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基本建设经济效果的因素很多,但是,从宏观看主要在于投资的规模、投资的方向和生产力布局三个方面。本文拟联系我省实际情况,就工业生产力布局与基本建设经济效果的关系,谈点浅薄看法。 工业生产力布局与基本建设经济效果的关系 基本建设就是固定资产的建筑、购置和安装。基本建设的过程,也就是固定资产形成的过程;工业生产力布局就是研究固定资产合理的空间分布。因为固定资产在社会化大生产中起着劳动工具的作用,只有与劳动对象和劳动力以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才能  相似文献   

2.
我国产业政策的国际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认真研究我国的产业政策,并从国际范围内来考虑我国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以获得良好的比较利益,是有效地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量,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区域经济百年实践过程中,将生产力均衡布局、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分工协作等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中国化,在生产力布局与调试的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走向成熟,形成生产力均衡布局理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新时期区域平衡充分发展新理论以及城乡融合发展和全面脱贫理论.在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布局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生产力合理布局能够合理地利用各地区的自然、经济和劳动资源,使生产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消费区,加快全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各大区不同水平、各有特点、大力协同、农轻重比较协调发展的经济体系的建立,促进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更好地结合,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果。正如陈云同志所指出的,生产力布局“是基本建设中具有长远性质和全面性质的问题,是一个带有战略意义的问题”。多年来,在林彪和“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下,我国生产力布局方面的问题成堆。例如工业基地的建设不搞区域规划,厂址选择不作技术经济比较,完全凭“长官意志”决定。地区的生产和建设布局混乱互相脱节,不配套,影响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地区与地区之间,不按经济区域实行分工和协作,闭关自守,划地为牢,割断了合理的经济联系,造成人为的经济分割和经济闭塞等等。这一切都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指导我国生产力布局更趋合理的保证。众所周知,生产力布局的变化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有着紧密的依存关系。有社会生产就必然有它赖以存在的空间分布。而内涵上扩大再生产与外延上扩大再生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也是无法截然分开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法治化的目标是保障中央和地方政府产业促进政策的实现,一方面需要中央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布局和公共投资的拉动,另一方面则需要地方政府之间协调重大生产力布局,支持和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促进全国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法治化应从尊重社会多元利益、完善公共政策咨询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健全区域经济治理机制,以及完善"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促进"立法及配套措施等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7.
对三十五年来我国生产力布局的评价。有三种意见:(1)成绩很大,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显著改变了旧中国90%的工业分布于沿海的状况。(2)有成绩,缺点很多。在经济地带这一层次上布局是合理的;在经济  相似文献   

8.
国防科技资源布局是国防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布局的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影响着国防科技资源配置效益,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科技、经济与军事等各种战略目标的实现.文章在认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科技资源布局调整变迁的基础上,科学剖析影响国防科技资源布局的各种因素,就新时期实现国防科技资源的科学布局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这不仅是为缩小东西部、南北方差距,实现共同繁荣而采取的重大步骤,而且为研究我国生产力布局提供了新的基本思路。本文根据这一思路,对我国现行生产力布局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运行合理化的目标与模式。 一、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回顾与分析 解放前,中国的生产力布局具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点。新中国建立后,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工业布局的社  相似文献   

10.
运用"梯度理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梯度理论是利用梯度差异,通过非均衡增长来促进经济全面发展的新理论,主要应用于区域经济学中研究生产力的布局.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运用梯度理论特有的运作机理,确定正确的梯度推移顺序,培育经济新的增长极,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可以有效地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促进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经济建设中具有战备性质的任务是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合理布局生产力,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起来,这是提高宏观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四川工业地域分工已具雏形,农业专业化、区域化也取得很大进展,各具特色、不同水平的经济区正在形成。但总的来看,全省经济结构还不尽合理,生产布局还不尽完善。探索全省经济发展和地域组合规律,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开发皖江是我省生产力布局的重要战略性决策。正确认识皖江在我国生产力总体布局中的地位,科学地规划皖江区域生产力布局,对于稳步、高效的推动皖江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研究全国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是为了取得国民经济建设的最佳经济效果,以便满足各族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我国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绝大部份居住在祖国的北部。西北部和西南部的广大地区,从事各种生产劳动。几千年来,我国务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四化建设中,合理安排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的布局,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防,促进全国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合理安排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布局,必须充分考虑民族地区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4.
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总要落实在一定的地域空间。按比例地在各地区分配社会劳动,安排社会生产力的布局,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得以运行的重要条件。在疆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差异很大的我国,生产力布局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更为突出。遗憾的是,至今在政治经济学教程中,布局问题尚无“一席之地”,绝大多数教程在“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论述中,只见两大部类和农、轻、重等部门比例关系,生产力布局和地区比例关系,多“暂付阙如”;个别版本提到,也寥寥数语。为拾遗补缺,作者不揣冒昧,对此浅作尝试,以就教于政治经济学界的老前辈和同志们。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主要内容是,让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区优先发展起来,富裕起来,然后通过发达地区带动和帮助不发达地区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其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区域经济如何布局、区域经济如何发展、区域经济如何协调。 (一)区域经济布局的基本原则 1、服从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 生产力布局有自身的规律。生产力布局是生产  相似文献   

16.
所谓宏观经济中的布局经济,就是把生产力诸要素在空间地理上以最佳配合的方案对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商业、教育文化等事业作合理的布置。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一步的发展,合乎经济学原理的布局经济越来越重要。经济发展战略布局是区域经济所必须首先予以研究的大事,其研究和论证的结果首先以有经济学数量根据的区域规划的形式出现。在我国,率先进行布局经济的大规模研究项目就是全国农业区域规划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迄今为止 ,宁夏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都是建立在资源优势基础之上的 ,强调区域内部生产力的非均衡布局 ,而外向型战略忽视了介于区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之间的区外市场。本文指出 ,宁夏经济是外向型经济 ,只有外向发展才是宁夏经济增长的唯一出路 ,也才能突破宁夏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中的屏蔽格局。宁夏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通过分工培育内生比较优势 ,为实施建设“大银川”区域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协调发展,不仅要求有科学的部门经济结构,而且要求有合理的地区经济布局。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在一定的地域空间。按比例地在各地区分配社会劳动,安排社会生产力的布局,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得以进行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国民经济计划中,科学地确定生产力布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应考虑到生产力布局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创新与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宏观环境的变化,土地家庭承包制的缺陷也开始显现.所以,在国家政策法律支持下进行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创新发展,采取不同的模式加速土地的集中和规模化经营,是提高我国农业劳动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九十年代中国生产力布局与区域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大系统中没有占到应有的地位,区域既不是发展的主体,也不是利益的主体。近10多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在构造区域发展主体和区域利益主体方面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新旧两种体制的碰撞下,短期行为和局部利益的冲动,国家的宏观调控乏力,也暴露出一系列的区域问题。突出的是区域差距过分拉大,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国际经济秩序混乱,既障碍了全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也给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带来了难度。因此,协调区域关系,改善生产力布局,就成为9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主旋律。一、生产力布局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