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春明是台湾当代著名的乡土作家和人民作家,就其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而言,“土地”和“人民”始终是黄春明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与动力。他曾一再强调:“我是绝对地赞成以真挚的人生态度为基础底关心人,关心社会的文学。”因此,他的创作有一种深深吸引人的力量,因为他始终是紧紧贴着土地和人民的心说话,这是他坚持的道德立场。60年代初期,黄春明带着他的处女作《“城仔”落车》正式步入文坛,虽然早期作品中曾受到过现代主义的影响,但这类创作并没有继续下去。从1967年起,随着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对生活本质的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2.
台湾作家在不同时期提出的“乡土文学”具有不同的涵义,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民族意识.在台湾,乡土文学观念的分歧,不仅是文学观的差异,而且是政治态度和文化观念的不同.考察乡土文学观念的演变对于正确地理解台湾乡土文学论争、乡土文学创作和从事乡土文学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台湾作家黄春明一直以来都是以其独具有魅力的,富有台湾作派和泥土风情的乡土小说而闻名于世,他创作的乡土小说至今已有7部被改拍为电影,先后荣获了“金马奖”等海内外大小不等的奖项,可谓是20世纪后半叶台湾当代最著名的、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4.
台湾当代著名作家黄春明的文学世界是一轴色彩缤纷的画卷。他的的散文也以其率性见真、爱憎分明、明快坦荡的个性占据了这轴画卷的绚丽一隅。1988年结集的《等待一朵花的名字》是黄春明出版的唯一一部散文集,所收录的作品的时间跨度非常大。它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随想”,收录了10篇作品;第二部:“乡土组曲”,收录了15篇作品。在开篇的“自序”中,黄春明将自己成为作家的来龙去脉简明地写了出来,  相似文献   

5.
古远清 《学术界》2012,(4):126-132,286
分离主义者把原本属于汉语方言的台语膨胀为独立的“民族语言”,有意制造北京话与台语的对立,企图利用语言的分裂为推行台独服务.阿扁执政期间又大刮“去中国化”之风,把“台湾人”称为“华人”,又把“华侨”改为“台侨”,教育部门还强令各级学校在语文教学中要把“闻名中外”改为“闻名台外”,这种“文字台独”是不得人心的.黄春明因主张“讲闽南语和爱台湾不是等号关系”和反对台湾作家必须用台文写作而获刑两年.这个判决之所以不能成立,是因为无论是原告的大字报还是台南地方法院的判决书,使用的均是“中国语文”.  相似文献   

6.
海洋文学在21世纪以降成为参与台湾文坛资本竟逐的一个强有力的美学位置。本论文以布尔迪厄文学场域的观点分析了这一新的美学位置崛起的动因,并且将这一美学位置放置于台湾文学史的脉络中,检视其成就与限制。  相似文献   

7.
格局庞大的三部曲式的“大河小说” ,只要是通过家族的兴亡表现出国家民族的命运 ,具有浓厚的历史意识 ,那么“外省作家”表现大陆历史沧桑的作品也应计算在内。“大河小说”今后要得到蓬勃发展 ,就必须改变只重视写台湾史而忽视写两岸三地历史即整个中华民族历史的偏见。原住民文学大量的是指以汉文为书写工具刻画民族本性、表现其受压迫受欺凌的沉重叫喊的作品。原住民生活已由过去被汉族作家所书写发展到以原住民自己作为“书写的主体”。这种转变解构了汉人中心论及充满意识形态偏见的文学史叙述。  相似文献   

8.
李小鸥 《东岳论丛》2011,32(8):98-101
台静农的乡土文学创作无论是在事实层面,还是在创作风格上,都与鲁迅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因此在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小说,如《天二哥》与鲁迅的《阿Q正传》之间就有着借鉴与学习的痕迹,同时又体现了台静农自身风格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乡土文学的创新与深化。  相似文献   

9.
蔡心瑀 《东南学术》2010,(5):154-161
台湾现代性的形成并非对单一日本文化的模仿,还包括对祖国大陆的现代性的接收,并与台湾当地的本土文化不断进行对话与颉抗,产生独特的另类现代性.台湾女性文学的发展与台湾的现代性有密切的关系,对现代性的追求与抗拒,促成了台湾女性文学的流变,从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台湾女性文学发展来看,台湾当代的女性小说特点,除了对父权文化的抗争之外,更包含对于家国叙事的关注及台湾当代社会现象的观察与省思.台湾女性文学对于现代性在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等领域的反思,使得台湾女性文学的特色不仅表现在对性别压迫的抗争,更是女性在各个领域的主体性的确认.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国内对微型小说人物作用的争议 ,本文提出两种状态并存的观点 ;同时 ,就微型小说人物塑造的原则 ,提出“单质性”和“特征性”的观念 ;对微型小说的人物塑造 ,指出独特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文学的一个伟大贡献就是对人的重新发现。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大批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呼唤着同一个字:“人”!于是,如何重新认识人、评价人、表现人,就成为中国当代作家所注意的中心和追求的目标。一个崭新的文学时代从此开始了。  相似文献   

12.
论城市文学研究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述卓  王斌 《学术研究》2001,(3):97-10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城市文学研究无论是在文学研究还是社会学研究方面都有较为深入的发展,但仍存在明显的不足,如研究的随意性、缺乏比较眼光、缺乏理论深度.城市文学研究的方向在于首先应该确定其研究对象与范围,这是城市文学理论建构的基础;其次是从空间角度去考察城市文学;再次是将城市文学置放在人类文明进程史中去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由于路翎创作内涵和审美风格的异常复杂性,人们很难以任何一种既成的理论模式去界定、规范他的小说创作。但纵观路翎的小说创作,以下几个方面应当不容忽视,或者说路翎的小说在思想内涵和审美风格上至少包括以下几个层面:一是对现实人生生活的大胆看取和如实描写使路翎的小说具有了鲜明突出的现实主义风格特征和丰富饱满的现实主义实质内容;二是对人物灵魂的充分关注和深入挖掘使他的小说具有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思想性质;三是小说中的人物所特有的那种以生命价值感为核心的生命意识。本文着重论述了路翎小说的现实主义成就。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中国由"乡土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变的过程中,文学特别是乡土文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干历史语境和时代精神的变化,从五四到抗日战争,乡土文学的叙事主题经历了一个由"启蒙"到"救亡"的变化.五四时期的乡土叙事,不仅是对农民自身的启蒙,也是对在"乡土中国"之上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召唤.而抗战文学正是通过对"救亡"的叙述,最终完成对于现代民族国家形象的重构和确认.  相似文献   

15.
英美现代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注重形式创新,这些形式是作家们基于对变化了的现实的理解而作出的创新.以福克纳为例,身处一个失去信仰的时代,他的多部小说中貌似随意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凝结着他反复探索帮助人类走出生存困境之方法的良苦用心.揭示形式特征之下的深层人文关怀有助于英美文学专业的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小说的形式特征,深入理解形式与作家世界观之间的联系,缩短他们与现代作家、作品之间的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16.
17.
赵朕  赵焱 《学术研究》2000,7(3):101-106
本文认为,台湾微型小说崛起的外因是“报禁”,内因则与台湾社会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因而,本文以台湾社会为背景,进而深入分析、揭示了台湾微型小说的审美取向、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反腐文学快速发展,在广大读者的追捧下,已成为文坛上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权力和金钱是反腐文学主题书写的源泉,对被权力和金钱包裹着的人物之间关系和众多人物形象的描写和刻画,始终是反腐文学内容的主旋律.在反腐文学中出现了大量的跟权力和金钱相关的人物形象,他们彼此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9.
台湾当代作家欧阳子的小说具有明显的现代性 ,这主要表现在思想主旨和叙事艺术方面。其小说主题与西方现代主义哲学和文学在视角和价值趋向上多有重合之处。她坚持文学的独立性 ,在小说的叙事视点、叙事结构等方面都有所创造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有着不同的内涵。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继承了历史上作为道德规范的人道主义,又扬弃了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其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中,不仅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而且在其成熟著作中都有充分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