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海峰 《决策》2010,(9):14-18
对于中国基层治理来说,围绕公权力运行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说到底就是一个祛除神秘化的过程。从邯郸公布"市长权力清单",到成安推动"通透式办公",到成都武侯为"一把手"权力进行确权勘界,再到江苏睢宁以严管干部为起点的系统化改革……我们发现,基层公权力的“祛魅”进程。已经悄然从行政权力的自我革命,走向了党委权力的自律自省。  相似文献   

2.
近日,燕京华侨大学校长、经济学家华生在腾讯微博就中国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发表评论,认为中国的麻烦不在“眼高”,而在“手低”。华生指出,经济改革谁都想调整别人的利益,不准碰自己的“奶酪”,而政治改革又必须依靠体制内外的互动。华生说:“好容易体制内发点声音,立即被嘲笑、挖苦、猜疑、攻讦淹没。革命?那是要流血牺牲前仆后继的。”  相似文献   

3.
周瑞金 《领导文萃》2009,(16):36-38
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是以亿万民众脱贫的强烈愿望与执政党那种“不改革就死路一条”的强烈执政危机感互相推动.而浩浩荡荡发动起来的,是自下而上的破旧立新和自上而下的规划实施完美结合的伟大革命。  相似文献   

4.
<正>"祛魅"一词作为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历史哲学和宗教哲学中使用的主要概念,有"除魔""去魅""解咒""去神秘化"等含义。早在1919年,韦伯就做出了一个极富预见性的判断:技术和计算将为世界祛魅。新世纪以来,与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关的新兴媒体以  相似文献   

5.
政治     
《领导文萃》2010,(18):7-7
中国领导人“集体学习” 政治局的“集体学习”传统由来已久。革命时期在延安就进行了“统一全党思想学习”,文革时还推进了“毛泽东语录学习”。集体学习主题也很丰富,从“医药卫生改革”到“适应经济转型期”等,主要问题都被搬到学习桌上。其中最多的就是“国际化战略”。  相似文献   

6.
宪政经济:中国经济改革与宪政转型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改革与宪政转型密切相关。本文首先界定了经济与宪政相结合的“革命经济”、“改革经济”和“宪政经济”3种形态 ,并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宪政转型进行了新的判断;而后对宪政经济中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即经济与宪政关系的理论渊源与发展、宪政经济中的公民权利保护以及政府在宪政经济中的作用;最后 ,提出了以“宪政经济”作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宪政转型的制度选择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景川 《经理人》2023,(2):12-13
<正>市场上消费者对于“源头工厂直销”“大牌零食平替”追捧热潮,让代工厂们获得了宝贵的市场流量。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打造自有品牌或者扶持新品牌,正在成为代工厂们的转型选择。聚光灯转向代工厂拥有14亿消费群体的中国市场,竞争态势正在变得愈发激烈。在消费降级的当下,对于生活消费品,消费者正在对品牌效应“祛魅”,逐渐将“品质”和“性价比”作为优先级的消费选择。“源头工厂直销”“大牌零食平替”等话题下的种草产品快速增加,逐渐在抖音、小红书上掀起热潮。而这,也将C端的聚光灯,转向了让品牌方背后的代工厂们。  相似文献   

8.
尽管中国2001年底正式加入了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世界贸易组织,尽管以加拿大弗雷泽研究所和美国卡托研究所为主编制的弗雷泽/卡托2001年的世界经济自由度指数把中国排在81位而把俄罗斯排在117位,尽管1998年欧盟通过决议将中国从其反倾销政策中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中除去,给予中国介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和“市场经济国家”之间的“特殊市场经济国家”待遇;尽管美国已经承认一些中国大陆企业“市场经济”待遇,但是欧美的反倾销中,中国仍然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受到歧视性待遇,而俄罗斯已经被作为市场经济国家…  相似文献   

9.
宋茜  张昕 《管理科学文摘》2009,(19):288-289
我国社会处在剧烈的转变时期,即由革命时代向和平建设时代、由阶级社会向公民社会、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在此过程中,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也暴露了很大不足。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私营经济的社会状况与“市场过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私营经济的社会状况与“市场过渡”戴建中80年代以来,原实行高度集中、统一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以各种形式向市场经济转型,或称为“市场过渡”。特别是1989年以后,对这种经济、社会、政治现象的研究成了国际经济学、社会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这里有两...  相似文献   

11.
中国2005年以前面临的改革难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作为一个“正宗”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应该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因为农民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体。但是近年来在城市改革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三农”问题日益严重。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困难提醒我们:如果再不以务实创新的态度解决“三农”问题,执政党和政府最大的“问题”最终会来自农民,而且极有可能发生一场无法应对的政治洪涝。其实,现在谈论“三农”问题,已远远不是解决温饱问题那么简单。“三农”问题已经突破经济层面,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可以说,在中国农村生活的七、八亿人口,大约有一半…  相似文献   

12.
被称为继土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中国当代农村第三次革命”的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大部分农民的负担得到了减轻。但是,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的时候,许多农民的脸上刚露出笑容又被愁云遮住了。因为“显性”负担刚减下去、“隐性”负担又升上来。随着农村教育、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医院改民营、公办学校改私立,农民的医疗支出、教育支出、婚丧嫁娶支出这三大隐性负担日趋加重,成为压在农民头上的新的包袱,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老言 《决策探索》2004,(2):47-48
被称为继土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中国当代农村第三次革命”的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大部分农民的负担得到了减轻。但是,许多农民的脸上刚露出笑容又被愁云遮住了。因为“显性”负担刚减下去、“隐性”负担了又升上来。随着农村教育、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医院改民营、公办学校改私立,农民的医疗支出、教育  相似文献   

14.
提高执政有效性须保证信息对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人民生活的深刻变化,信息革命也不例外。信息革命给各国执政党,特别是中国这样缺乏民主传统文化又是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提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在人民群众充分知情,即信息基本对称条件下如何有效执政。信  相似文献   

15.
苏北 《决策探索》2004,(11):4-5,27
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执政理念转变。《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认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中国共产党8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而党也从前28年的革命党变为现已执政55年的执政党,面对已变化了的社会现状和不同历史时期,党所承担的主要职能和任务也大为不同,所以,党的执政理念必须转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从微观领域探讨了东亚金融危机的成因。本文认为,“东亚管理模式”一方面创造过“东亚奇迹”,另一方面又诱发了金融危机。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东亚管理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蕴藏着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新书推荐     
《决策探索》2013,(19):57-57
作者认为,从执政党的建国方略、发展模式和基本政策角度考察,1949年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经历了五次选择,即实行新民主主义、效仿苏联模式、追寻赶超之路、发动继续革命和转向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8.
刘学文 《领导广角》2000,(10):34-36
在当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吴市场”、“厉股份”、“曹破产”已经成为吴敬琏、厉以宁、曹思源的代名词,他们三人被称之为中国改革三大智囊,一同被列为《21世纪你应关注的中国人》的“学界骄子”;朱镕基总理曾说:“谁采取有效途径解决国企问题,谁就是历史人物,就是中国的凯恩斯!”那么——  相似文献   

19.
以往的中国社会,每遇重大难题,往往通过发动革命来解决。改革是改变中国的革命吗?全新的答案来自最近的30年。30年前的那个初夏,美国合众国际社社长比顿带着25个编辑和发行人来到中国,他们在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广州等大城市以及几个乡村地区考察了17天。他们最大的观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为长远社会、经济和政治改革的诞生而阵痛”,这种改革很可能影响到世界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领导文萃》2009,(10):8-9
在中国,高学历高收入不结婚的“gold miss”(在中国被称为“剩女”)时代全面开启。中国的“剩女风”不久前还局限于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最近迅速扩散至内陆省市。剩女在中国大陆推翻了女人到一定年纪就要结婚的传统观念,开启了“goldmiss全盛时代”。剩女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女性的自我和独立意识增强、经济能力提高,此外也受到现代中国女性自由恋爱和自由婚姻思潮的影响。几年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