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日同盟关系无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文章拟从美日同盟关系的发展历程、美日同盟关系面临的新世纪战略调整研究出发,从而推断美日同盟关系未来的走向,为中国处理与两国的外交关系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考察世界经济中的日美关系首先想确认一下日美关系的座标。在不远的将来,日美关系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究竟若何? 这里想介绍两个有代表性的事实。一是根据西方的经济预测,在1990年左右,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苏联。二是七十年代中期美国对远  相似文献   

3.
9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关于中美日三角关系的研究 ,既受到美日两国的影响 ,也反映了学者们的独立追求。中日美三角关系形成于 2 0世纪初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二十余年间 ,既具备了主客观因素 ,也进行了初步运作。 2 0 - 30年代是中日美三角关系的平稳—曲折的发展阶段。 4 0年代初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中日美三角关系处于破裂阶段。 2 0世纪前半期的中日美三角关系 ,是由中日“轴心”和日美“杠杆”以及中美不平等关系而构成的“不等边三角形” ,而积弱的中国则始终是这个三角关系中的最大“输家”。  相似文献   

4.
据日美双方2015年4月公布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日美同盟将发生质变:由防御/威慑性同盟转变为威慑/进攻性同盟,由"区域性同盟"转变为"全球性同盟",由日美双边同盟转变为"日十美+X"同盟。日美同盟的质变是在国际格局调整背景下,日美双方各取所需的结果。美国试图通过推动同盟质变来护持霸权,更有效地应对中国崛起。日本期待通过同盟关系的调整,倒逼日本国内摆脱"战后体制"的政治和立法进程,"建设强大的日本",最终达成摆脱"战后体制"的战略目标。日美同盟的质变将给全球格局的调整、亚太地区的安全态势、日美同盟本身、日美两国及中国带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首先从宏观上介绍了日俄战争时期日美关系的研究现状.其次从美日远东政策、西奥多@罗斯福与日俄战争、日本宣传外交与美国、<桂太郎-塔夫脱协定>的评定四个方面阐析了当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及分歧点.最后依据前两部分的分析得出结论日美均是赢家,真正的输家是沙俄.  相似文献   

6.
试论战后日美关系的基础斯冷查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日美关系一直是令人瞩目的。对于日美两国而言,维持正常的双边关系更是其对外政策的重要目标。而且从发展趋势看,日美关系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作用也显得日益重要。因此,就战后日美关系的基...  相似文献   

7.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日三边关系中的焦点问题。美日同盟涉台条款由蓄谋已久的“远东条款”调整为冷战后欲盖弥彰的“周边事态”,“9·11”后美日进一步将台湾问题纳入其“共同战略目标”。美日同盟涉台条款的强化,为美日介入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得台海局势更趋复杂,岛内“台独”分子蠢蠢欲动;周边地区军备竞赛趋势加强。  相似文献   

8.
日美安全体制是联系战后日美关系的重要纽带,也是影响世界战略格局的关键因素。本文从研究战后日美关系的基本格局、走向出发,结合对国际形势和日美两国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分析,论述日美安全体制的形成与发展;研究比较日美安全体制在建立初期以美国为中心的单向结构和60年代后转变为日美相互合作依赖的双向结构;同时对这种变化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奥巴马上台前的美朝关系作了简要回顾,对奥巴马上台后美朝关系的现状作了分析,最后对未来美朝关系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指出未来美朝关系发展趋势有三种可能性:第一,双方开始对话;第二,陷入僵局;第三,爆发冲突.文章还指出未来美朝双边会谈和"六方会谈"很可能将形成并存的"双轨制",美朝双边会谈的作用将日益显现,而"六方会谈"的地位有可能相对下降.而且,"六方会谈"能否取得进展将取决于美朝双边会谈能否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0.
亚洲外交与日美同盟之间的矛盾是困扰战后日本外交的核心难题.这种困境既源于日本战败与朝鲜战争后中美对立的亚太国际政治格局,也归结于日本的战略选择.大平内阁处于世界政治从紧张缓和向新冷战过渡的时期.大平正芳从前任福田纠夫推行的“全方位外交”后退,转向强调与自由主义阵营诸国的协调关系,特别是日美协调.同时,他还主张在日美关系的框架内展开对中国以及环太平洋连带构想外交.其对外战略解决了亚洲外交与对美外交的困境,影响着1980年代以后日本对外政策的展开,是日本外交理想的原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