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炒股的乐趣     
<正> “钱我没挣到多少,可乐趣却得了不少”,在合肥市的安徽省建行证券营业厅里。一位穿着半旧中山服的某单位会计这样说. 当初他炒股纯粹是一种好奇.看了一些书,便以“专家”的身份入市了。最先以16.8元吃进“电真空”200股,以为定赚不疑。可老天偏偏作对,当天下午2点就跌倒13元多。此后一路下滑,大市低迷。最后,他忍不住了,在7.6元的价位是“割肉”卖出。谁知过了不几天,真空就涨到了13元多——一来一回,就赔了2000多。于是方大悟,这其中学问多着哩!  相似文献   

2.
报载 ,沈阳市国税局为了更好地宣传税法 ,培养公民自觉纳税意识 ,在本市生产的味素、香肠、咸菜等商品包装都印上 :“国家的振兴 ,有您的贡献 ,本产品含税2 9元”之类的小字 ,有的还将相关税法印上包装袋。闻之 ,笔者不禁为之击掌称赞。另据报道 ,重庆石壕煤矿有家名叫“三六九”的皮鞋店与众不同 ,别人明码标价 ,他却明码标“利” ,把皮鞋生产单位、厂址、出厂价格、所赚利润等统统明码标出 :30元以上50元以下每双赚3元 ,50元以上80元以下每双赚6元 ,80元以上100元以下每双赚9元 ,100元以上的不销售。这一来 ,顾客络…  相似文献   

3.
守望     
<正>朋友邱征是位地道的农民。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一起种植兰花。1992年,兰花价格飞涨,稍微好的品种一株能卖到三万元。邱征在涨价高潮中非常惜售,只卖了少量的兰花,他非常固执地说“卖完了我吃啥?”而我们这些“投机分子”在高价的诱惑下,将为数不多的兰花全部卖掉,赚了几十万元。1994年,兰花价格下跌,原来卖三万元的只能卖  相似文献   

4.
魏剑美 《领导文萃》2007,(12):31-33
朋友终于将生意火爆的饭店转手了,我很吃惊:"你小子居然放着钱不赚啊!"朋友苦笑着说:"在商言利,有钱不赚我又不是脑子进了水。"原来,自经营这个店子以来,他每天疲于应付各路人  相似文献   

5.
<正> 访问日本企业期间,老板佐腾先生给我出了一道难题:必须从访问中找到一家企业无中生有的实例。这个要求的难点在于,我在日本呆的时间不是十天半月,而是短短的四天。佐腾先生笑了,他说,正是因为逗留的时间短暂,他才别出心裁向我提出这样的要求。不然,他认为我的日本访问是不会圆满的。 跑了许多家,三天就这么过去了。我无法满足佐腾先生的要求,想想,就看成是日本人与我开了个玩笑吧。 不料,中午时分,佐腾先生给我开了个真实的玩笑。他从某监狱长那里为我找来两位犯人,我觉得他老先生简直是“太邪乎”。先生让犯人坐下,从咖啡屋里叫了两种  相似文献   

6.
<正> 老鲜夫妻二人以搞长途贩运为主,搞这个营生风险极大.搞成功了一次可赚几千元,如果搞砸了一次赔进去上万元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前年,老鲜从四川往兰州贩运桔子,他这个年近40岁的男子汉为之差一点儿流下了眼泪。 前年四川的桔子刚刚下来,老鲜从兰州打长途电话给四川老家的亲友打听行情,了解到每斤桔子从四川拉到兰州至少可有一半儿的利润可赚,于是,他连忙在兰州雇了一辆小卡车,急急火火奔到了四川。到了四川桔子产地,他一家一户的去收集桔子,为了保险起见,有时还雇上几个临时工从桔树上采摘,经过几天的挨门挨门收集、磨破嘴皮的侃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在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大本营祖科蒂公园,很多美国人高喊着“没有工作”的口号。或许在大多数中国人看来,“没有工作”就意味着没有稳定的收入,日子肯定过得很辛苦。其实不然,他们没有工作或许不假,但是他们大多有兼职,而且不少人身兼数职,外快赚的可不少。  相似文献   

8.
王宪平 《经理人》2004,(10):54-54
“凡检举偷窃花卉者奖励500元”止住了小偷,“凡偷窃花卉者罚款500元”却不能。为什么? 古希腊哲人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以前读这句话,感触并不深。近日在体会多年来的管理实践,顿然领悟了其中奥妙,细细想来,作为公司总经理,其工作特性很像一个拿着管理杠杆撬动管理支点的人:不在于面面俱到。而在于点到为止;不在于零打碎敲,而在于系统思考,以点带面;  相似文献   

9.
小幽默5则     
《领导文萃》2006,(4):154-154
利息临近春节,老婆要给她父母寄500元钱。阿强说:“怎么年年都给他们寄钱呢?”老婆说:“我父母把‘千金’女儿给了你,这500元就算利息吧。”阿强趁机说:“那我爹妈把‘宝贝’儿子给了你,今年也给他们付上点利息吧?”老婆把眼一瞪说:“不行,我们家是存款户,而你们家是贷款户,天下哪有给贷款户付利息的?”忠告有一个案子审到一半,被告固执己见,不肯让步。法官宣布休庭十分钟,他对被告的律师说:“给你的当事人一点忠告。”十分钟过去了,律师回到法庭,被告却不见了,法官问:“被告呢?”律师说:“我给了他一句忠告:三十六计,走为上。”一个强盗站…  相似文献   

10.
唐纳德·特朗普在美国,特别是在纽约,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传奇人物。纽约报界称他是“促使纽约形成独特城市的伟大人物之一”。他自1973年打进曼哈顿到1988年的15年中,拥有资产已达数十亿美元。他除了涉足游乐业、体育商业、航空业、股票等,还拥有庞大的房地产。他在曼哈顿繁华区的特朗普大厦是美国最豪华的公寓兼商业大楼。特朗普对人说:“我经商并不是为了钱。我已经赚够了钱,远远超过我之所需。经商对于我来说是一门艺术,我喜欢做生意,特别是大生意……事业对于我是永无止境的。”“出售幻想”1973年,28岁的特朗普实现了他在纽约房地产业中…  相似文献   

11.
曾立平 《经理人》2006,(4):50-51
对于“黑马富豪”的称谓,严介和似乎很享受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严介和最近在各种场合频频高调亮相,赚足了眼球。他说这样做是为了拯救自己。他的“太平洋系”2002年产值还不足 20亿元,2005年的产值却已高达300亿元。据严介和称,太平洋建设手上目前还有  相似文献   

12.
程世贵疯了,至少很多人是这样认为的。 理由很简单,他忽然辞掉干了8年湖北随州市国营房地产公司总经理的工作,到特区去“冲浪”。很多人为他惋惜,因为他28岁就坐上了这个位置,可谓顺风顺水,年少得志。通常的逻辑是,沿着这条路走,未来一片光明。和很多创业者一样,正当很多人暗中为程世贵捏把冷汗时,他在生意场上却玩得异常洒脱,他开了一家木炭机械厂,6年狂赚5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3.
“驴亲戚”     
一天,王老汉骑驴去赶集。到了街上,王老汉似乎听到有人在打招呼,他看到有位穿花褂留长发的年轻人冲他这边“喂喂喂”地跑了过来。到了跟前,王老汉左看右瞧也认不出他是谁,就不好意思地轻声问道:“小伙子,你该不是认错人了吧,我又不认识你,你干嘛跟我打招呼呀?” 谁知那个年轻人却不怀好意地笑着说道:“你这个糟老头,谁跟你打招呼了?我跟驴打招呼呢!”说完他还特意拍了拍驴的  相似文献   

14.
在“WTO,狼来了”的呼声中,某些企业是越来越喜欢做大生意了。笔者的一个朋友,在前两年房地产难做时,竟在惠州痛快赚了一小笔,于是邀另一个投资商加盟,试图把小做大,结果在上海给套住了。在其钱声鼎沸时,他骄傲地对一位开霓虹灯装饰公司的哥们说:“整天靠锤几个铜钉铁铆,能赚几个钱?”可是今天,那位“弱水三千,我取一瓢”的后者倒是进入了企业家的行列,而做大生意的仁兄却金盆洗手,回他的经贸委去了。  相似文献   

15.
岩石 《决策与信息》2005,(12):33-35
小汤今年刚刚大学毕业,在广州一家杂志社工作,前几天因为腹痛、发烧去了医院,医生先是让她查血,接着做CT……一套功夫做下来,临出医院门时,她感觉烧得更厉害了,因为医药费与各种检查费加起来有500多,这占了她2000元月薪的四分之一多,让这个小病一闹,这个月又要透支了。“哎,早知就不来看这个病了,硬挺着”,小汤寻思道。  相似文献   

16.
《领导文萃》2011,(11):110-111
问题242:《圣经》上的"马太福音"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有一主人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临行前他把三个仆人叫到自己跟前说,我要出远门,给每人一点钱。主人给第一个仆人500个银币,第二个200,第三个100。几年之后,主人回来了,让三个仆人汇报情况。第一个仆人说,您给我的500个银币我用之做买卖又赚了500个,共1000个。主人万分高兴,决定再奖励1000个银币。  相似文献   

17.
温州人号称中国最富有的人群,他们的理念就与众不同,最喜欢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宁愿睡地板,也要做老板”,或者“宁愿做生意月赚1000元,不愿打工月挣3000”。这些理念使他们个个显得出卖拔萃。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期,晋国的文子为躲避朝廷追捕而逃出都城,经过一个他以前曾经任过职的县邑时,已是人困马乏。跟随他出逃的一个人说:“这里的头儿是啬夫,是你的好友,为何不在这里住一夜歇歇脚再走?这样也好等候后面的车子。”文子摇头说:“不行,不能在这里住,这个啬夫靠不住。”跟随他出逃的人问:“何以见得?”文子道:“我曾经爱好音乐,啬夫便送我好琴;我喜欢各种佩戴之物,啬夫便送我玉环。他很会投我所好,不惜以加重我过失的做法来讨好我。我担心他也会出卖我而再去讨好别人。”文子一行没敢停留,悄悄地离开了这个县邑。果然不出文子所料,那个啬夫在…  相似文献   

19.
在一次"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中国保监会官员痛斥保险公司高管与员工薪酬差距过大.他说:"有的保险公司高管人员年薪高达500万元,还不算其他福利,而一般业务员底薪每月只有300元到500元,是员工年薪的1000倍.  相似文献   

20.
看门人     
《领导文萃》2008,(12):120-120
在伦敦圣彼得教堂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看门人。一天,新来的牧师发现这个看门人一字不识,于是解雇了他。失去工作的看门人无奈之际,只好把仅有的一点积蓄投在生意上。不曾想到,生意做得特别好,这人发了一大笔财。靠着这些赚来的钱,买下一家店铺。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他的店铺不断扩张,最后成了远近闻名的成功企业家。有一天,一位银行家登门拜访该企业家,问他:“你不识字,就已经做得这么成功;假如你能写会读的话,简直不敢想象会怎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