五年十月二十一日毕”,但据说这篇小说是作者用  相似文献   

9.
最近思考一些问题,突然想起了鲁迅先生在四十多年前写的一篇《小杂感》中打过一个有趣的比喻,他说有些人: 一见短袖子,立 刻想到白臂膊,立刻 想到全裸体,立刻想 到……立刻想到私生 子。 由短袖子而最终引出  相似文献   

10.
汉代及六朝的文人们,常有这样的现象,对于他们十分重视的题材,往往同时用不同的文学样式来表现,而不嫌其重复。如赵壹写《刺世嫉邪赋》时,于篇末又托秦客与鲁生作了两首抒发同样思想感情的五言诗。蔡琰于五言《悲愤诗》之外,又有《胡笳十八拍》。陶渊明写《桃花源记》之时并有诗,于《归去来兮辞》之外,又有《归园田居》诗,等等。王粲亦复如此,在他写了《七哀诗·荆蛮非我乡》之外,又写了抒发同样思想感情的《登楼赋》。  相似文献   

11.
胡也频烈士是一个有着多方面创作才能的革命作家。在他年轻的二十八岁(1903—1931)的生涯中,为祖国的文学事业留下了丰硕的创作果实。自从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他在北京《京报》副刊《民众文艺周刊》第二期上发表第一篇作品《梦后》起,到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在龙华英勇就义,在短短的六年多时间内,共计发表了一百七十余篇作品。胡也频擅长写小说,也写过不少诗、戏剧、散文和短论。在烈士生前,一九二七年到一九  相似文献   

12.
192 6年鲁迅在《坟·题记》中说 ,他之所以把那些形式上截然不同的文章编在一起是“因为偶尔看见了几篇将近二十年前所做的所谓文章”。这些文章是指写于 190 3年的《中国地质略论》、《斯巴达之魂》、《说钅日》,写于19 0 7年的《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和写于 190 8年的《破恶声论》等。对这些时隔很久的文章鲁迅有些疑惑 :“这是我做的么 ?”但又确认“似乎也确是我做的”。 1934年在《集外集·序言》中再一次谈到这些文章的写作时他说 :“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我的幼稚 ,……倘在这几年 ,大概不至于…  相似文献   

13.
王越与《满江红》词无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邓广铭同志《再论岳飞的〈满江红〉词不是伪作》,在《文史哲》发表后,博得海内外的好评,对《满江红》词是否为岳飞所作的怀疑,基本上可打消了。但文中对王越是什么人?为什么他跟《满江红》词无关?论证还不够充分,我想作些补充。六十年代初,夏承焘同志写了篇《岳飞满江红词考辨》,我曾提出不同意见。夏承焘同志又写了《再谈岳飞满江红词》(见1962年10月21日《浙江日报》),作了答辨。他说:“我写《岳飞满江红词考辨》那篇小文,最初是受余嘉锡教授《四库提要辨正》的启发;后来捡得《明史》弘治十一年王越在贺兰山大破鞑靼族的记载,和岳飞《满江红》出现的年代只相差四年,触悟这两者可能会有关系。”那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夏承焘同志说:“这是明代汉族在贺兰山抵抗鞑靼族的第一回胜仗,其时间就在赵宽写这首《满江红》  相似文献   

14.
钱钟书论略     
学贯中西,享誉世界的著名作家和学者钱钟书走了,一切都那么简朴,就连火化了的骨灰也没有保留。然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诗集《中书君诗》、《中书君近诗》,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艺批评著作《谈艺录》、《管锥篇》、《十七、七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选本名著《宋诗选注》、《旧文四篇》,诗歌评论集《诗歌随笔五篇》以及一些散见于报刊的文章和演说辞等世界文明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作家的钱钟书,从创作数量来看,远不及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那些著述等身的作家,但他那极富魅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一1963年,卢卡奇(1885—1971)出版了他的《美学》第一卷:《审美特性》。此后,他开始写作早在《审美特性》的序言中就作出预告的《伦理学》。在《伦理学》的正文写作以前,他先为它写一篇导言,以便首先为自己的《伦理学》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体论基础。谁知,思想的闸门一旦打开,就难以收拢和结束,到1968年,仅手稿就写下了近1000页。卢卡奇逝世以后整理发表出来,就是三大卷《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1969年,卢卡奇觉得自己留存人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在诸多杂事缠身的情况下,开始为他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写一篇导论,即《社会存在本体论导论》,同样令人惊奇的是,仅仅这篇导论,又写了  相似文献   

16.
<正> 《九昭》是王船山晚年的重要诗作,收在他1635年完成的《楚辞通释》卷末.王船山之所以写这首诗,诗前小序有所说明:“有明王夫之生于屈子之乡,而遘闵戢志,有过于屈者,爱作《九昭》……以旌三闾之志.”明白地说,就是他在通释楚辞的过程中,有感于自己事南明桂王的一段经历和心志与屈原有类似之处,于是仿效屈赋作此篇。诗篇采取代屈原自白的方式,又于诗句后自加诠释,都是为了便于借屈原写他自己.撰写这种“仿骚体”的诗,早有先例。稍后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这首诗是黎·木塔里甫在1938年10月写的,当时他只有16岁,他在这首诗里显示出来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才华,不能不令人惊叹。诗的起句,就很有特色:中国!中国!你就是我的故乡!“中国!”“中国!”各占一行。这种深情、坚定的呼唤,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沉的挚爱和做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他旗帜  相似文献   

18.
《楚辞·天问》是一篇千古奇文。诗人在《天问》里到底要讲什么,“天问”二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屈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奇特的作品,两千年来众说纷纭。王夫之生于明朝末世,地处屈子“怀沙”之乡,常以屈子遭遇自况。他的《楚辞通释·天问篇》,也没有完全解决上述问题。但以他的才学和知人知世,其于《天问》的有些见解,颇有精到之处。至今对于我们研究《天问》,仍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同志的《女神》,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影响最大的一部诗集,它开一代诗风,为我国新诗发展开辟了道路,在新文学史上占有突出的显著的地位。《女神》中部分诗篇,曾于一九一九——一九二○年刊登于上海《时事新报》文艺副刊《学灯》上。作者编集成书时,取名《女神》,并写了《序诗》。初版于一九二一年八月,由上海泰东书局发行,列为创造社丛书之第一种。初版本《女神》,分三辑:第一辑收《女神之再生》等三部诗剧;第二辑下分“凤凰涅槃之什”、“泛神论者之什”、“太阳礼赞之什”,各收诗十篇;第三辑下分“爱神之什”(收诗十篇)、“春蚕之什”(收诗八篇)、“归国吟”(收诗五篇) ;连同《序诗》,全书共五十七篇。  相似文献   

20.
读诗随笔     
写在前面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高尔基也说过:“真正的诗——往往是心的诗,往往是心的歌。”(《给薇·叶·加克尔——阿林斯》)而一个人的内心活动,他对客观环境与自身经历的反映,即他的思想感情,也就构成了一个小小的世界。诗,这种经过提纯而又形象化了的思想感情,就象一个窗口,可以通过它使人窥视诗人的内心世界。而这,是有趣的。这大概也是诗味的一种因素。 每个诗人都有一个内心的小世界,每首诗都是他要向别人打开的窗口。然而,“某一种人,一定只有过某一种人的思想和眼光,不能越出他的本阶级之外。”(鲁迅《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