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有些传统的语法著作关于被动语态的讲解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存在一定的误导,致使许多英语学习者认为主动语态可以任意转换为被动语态,而且被动语态是依赖主动语态而产生的一种语法结构。综合国内外许多语法学家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解释,阐述了主动语态在转换为被动语态时受到谓语动词的构成、动词语意、句子结构和使用频率等因素的影响,两者不能随意转换。  相似文献   

2.
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形式 ,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语态有两种 :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发出者 ;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承受者。一般说来 ,只有及物动词才有被动语态。转换时 ,句中主动语态的宾语就变为被动语态的主语形式 ,谓语动词要变为“be ed分词”的被动结构 ,助动词 be应和主语的人称、数保持一致。主语则常和 by构成介词短语在句中充当状语 ,有时可以省去。在学习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中 ,除了要注意主语、谓语、宾语等的相应变化外 ,还须从其它的角度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带有保留宾语的被动结构有…  相似文献   

3.
不少人以为英语“主谓宾”结构都可以转变成被动句,而且语态转换不会改变句子的基本意义。但实际情况却不然。不仅有许多“主谓宾”结构没有被动语态,而且许多语句经过语态转换就会引起较大的语义变化。据此本文对英语语态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提出英语主、被动语态之间存在着语义不对称现象,并对此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根据被动语态是语态中的标记式be(a)+-en,其实质为施动性,而主动语态为非标记式的观点,对所谓“主动不定式表被动意义”的错误看法,从语义上、句法上、语用上和历史沉淀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略探析。  相似文献   

5.
被动意指动作的承受,主动意指动作的执行。英语中被动句到主动句的转换可以是语法范畴内动词被动语态到主动语态的转换形式,也可以是主语信息不变下句子主语从被动承受者到主动执行者地位的变换。开展关于后者转换方法及转换意义的探讨对于英语运用与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语态是一个语法范畴,表示动词的主语与宾语之间的语法或语义关系。英语限定动词有两个语态:主动语态(the active voice)和被动语态(the passive voice)。主动语态用于主动分句,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用于被动分句,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它们的转换方法为:a、先将主动语态句中的宾语变为被动语态句中的主语;  相似文献   

7.
对英语被动语态的新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言语行为都是结构形式和语义内涵的统一体,英语的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是两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其语义内涵也必然不可能完全等值,但是传统的教科书或语法手册通常都认为被动语态是由主动语态转换而来的,表示句子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即动作的对象。一般说来,只有及物动词才能转换为被动语态。其使用条件: (1)当无法具体指出谁是动作者; (2)当说话人和听话人更关心谁是受事者; (3)当语法关系,修辞效果和语体需要时。被动语态由主动态转换而成:  主动语态的结构:动作的执行者+谓语动词+动作承受者  被动语态的结构:动作的…  相似文献   

8.
被动语态表达了被动意义。但被动语态并不是表达被动意义的唯一方法。本文试图对英语中不用被动语态表达的被动意义作一归纳总结。除了用被动语态表达以外,被动意义还可用不定式,现在分词,动名词的主动语态及不及物动词表示,也可由部分形容词、名词、介词短语和所有格等表示  相似文献   

9.
被动语态是英语语法学习中的重要部分。语态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是多样的。本文主要探讨被动语态中的岐义及主动形式转换成被动形式的一些特殊性,如:有几类动词的被动结构与主动结构表示相似的语意;有的短语动词转换成被动语态的可能性可以解释,而另一些却不能解释;不定式短语中的被动和主动结构的差异有时能与语意的差异对应,有时却不能,等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语态的选择”,“语态转换的局限性”,“主动态表被动概念”.“和“get+过去分词结构的语义”四个方面的问题,对英语语态学习作了深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民族声乐艺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交融的视角,以歌唱发声的科学原理为依据,结合自身的声乐学习与歌唱实践,探讨了唱法女声在音色调节方面的借鉴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体态语在人际交往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但一直来不被重视。本文阐述体态语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然后分析体态语的特点,并从面部表情、手势、姿势三方面揭示体态语的表义功能。  相似文献   

13.
在詹姆斯·费伦运用修辞叙事理论对《我的老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费伦的修辞叙事理论中的叙述声音,罗兰·巴特的“可写式”文本解读方式和布思的叙事理论中的可靠性与不可靠性叙事这几个角度对文本作了更进一步的解析。最后对巴特勒的死亡尝试着做了宗教方面的解释。通过这些分析可以看出,故事包含着双重叙事的线索,亦即作者讲述的是两个伦理故事。  相似文献   

14.
歌唱不仅是声音艺术,也是情感艺术。一个健康动听的声音来自于科学的呼吸,机音管道的建立,声音触点精巧的碰撞和歌唱心理的稳定。如要准确贴切表达歌曲的主题和内容,必须把感情融入歌声之中。一个歌者对生活体验的越深刻,对生活越理解,就会对情感的把握越有分寸,就能使歌声与情感相贴切和相融,才能达到以健康的声音抒情。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哲学语言论转向和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翻译理论研究在后现代思潮的冲击下逐渐打破传统理论封闭、静止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框架,开始以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翻译理论中诸如“等值”、“忠实”等先验性标准和翻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论述了女性主义理论者在这一潮流中,不仅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批评范式,动摇和解构传统理论和话语霸权的思维模式及其深层结构,而且在不断改变自身“边缘化”、“他者”地位的同时,积极参与具有多元结构、多种声音的崭新翻译理论的全面构建。  相似文献   

16.
上个世纪初,在大清帝国屡受挫折的情况下,“事事不如人”的民族自卑感在中国文化界蔓延开来,于是许多人开始将国家积贫积弱的现实归罪于老祖宗,开始猛烈攻击儒学,似乎只要一批倒儒学,实行“全盘西化”,中华民族立时就会强大起来似的。百年来的历史进程证明,问题似乎并不如此简单。近年来情况则刚好相反,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综合国力的日益强盛,民族自豪感也空前高涨起来,于是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呼声也被喊得震天价响。甚至一些学者还主张用儒学来作为我们今天的国家意识形态。毫无疑问,作为中国人当然希望自己的传统文化受到重视,希望建立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更希望自己的民族文化能够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但是中国社会毕竟在西方列强的裹挟下走上了和自己固有的历史轨迹迥然不同的道路,毕竟正在向着融入国际社会目标而努力,如此则原有文化传统的现实意义就需要审慎对待———既不能盲目否定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又不能轻率地、情绪化地照单全收。比较可行的态度是根据当下社会需求,对传统文化进行认真鉴别,看看究竟哪些东西还有可能获得现代意义,哪些东西还能够与现代生活方式、社会状况、社会发展相协调并具有推动作用。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撰写了一组短文,试图对当前的“国学热”、“儒学热”给出我们的粗浅看法,希望得到学界同仁的批评与回应。  相似文献   

17.
以罗伯托·罗西里尼与弗里兹·朗等人的电影为分析范本,主要讨论20世纪前半段中,各种诞生自科技中介之声的大众神话学与意识形态。无线电、收音机等科技产物在将声音与声源抽离的过程中,不但创造出前所未闻的时空环境,更打破了人类主客体之间的疆域。此科技之声的特性遂成为法西斯媒介理论中操控人心与人体的利器。  相似文献   

18.
被动式与主动式结构不同,用途也不同。关于汉语被动式用途,过去学术界占统治地位的看法是:汉语的被动式主要用来表示不幸和不如意情感色彩的。稍作测试可知,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汉语被动式包含多种类型,其用途也是丰富多样的,其中有的属于基本用途,有的属于辅助用途。本文通过被动式与一般主动式、主谓谓语句等句子形式以及被动式内部各种类型的比较,对汉语被动式的用途进行归纳、梳理。  相似文献   

19.
英语被动语态的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学者们对被动语态的研究多限于其构成形式 ,或英、汉被动语态形式的对比。本文从句法、文体、语篇和语用四个层面来讨论英语被动语态的功能 ,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更深入地理解、更灵活地运用被动语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