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氏文通》通书有对古人关于语法学说的引用,是本书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书中也有对古人说法的批评,则是对古人关于语法学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有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而无语法学;现在出版的汉语语法学史著作,关于古代语法学的论述,内容单薄,认为古代仅有一些虚词解释、几部虚词专著,基本上无句法分析.其实,在两千年来的中国古代典籍里有丰富的语法分析材料,古人发现汉语多个语法(句法)规则,某些分析相当深刻,跟现在的科学语法理论相吻合.今天进行古汉语语法的现代化研究,应该总结、继承古人的语法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公羊传》正文的考察,发现古人对语序与语义条件、句法结构、语用效果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相当的认识,只是没能从语法学的高度作出概括。据此认为中国的语法学于先秦时期已萌芽。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语法学兴起于五四运动前夕的白话文运动,一九二○年始有有系统的语法著作问世。我们试图描述二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现代汉语语法著述对单句所作的分析的概况。一、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三年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三年,是现代汉语语法学的初期阶段。当时,“那些讲语法的书好象雨后春笋一般随地迸出”,“差不多每月都有一两种出版”,“彼等底内容,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国外结构主义对比语言学的兴起及其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指出用结构对比指导外语教学的优长及所存在的问题;从汉语语法学、对外汉语教学、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诸领域叙述了中国对比语言学的发展,并强调了《中国对比语言学浅说》一书的理论意义;介绍了“微观、宏观对比”、“中介文化行为”、“多维对比”几种新的理论观点,分析了我国跨文化语言对比向纵深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关于建立汉语句型系统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语法学的根本任务是要“通过语法分析,分析出全部的汉语句型”,从而揭示汉语的结构规律,“使汉语规范化和语法书更加趋于完善”。可是,从《马氏文通》(1898)以来,“到今天我们语法学界还没有搞清现代汉语究竟有多少个句型”。可见,建立句型系统,是汉语语法学界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7.
为了总结前人图书校勘理论,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的分析,将古人的校书理论总结为六个方面:一、充分认识到图书校勘的重要性;二、认为图书校勘的前提之一是校勘者具专门之学;三、指出校勘的原则是不可以对原书妄加修改;四、总结出校对有死校和活校两种方法,认为活校是校对的最后目的;五、主张校书时要总结、分析书籍出错原因,并建议校书者应该久任;六、认识到校书是一项无止境的工作。了解这些理论认识对今天的图书校对工作有不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学科史的分期问题是写史中必然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期标准不同会导致分期的不同,由此牵扯到一些关键性材料的评价也不同。如中国语言学史、汉语音韵学史、汉语语法学史等的分期都有争议。以汉语语法学史为例,如果否定《马氏文通》的创造性,就会把1889年至1936年,甚至到1949年,均称为汉语语法学的摹仿期;否定迄今为止所有的汉语语法书的创造性,则认为“直到现在也没有写出真正符合汉语语法特点的语法书来”。  相似文献   

9.
“文法”术语的出现及其频繁使用──兼论清人的文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说明“文法”一词在清代学者著作中已经出现,并且频繁的跟“句法”交替使用;清代学者用“文法”、“句法”所指相同。说明清代学者已明确的树立了句法观,并认识到句法结构的特征及古人造句的句式特点。说明建国前译Grammar为“文法”的术语,渊源于清代学者用的“文法”。说明汉语语法学界过去认识到清代学者的虚词研究成就,而对于清代学者的句法观及句法研究方面的成果注意和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10.
对徐思益先生的著作《描写语法学初探》一书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重要的语言学观点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11.
影响外语语法教学的三对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结构派和功能派影响, 语法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经历了从“过分强调”到“倍受冷落”两种不同的境地, 如何客观辩证地看待语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便使外语教学更有效一直是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从语法教学与教学对象, 语法教学与教学目的, 语法教学与课型三对关系探讨了语法教学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指出要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必须重视在语法教学上区别对待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目的和课型, 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际意义是语篇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实现人际互动的重要层面。歌词语篇中蕴涵了丰富的人际意义。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探讨了人际互动在歌词语篇“你那里下雪了吗”中的多种体现形式。通过分析表明,交际双方的角色、人称代词的分布、评价手段等的运用,是歌词语篇人际意义实现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地体现人际互动。  相似文献   

13.
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学说,吸收了国外语言学、符号学的理论和国内语法学研究的新成果,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多角度、多观点地观察和分析语句的构成情况,揭示了语句结构要素的多元性本质,使汉语语法分析在形式和意义相结合、静态描写和功能解释相联系方面大大前进了一步。本文对语法三个方面学说的由来、理论基础、实践价值和发展趋势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与评述。  相似文献   

14.
文义解释是法律解释与法律方法的基础与核心。一般的文义解释是按照法律规范的字面含义和通常使用方式进行的解释,一般通过在立法与法学研究中对法律概念进行定义,对法律条文的语法与句法进行界定、解析完成。具体的文义解释是将法律适用于具体案件时,一般文义需与案件个体情况相结合,通过参照其他解释方法而确定法律文义的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15.
韩礼德的元功能理论为系统功能语法角度的文本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运用元功能理论探讨奥巴马2012年国情咨文讲话能进一步揭示政治演说文本语言现象背后的深层社会交际意义。通过从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及篇章功能这三个层面展开对该文本的分析,力图探索演讲者如何借助三个功能手段的语言技巧运用来号召民众响应其政策,传达其对巩固统治,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系统功能语法角度的政治语篇分析能通过语言技巧的运用,揭露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以及话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两者又是如何为社会交际服务的。  相似文献   

16.
插入结构被看作是独立于句子之外的相对独立的言语形式,在语法、语义、修辞不同层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一方面,插入结构能够反映说话人的思维方式,展现说话人对不同话语之间语义关系的主观判断。另一方面,在交际过程中插入结构能表明言语行为的类型,影响听话人的行为,承载着与说话人本身相关的语用信息。即插入结构具有语篇指示功能,是言语行为类型的指示语,是交际过程的触发语用前提,体现语用策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称呼语研究》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呼语研究》一书从修辞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系统功能语法等角度对《红楼梦》中的称呼语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针对该书内容进行评介,进而说明该书是《红楼梦》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2 .7 汉人对致动、意动语义关系的分析“致动”(现在古汉语语法书上多说为“使动”)、“意动”是陈承泽《国文法草创》提出的 ,现在古汉语语法著作 ,特别是教科书都要谈及 ;认为这是古汉语述宾 (包括名词、形容词做述语 )意义关系最重要的两种 (有的称之为“特殊动宾关系”、“名词、形容词的活用”等 )。这两种语义现象汉人已有所认识 ,注释书中有清楚的表现[2 6] ,其表现方法可用转换公式表示。2 .7.1 致动语义关系的分析动词作述语 :V—O—使 /令—O—V( 1)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教扰之。 [扰 ,驯也 ;教习使之驯服。]  《周礼注·夏…  相似文献   

19.
从英语专业四级统考谈英语语法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语法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熟练掌握基本语法结从英语专业四级统考谈英语语法教学规律去指导语言实践 ,才构和基础语法规则 ,并运用语法能提高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通过对英语专业四级统考语法测试部分的分析 ,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 ,并结合教学实践 ,提出加强语法教学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是一套使用非常广泛,十分受欢迎的面向第二外语和自学者的教材,但也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本文从单词、语法、练习三方面,总结了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师和学习者提出了在教学中的弥补对策以及科学学习方法的建议。呼吁本教材的编写者能针对这些问题认真重新考虑、整理修订,使这套影响力巨大的教材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