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纳德·伯特(Burt)的《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Structural Holes: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一书以"市场生产函数"为起点,将影响市场回报率的"机会"问题和参与博弈的行动者的社会网络联系起来,分析了能够带来信息收益和控制收益的有效社会网络的构造形式,提出了"结构洞"理论,发展了企业组织分析的网络结构视角中最为完善的模式(Pfeffer, 1998).  相似文献   

2.
伯特(Burt)的《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一书虽然带来了很大争议,但却在经济社会学界和组织研究领域产生了共鸣,迅速成为网络分析中的经典文献,而“结构洞”这个术语一时间还成为管理咨询人员的时髦用语。伯特以“市场生产函数”为起点,顺着个体中心网络的路子,以整体网络分析思路,将影响市场回报率的“机会”问题和参与博弈的行动者的社会网络联系起来,分析了能够带来信息收益和控制收益的有效的社会网络的构造形式,提出了“结构洞”理论,发展了企业组织分析的网络结构视角中最为完善的模式①。一结构洞理论:社会网络分析的传统承继与逆转…  相似文献   

3.
在《结构洞》一书中,伯特指出,社会网络中的结构洞不仅有更大的获取非重复资源的机会,而且可以为由结构洞连接的一组组接点之间控制资源流动在战略上进行定位,因而能给位于竞争场域的参与者带来更大的收益。作为社会网络理论的一个分支,“结构洞”理论有着自己的特色。结合弱关系理论、布劳的社会独立性理论、网络的开放与封闭性等相关论述,对“结构洞”理论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4.
社会结构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只要从纵向的社会结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意识、横向的社会结构——个人→社会组织→社会、交叉的社会结构——社会活动结构进行考察,就可以看到一个活生生的社会有机体的“网络”结构,进而科学地分析社会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5.
社会网络、文化制度与求职行为:嵌入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嵌入”作为新经济社会学的重要理论概念之一 ,已得到学者们的广泛认同。本文提出“双重嵌入”的概念 ,一者表示经济行为嵌入于行动者所处的社会网络之中 ,二者表示社会网络本身也是嵌入于更为广阔的文化制度背景之中的。按照这种视角 ,可以发现 :在劳动力市场中 ,求职行为嵌入于求职者所处的社会网络之中 ,同时这种网络又受到宏观的文化与制度背景的制约。可见 ,“双重嵌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对嵌入理论的一项发展。借助于这一概念框架对劳动力市场进行社会学式的分析 ,将有助于解决微观行动与宏观社会结构之间的理论鸿沟问题  相似文献   

6.
结构洞:关系的制胜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洞理论是社会网络分析理论的一种。在现代公共关系关系取向的理论中认为,公共关系工作者在其社会网络中占据了结构洞的位置,拥有的关系资源是一种可以产生价值的社会资本,为不同的团体搭桥,保持与各方的友好关系从而达到既定的工作目标,实现工作价值。本文从社会关系的视角考察公共关系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结构洞现象,分析其积极和消极意义,为关系取向的公共关系理论范式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电信业竞争性改革过程一般要经历垄断市场—转型市场—寡头市场等阶段。在不同阶段和市场结构下,市场势力和企业行为将存在显著差异,这意味着需要不同的监管重点和措施。借助于“结构—行为—绩效”(SCP)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对于享有高市场势力的网络垄断者,进入阻挠将成为监管焦点;(2)在市场转型期,需要防止主导运营商利用其瓶颈和成本优势削弱竞争,可能的监管措施包括强制互联、非捆绑甚至结构分离等;(3)寡头之间面临在零售市场竞争和在批发市场合作的局面,其市场势力取决于它们之间的竞争程度,可能的合谋行动将成为竞争监管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包容性创新需要企业与贫困群体建立起一定的市场经济关系。然而,他们所面临的环境缺乏支撑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的制度安排和基本条件,创新活动的开展更多建立在社会关系基础之上。由于企业与贫困群体之间的社会网络极其松散,呈现出一种弱关系,在此情景下产生了“结构洞”,即信息非对称性配置及渠道障碍下的“信息洞”、资金匮乏及知识技能不足导致的“资源洞”以及制度安排和基本条件缺失下的“市场洞”。为跨越“结构洞”,引入第三方——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英文缩写NGO)来为企业与贫困群体搭桥,从而实现两者间信息资源的流动、社会网络的耦合以及信任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城乡统筹:从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转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的“三农”问题是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结果。我国的二元结构表现为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社会结构的“双二元结构”特征 ,造成了城市与乡村的对立 ,工业与农业的对立 ,使得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不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不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为此笔者认为 ,当前应在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中 ,尽快实现从城乡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转换。 (1)建立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机制。 (2 )建立城乡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 (3)构建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 (4 )改革农村税费制度 ,减轻农民负担 ,给农民平等发展的机会。 (5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 ,促进城乡产业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经济学、社会性分工原理分析了二元社会结构演进的一般过程及中国的特殊性,并着重回顾和考察了改革后乡村社会结构变迁过程与机制。研究显示,中国二元结构演进具有曲折和迂回特征。其演绎路径是:(1)城乡分工扩展一分工受阻一乡村自给自足状态与城市高度分工并存→恢复分工→城乡分工网络扩展;(2)社会分化→反分化(城乡同质化)→社会重新分化;而改革后乡村社会结构的正向演进是在城乡分工链条重新链接,分工网络逐步恢复之后乡村制度、组织和人的行为质变的结果。为了保证今后分工、专业化有序发展和社会结构正向演进,避免曲折迂回,必须推进制度改革,创造国家长期和谐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结构洞理论的企业家社会资本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引入企业家机会要素重新界定的企业家社会资本,其内涵是指调动企业家关系网络中的社会资源,以获取企业家机会的能力.从该定义中剖析出企业家关系网络、企业家社会资源、企业家机会战略三个构成因.子.在新经济背景下,运用结构洞理论详细阐述了相应的影响因子,包括结构自治、非冗余联系、第三方战略.  相似文献   

12.
工业化、城市化形塑了人口流动的方向,这使得我国东部乡村与中西部乡村的社会性质产生了巨大分化。在工业化与人口大量流入的背景下,东部地区村庄逐步成为土客杂居的工业型村庄,“类熟人社会”成为工业型村庄社会结构的新形态。学界既有概念“无主体熟人社会”揭示了作为人口流出地的中西部农业型村庄社会结构的新形态,而“类熟人社会”与其相对应,形成对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互补性解释。在东部地区工业型村庄中,通过原生型社会关系与建构型社会关系,人们的“熟悉”感开始建立,但最终却形成了“熟而不亲”的类团体格局。类熟人社会的形成,有赖于人们在流动社会里,通过“区隔化”和“聚类化”的策略,在保障生存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生计的维持。过日子的区域差异,也使得各群体之间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融合。  相似文献   

13.
网络社会的崛起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迁,基于网络资源差异性占有所产生的网络社会分层成为社会分层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利用CGSS2010数据分析了网络社会分层与原有的社会分层机制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网络化引起的社会分层变迁中,结构再生产是主导特征。那些在现实社会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个体,其在网络社会中也具有资源优势,而那些现实社会中处于劣势的人,在网络资源占有方面仍身处劣势。个体在网络社会中的阶层地位既受到本人传统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也受到其父代的传统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从而以"代内再生产"和"代际再生产"的方式将原有的阶层结构延续到网络社会中。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的本质:一种数字化社会关系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络社会本质上是一种数字化社会关系结构。这是由网络社会的技术本质———以数字化交互方式实现互联,由网络社会结构相对于现实社会结构而言具有中观的技术特质,由网络社会功能———提供现实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共同基础等决定。  相似文献   

15.
“礼”,历来被视为周代社会政治思想的最高凝结(如《周礼》、《仪礼》、《礼记》的存世),对它的作用和意义,人们做过一些有益的探讨。本文试图运用“结构——功能”分析法,对“礼”的功能进行社会结构的分析,以加深对“礼”的认识和理解。什么叫“社会结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结构是社会的组织方式,是占主导地位的组织形态。它是由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三个子系统所组成的动态社会框架。在这个渗有血缘关系的文明社会的社会结构中,经济结构是指占主导地位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前,“行政一体化”社会结构是广州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改革开放引起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行政一体化结构”产生分化,提高了市场对社会资源的配置作用,促进了社群组织的独立性、多元性和会社性的发展,私人空间得到了发展和拓宽。  相似文献   

17.
<正> 李培林在1992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上撰文指出,社会转型是一种整体性发展,也是一种殊特的结构性变,有必要把数量分析引入结构性变动的考察。中国目前社会结构转型的特点是:结构转换与体制转型同步进行,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启动,城市化过程的双向运动,转型过程中发展的非平衡。作者认为,除国家干预(一只有形的手)与市场调节(一只  相似文献   

18.
社会二重结构是指社会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历史结构与现实结构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时,出现在空间时间上的连接、架构与二重关系。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使用“社会二重结构”这一概念,但社会二重结构的重要思想,在他们的“社会交往”、“世界历史”、“跨越式”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中都有所体现。作者试图通过对社会结构的二重关系和二重作用的考察,进一步揭示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外在表现,力图解答历史和现实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纵观中国乡村社会传播结构的历史演变,发现乡村传播结构与社会结构始终存在互嵌与协同演替的规律。乡村传播结构脱胎于社会结构,从属于社会结构,反过来又会影响社会结构的变迁与发展。比照阿尔弗雷德·舒茨将“社会世界”四分为“前人世界”“周遭世界”“共同世界”和“后人世界”的社会类型理论,可以把中国乡村传播结构变迁分为与之对应的四个不同阶段,其中乡村传播结构系统中的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新媒体传播等,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社会结构变迁所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前人世界”的中国乡村社区以人际传播和家庭内部的初级群体传播为主,组织传播多为一种摆设,大众传播已经萌生,国际传播雏形初显,但后几种传播模式对乡村社会发展几乎没有多大影响;“周遭世界”虽然仍以人际传播为主,但乡村组织传播的力量逐渐增强,大众传播的影响逐渐兴起;“共同世界”大众传播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各种传播模式共生共存;“后人世界”新媒体传播迅速崛起,大众传播式微,组织传播弱化,各种传播模式趋向融合,但整个乡村传播生态系统变化的不确定性变大,对乡村社会结构影响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大。  相似文献   

20.
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体结构,重点应当是研究社会主义诸要素的具体的、稳定的构成方式(或称组合方式),回答社会是“如何构成的”问题。 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体结构,要从社会结构的总体和整体出发。研究社会结构的方法,首要的问题是要揭示各种社会关系在社会结构中的特定意义,因为社会关系反映出这种或那种社会体系的实质。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只有在分析那些合乎逻辑、合乎规律地更替着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才能通晓社会结构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指出:“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