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彭必源 《探求》2002,(2):51-52,66
产权只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前提 ,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 ;按生产要素分配只能以生产要素在创造价值中的作用为依据。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特有的分配方式 ,在计划经济和自然经济条件下不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敏  王婉玲 《唐都学刊》2000,16(3):77-80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是我国分配模式的重大突破,也是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特射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论述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必然性、依据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雷宏振 《唐都学刊》2000,16(1):47-49
从市场经济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作了内涵上的解析.认为,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实践只是对这一理论的时代性应用,而远远未能包含该理论的本质内容.从市场经济的视角看,按劳分配理论本身就体现着达到最优化分配的市场原则.因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现这一原则的分配方法,必然要通过按生产要素分配来进行.通过对马克思以后的经济学家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思想的分析,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5.
自党的十五大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以后,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实践中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我国尚处在资本短缺,劳动过剩的特殊历史阶段,使得在分配中物的要素无限扩大,人的要素受到排挤;这样生产要素中物的要素所有者或掌控者存在着资本强势的超额分配,而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份额却大大缩减。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物的要素扩大化已经带来了严重的贫富分化,并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当前,在政策上迫切需要调整物的要素被扩大的现实,强化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达到分配公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颉乃琴  贺珊 《社科纵横》2006,21(2):47-48
文章认为劳动价值理论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按生产分配实质上是按生产要素所有权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水莲 《唐都学刊》2003,19(4):48-50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新课题,它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不相悖.在实践上,它与我国当前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市场经济相适应,是由非劳动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决定的,也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时,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正确处理反对平均主义与防止收入悬殊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分配中提倡奉献精神与落实分配政策之间的关系,从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8.
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明确地把按要素分配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分配制度 ,能够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防止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9.
浅析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析按生产要素分配于秋华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按生产要素分配”做为新的提法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学术界也对此议论颇多,众说纷纭。本文仅就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依据,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公平分配的关系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求能够澄清某些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0.
按劳分配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由社会或集体按照人们提供的劳动质量和数量分配消费资料。其原则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根据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服务中投入的比例大小和贡献大小给与相应的报酬,即劳动力、土地...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进入市场依靠要素的买卖交易、要素的租借交易和要素的投资交易三种形式,其中要素的投资交易形式更能体现效率和公平的要求,更现实可取。作为组织者借以控制所需具体生产要素的手段,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只是间接性参与生产,严格讲,这种概念上的资本不是生产要素,而是一种分配手段,这种分配手段能加强要素所有者的收入与要素的生产物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起着类似于生产要素的作用。利用等价原理公式,即工资/利润率,可科学准确地核定人力资本,使人力与物力一样完全以资本形态进入生产,可以使生产中各要素所有者获得平等地位,变劳资对立关系为人与人的和谐互助关系,在生产效率提高的基础上,使资本最终完成从分配手段向生产要素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收入差距的理论分析--两种分配方式的机理与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冒佩华 《学术交流》2003,3(3):78-82
从理论上讲 ,收入分配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的结果势必导致收入差距的存在。由于实行两种分配方式而形成的收入差距不仅是合理的 ,而且是公平的 ,因而能够调动劳动者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利于经济效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分配问题始终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它关系着人们的切身利益,是经济发展最重要、最深厚的动力源。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并处理好这个问题。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既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遵循的分配原则,也第一次把按生产要素分配写进了党的纲领性文件。本文就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必然性问题作些浅探。一、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市场机制的一致性从经济运行机制来看,可以说,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4.
按技术要素分配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理论层面分析技术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最终根据。文章把技术要素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生产要素形式进入生产领域的技术 ,这一类技术可以看作是一种商品 ;另一类是以活劳动形式进入生产领域的技术 ,这一类技术看作是一种复杂劳动。文章的分析表明 ,无论是哪一种技术要素的分配实质上都是一种按劳分配。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不仅可以很好地解释现实 ,而且也并没有出现逻辑上的不一致。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技术进步所带来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特点和新变化  相似文献   

15.
技术进步偏向性取决于技术进步收益率、要素稀缺性和要素相对生产率的增长率。通常技术进步偏向性使资本和技能型劳动生产率增长更快,资本和技能报酬更高并导致收入分配结构失衡。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及其偏向程度加深,资本报酬更高且在收入分配过程中更具掠夺性,导致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并恶化劳动力市场地位。而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使劳动力市场需求分化并出现技能溢价。若任凭市场经济自由发展,技术进步偏向性不断强化,技能型劳动需求增长、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和工资不平等现象持续存在,最终将阻碍一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6.
王佐旗  朱正国 《探求》2000,(3):18-20,26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推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4个基本环节都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生产不再是简单的由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按国家的指令计划而生产,交换不再是简单的产品交换,消费也不再是原来平均的、同一层次的积蓄型消费,生产、交换、消费及其所对应的理论都在蓬勃发展。分配则从名义上的按劳分配,实际上是平均主义的计划分配方式转变到现在的接提供的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的市场方式。其理论经历了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到现在的按劳动与按生产要素相结合的转变。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按劳分配的比重似乎越来越…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否商品的问题,理论界争论颇为热烈。包括笔者在内,是主张劳动力商品论的。劳动力既然是商品,就必须要回答一个由此而产生的尖锐的理论问题:劳动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究竟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还是按劳分配,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和按劳分配能否在逻辑上内在地统一起来? 一、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商品经济社会的共有范畴 经济学界部分持劳动力商品论的同志,没有直接承认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恐怕是因为在头脑里有一块禁区还没有打破,这就是:仍然把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看成是带有某种资本主义色彩的东…  相似文献   

18.
论市场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的分配,是各个市场主体在商品的市场交换过程中发生的分配关系,是通过商品的交换价格而对商品所有者进行的利益分配.参与市场分配的前提是将劳动产品和服务以及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要素作为商品提供到市场上进行交易,价值规律是支配市场分配的客观规律.独立、自主的市场主体和完全、充分、平等的市场竞争,以及超经济的行政权力退出市场分配领域,是市场分配得以建立、健全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任保平 《唐都学刊》2003,19(2):147-150
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逐步来临 ,不仅使人类经济生活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 ,而且也使人类劳动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重大变化 ,创造性劳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使创造性劳动与非创造性劳动的区分更加明显。因此 ,界定创造性劳动的内涵 ,分析创造性劳动的特征 ,区别创造性劳动与非创造性劳动 ,对寻找经济持续增长的途径、从分配关系上调动创造性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创造性劳动在社会总劳动中的比重、进一步拓宽我国经济增长的空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欧金朝 《探求》2016,(3):94-100
2004—2014年间,珠三角经济增长速度由快到缓。为考察期间生产要素对珠三角9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提高要素生产效率和促进区域经济产业优化,本文通过构造相关空间影响因素,并将其引入到SEM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和测算区域生产要素效率,了解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发现引入空间相关能够显著提高模型精度,珠三角区域经济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赖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科技投入的作用相对较低。最后根据珠三角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有针对性地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