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河北省保定市前进社区是一个有100多户居民的“法院宿合生活小区”,一直没有物业公司管理。平日里,小区那些杂七杂八的事儿都由一位退休的冯大妈义务管理着。冯大妈这一管就是30年,由于她热心负责,为居民营造了一个舒适的环境,逐步得到了居民们的认可,大家伙都把她称为小区的“总管”。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是使传统获得现代性的变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出现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云南作为西部边疆的一个多民族地区,伴随着这一转型,其社会风尚的变化呈现出与东部沿海地区有所不同的特点,即:交通条件的改善是近代云南社会风尚变迁的契机和动力;在边地,平民社会风尚多古朴守旧,而少数民族中的土司及贵族则明显表现出双重性趋向;因民族文化的差异而使社会风尚的变化具有文化的双重性及与政治密切相关的历史阶段性.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的美好期盼,但是在构建过程中不能忽略艺术的价值.总的来说,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艺术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用传统艺术文化构建和谐的社会风尚;用美好的作品构建人心和谐;用审美方式构建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5.
张叔宁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1):30-34
有晋一朝,从阮籍到陶潜,士人饮酒蔚为风气。随着时代的推移,士人饮酒的实质亦有所改变。简言之,魏晋之交,士人饮酒以避祸;西晋及东晋初期,士人饮酒以求名;东晋中后期,士人饮酒以达生。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燕赵社会风尚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学新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5(3)
清末民初,燕赵地区的社会风尚发生了诸多变化,几乎遍及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变化虽然较之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起步晚,发展相对滞后,但变化的速度快,发展不平衡,并逐渐成为我国北方社会风尚变革的先行地和辐射源,有力地推动了现代社会风尚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近代四川生活习俗的演变趋势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据四川近代地方志资料,从生活习俗角度透视了近代四川社会生活的变化趋势及特片,近代四川的生活习俗无论在衣食住行还是在文化娱乐等方面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构成了近代四川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的一个重要层面。其演变趋势呈现为受外来影响较大,城乡变化不平衡,新旧中西杂糅混合等趋势和特征。 相似文献
8.
颜彦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3):58-63,69
明清小说插图在从上图下文式到单页大图式的版式变化中,构图形象出现了重要转变。从外在风格来看,这种变化体现出社会风尚的浸润和影响,从内在形式来看,这种变化根源于图像语汇形式的演变和更新。就刊本的接受者而言,这些变化则带来了焕然一新的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11.
略论晚明社会风尚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晚明社会出现了重利趋商、浮靡奢侈、违礼逾制为主要特征的社会风尚.尽管它没有像文艺复兴那样把社会导入人文主义的轨道,但它对于打破明代社会沉闷风气及推动社会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陌上桑》是乐府民歌中的精品。后世许多文人雅士以相同的题目,或以其中的女主人公罗敷为题材,写出内容相近的诗作,被称为《陌上桑》的拟作。从汉代以后,直到清代,拟作不断,其风格深受诗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风尚的影响。唐前及唐代的拟作唯美而浪漫;宋朝至明朝中叶之前的庄重;明朝中叶之后再现浪漫。同情蚕农疾苦和表现真善美则是《陌上桑》拟作之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董倩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15(6):53-55
本文通过对明代早、中、晚期妇女贞节观的演变论述,揭示了在明代三纲五常仍为束缚人们思想的绳索,即使晚明出现一股人文主义思潮,封建纲常对人性的扼杀并没有丝毫减弱,特别是妇女更是受到严重的迫害和摧残。 相似文献
14.
何玉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5):118-122
西夏妇女善骑射、敢战斗,体现出中国传统社会所罕见的女兵现象,其妇女尚武斗,喜复仇,并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巾帼女将。与此相联系,其妇女独特的审美观与殉情习俗等均反映出西夏妇女勇健无畏、刚烈骁勇、任侠果敢的风尚。其独特风尚,源于古代西北社会固有的强劲民风、地理环境、经济生存方式、战争军旅生活及其统治者着意强化民族意识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任红敏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5):60-64
在唐代,由于书判是朝廷科举铨选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判文的创作颇受朝廷、士人的重视,朝野文士皆习判词。加之唐代士人对判文写作能力重视的社会风尚,促成了唐判的空前繁荣。可以说,唐代所特有的注重判词写作的选官制度以及社会风尚直接促成了判文本身的成熟和兴盛。 相似文献
16.
17.
19.
20.
朱晓华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9):26-31
课前谈话:同学们,离上课还有几分钟,让我们一起来听一段音乐,沉醉在音乐美好的旋律之中.(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引入课题) (一)导语"开言"铺垫感情 师(深情地):同学们,今天是五月十七日,前几天我们刚刚送走了一个温馨的节日,是什么节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