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略与管理》2004,(1):118-120
2003年第3期目录中国改革反思1中国转轨之路的前景———秦晖经济战略21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变革论———陈彩虹39中国在世界制造业的定位———刘福垣45经济发展与中国文化———林毅夫中国乡治研究52中国乡治的回顾与展望———沈延生政治改革研究67新加坡的“选举权威主义”及其启示———兼论中国民主发展的基本路径———萧功秦75未来10年中国政治发展策略探讨———康晓光82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联邦主义的经验和教训———林志远军事战略研究86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海权———张文木全球化与中国95全球化与全球主义生产方式资本…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国有商业银行存在更为突出的“改革悖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制度性变革,是继国有工商企业改革之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选择。一般来说,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工商企业在产权制度、组织管理体系、资源配备方式、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风险控制体制等方面,具有基本的一致性,因而国有工商企业既有的改革经验与教训,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具有重大的借鉴价值。国有工商企业改革的基本选择路线,从“放权让利”来独立化工商企业自己的利益开始,到国家控股前提下产权结构多元化的改造,再到充分地运用中国的资本市场,运用…  相似文献   

3.
新视野     
中国GDP超过10万亿意味着什么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2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预计达到10.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10万亿元———2002年中国经济最突出的“亮点”,更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积累。这意味着:———中国的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使得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分量进一步加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我们积累了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这为加快改革、维护稳定、调整结构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也有效地缓解了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矛盾。…  相似文献   

4.
<正>面对纷繁复杂的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及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传统国家治理中自上而下的治理手段在处理这些新问题时因其弊端遇到挑战。在向多元化社会的转型中,个人的权利和利益意识不断强化,国家政策涉及到不同群体的切身利益时,就会激发相应的大众参与。传统的国家治理手段在新时期就会显得滞后。如果问题和矛盾积累多了,长期得不到解决,国家治理就会出现危机。因此,通过改革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由福建省委党校组织召开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若干难点问题研讨会”研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观点如下:(-)国有企业产权制任改革问回与会同志普遍认为,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造的关键是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全新的产权制度.有的同志进一步指出,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是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企业法人制度,而这又涉及到需要处理好法人与出资人的关系、董事会与经理的关系这么两个难点。(二)利益分化、利益矛盾与利益调适问题与会同志强调指出,分配领域中的平均主义和收入悬殊同时并存现象…  相似文献   

6.
专家解读     
《经营管理者》2006,(1):5-5,7
改革的利益要让全民享受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在《当代人》杂志发起的“第八届成长中国高峰年会”上语出犀利。尽管外界批评郎咸平喜欢“哗众取宠”。但他仍然不改尖锐的风格。他说:“改革本身是任何一个国家进步的原动力。这点毋庸讨论。可改革的原则是什么?改革的原则必须以全民利益为基本。也就是改革的利益必须回归到全国老百姓。这是改革至高无上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王正绪 《领导文萃》2013,(24):31-33
对于中国在世界政治中的大战略.学者和分析家们意见不一,甚至质疑是否存在这样的战略。每个国家的大战略包含以下基本要素:对国家核心利益的定义、将核心利益转化为可操作的政策目标.以及一套实现这些目标的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问题的提出:未来 中国的天堂地狱之争 吴敬链先生曾经常借用英国作家狄更斯《双城记》的开篇语来表达对当前中国改革的看法: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这样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很快就要上天堂了,我们也要下地狱了。其谓天堂,就是说中国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市场化、法制化的国家;其谓地狱,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改革任务依然任重道远。当前的中国或许就处在这样一个交叉口上。  相似文献   

9.
2008年中国进行了六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主要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加强能源环境管理机构,整合完善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体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与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与前几次改革相比,2008年中国进行的六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政府组织机构更加优化、政府转变职能的方向更加明确、政府的公共服务意识更加强烈、政府职权划分更加科学、政府职能综合化、政府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但改革要涉及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部门利益的存在,决策、执行、监督的分离与协调问题,改革后磨合问题。述评国务院改革对今后的改革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家利益的分析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利益的分析与实现唐永胜,刘静波,张志忠编者按国家利益专题研究本刊已陆续刊发三篇文章,阎学通先生“国家利益的判断”意在引发人们对国家利益问题研究的重视,面对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家利益的主次轻重,国家利益的判断尤为重要;顾德欣先生的“国家实力的特性、评...  相似文献   

11.
刘学文 《领导广角》2000,(10):34-36
在当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吴市场”、“厉股份”、“曹破产”已经成为吴敬琏、厉以宁、曹思源的代名词,他们三人被称之为中国改革三大智囊,一同被列为《21世纪你应关注的中国人》的“学界骄子”;朱镕基总理曾说:“谁采取有效途径解决国企问题,谁就是历史人物,就是中国的凯恩斯!”那么——  相似文献   

12.
当下,推进中国改革深入的最大难点,或者说中国改革最大的障碍是什么?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给出的答案似乎是:涉及重大利益调整的改革。对于改革下一步的认识,中国新领导们已有共识:最关键、最难整的问题是利益调整和利益博弈。那么,究竟该如何启动这一步?显然,仅有方向仍不足以让人能甩开膀子。最起码,方向本身就需要具体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治国之道即强调“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家与社会的安定是治国之本,而要实现安定必须要恰当解决利益分配问题,也即保障不同群体利益诉求实现上的均衡,并及时化解利益分配中的相关矛盾。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当前中国管理学研究中的非理性问题的基础上,讨论了中国管理学研究中的学术道德与责任意识等问题。研究表明,产生非理性问题主要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简单与复杂、一般与特殊、数量模型与哲学思辨、西方模式与中国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学术道德和责任意识的缺失主要在于学者受非学术因素影响而缺乏独立的学术精神、盲目崇尚西方而缺少对中国管理实践的关注、过分考虑现实利益而缺少客观平和的学术心态。此外,针对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市场过渡理论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市场过渡理论及其存在的问题孙立平在有关苏东、中国市场改革的研究中,关注的重点主要是集中在效率、与之相关的制度创新,以及具体的对策等问题上。而对于市场取向改革在社会层面上的影响,特别是对利益关系,分层系统、收入分配状况的影响,还缺乏有力度的研究。对这些...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发展,就当前中国全局而言,“发展”主要是通过改革的方式进行的,所以,从全局上研究中国发展,首先需从哲学高度对改革加以思考。而当前中国的哲学对中国改革的理论准备不足,它几乎没有为其提供充足而具体的理论基础。具体表现在对改革的人性假设(根据)、改革中的价值观、改革中的人格转变与人格塑造、改革中的人的地位和作用等有关改革中的人的问题,缺乏具体而深入系统的思着。改革自接是通过人和通过活跃人来进行的,也是为了人和为了港商人的,如果忽视人,不解决人的问题,缺乏对人真正理解,中国改革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是国外公司对管理人员的约束———激励机制以及薪酬结构中的一种普遍安排,目的是使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与企业的经营绩效相联系,把经营者的利益与公司的长远利益联系起来。进入7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公司的管制结构(corporategovernance)进行了改革,改革主要沿着两个方面演进:一方面在董事会中提高外部董事的比重,并通过一些专门委员会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和控制;另一方面则通过广泛的持股和期权计划来密切管理人员与公司长远利益的联系,使其报酬与公司的经营业绩挂起钩来。一…  相似文献   

18.
政治     
《领导文萃》2011,(2):137-138
中国挑战西方核心价值观 北京抛弃“韬光养晦”,这有两种解释。在国内,中国政府渴望向民众展示国家的国际声望和影响力:另外一个原因是中国在事关国际地位的问题上别无选择。与30年前不同,当今中国足迹和利益遍布全球,必须捍卫,中国经济影响力在全球的扩张导致与西方争执和冲突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9.
“围堵中国”:神话与现实──兼析“中国威胁论”的战略企图吴国光,刘靖华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围堵中国的舆论与战略吴回光(以下简称吴”):近一两年,中美关系如行蜀道,诡异多变;李登辉访美以后,又如弱柳临.今年八九月以来,美国的舆论界和战略界忽又大谈起“围堵...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改革的未来有什么问题急需解决?厉以宁认为,从国家的层面来说,当前最要紧的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同时对人民关心的教育保障、医疗保障、就业保障这些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吴敬琏认为当前最亟待的问题是政府自身的改革,所谓政府自身的改革,就是要按照人民的付托,去管好自己应该管的事情,那些不该管的事情尽快退出来,不要为了自己那一点小的本位利益或者权利等等来妨碍这个大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