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继承制度和其他法律制度一样,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在私有制社会里,它是建筑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为维护私有制、保护剥削阶级特权世代相传的法律制度。马克思在《总委员会关于继承权的报告》中,深刻地揭示了剥削阶级继承制度的本质。他指出:“继承权之所以具有社会意义,只是由于它给继承人以死者生前所有的权利,即借助自己的财产以攫取他人劳动成果的权利。”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继承财产主要内容是生产资料,是剥削手段和剥削权利的继承。在社会主义的我国,在法律上承认和保护公民的财产继承权,但它与一切剥削阶级  相似文献   

2.
现实对经济学是无情的,对经济学家更是如此。经济繁荣与萧条这个老问题20年前似乎已经解决;长期折磨经济学的理论上的分裂也都消融于一种“新古典综合力学派的理论之中。这个学派把古典经济学“无形的手”的理论与凯恩斯的标新立异之说调和在一起。萨缪尔森在他1961年版的著名教科书中不无自信地写道:新古典理论最重要的部分“已得到除极少数极左和极右的经济学家之外的广泛承认”。  相似文献   

3.
解读"持有的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有的正义”是诺齐克的有关财产权的理论 ,是其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一块基石。诺齐克将“持有的正义”划分为“获取的正义”和“转让的正义” ,他认为只要财产的最初的获取是符合正义原则的 (即起点的正义 ) ,而且财产的转让也是符合正义原则的 (即过程的正义 ) ,那么最终的财产就是符合正义原则的 (即持有的正义 ) ,由此所产生的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诺齐克的这一理论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大的影响 ,也引起了众多的争论。本文通过解读“持有的正义” ,与诺齐克平等对话 ,说明其这一理论基石并非是那么牢靠的 ,并非是无懈可击的。  相似文献   

4.
郭夏娟 《浙江学刊》2004,(2):96-102
罗尔斯的正义原则是否适用于作为私人领域的家庭,这是女性主义批评罗尔斯正义论的一个重要话题.罗尔斯对该问题的论述存在着矛盾,他既承认家庭是社会基本结构的"某种形式",又认为正义原则不应该运用于家庭领域.女性主义认为这种矛盾源自父权制传统与自由主义的"两分法",这就需要解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二元对立结构,将正义原则的运用范围从"公共领域"延伸到作为"私人领域"的家庭,在实现家庭正义的基础上,保证社会基本制度的正义性.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国内外发展经济学家均把斯密的“看不见的手”释为市场经济①,把追求自己利益的人称谓“经济人”,并据此概述了斯密的“经济人”思路要点,②包括市场经济学说。本文认为,上述诠释、称谓、思路要点不符合或不尽符合斯密的本意。斯密“看不见的手”的本意是个人利益,而不是市场经济;《国富论》阐述了包括“经济人”在内的“利益人”行为模式;市场经济是“利益人”实现、发展经济利益,“富国裕民”的经济制度和学说。  相似文献   

6.
曹妍 《东西南北》2014,(14):16-17
前段时间,对于遭受美国制裁,罗戈津显得毫不在乎。他在自己的推特账号上写道,"奥巴马同志,对于在国外既没有财产又没有账户的俄罗斯官员,你将如何制裁呢?"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德米特利·奥列格维奇,面相憨厚,不过却常爆惊人之语。5月8日,他的专机途经罗马尼亚领空时遭拒,对此,他毫不低调地在个人社交网站上表示,下次"要坐图-160战略轰炸机去",继而引来罗马尼亚外交部的抗议。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8,(4):39-44
在弗雷泽和霍耐特看来,"后社会主义"状况下,正义的核心问题从再分配转向承认,"为承认而斗争"成为政治冲突的典型形式,但两人都认为经济领域的不平等依旧存在并不断加深,因此再分配斗争仍有必要。不过,前者采用一种"视角的二元论",将再分配和承认理解为正义的两个不可缺少且不可相互还原的维度,共同受制于参与平等这一规范原则;后者则坚持承认的规范一元论,认为再分配斗争是为承认而斗争的一种特殊形式,能够既通过发动合法的争论,又通过重新评价主流的成就定义而产生,同时寻求实现承认的平等原则和成就原则。  相似文献   

8.
一些学者很早就提出要以东亚的发展为基础,构建不同于盎格鲁·撒克逊的新社会科学.作为东方传统文化的儒家学说,对人类经济行为的分析,隐含着不同于西方经济学的另一种学术范式.<儒家经济学原理>对此进行了系统阐述.不同于西方社会科学的"价值中立"观,儒家学说是以"正义"这一规范性价值判断作为前提的,在这一基础上将经济学定义为"依据正义原理" "管理财产"的科学.对经济活动的逐利与正义之间的关系做了合理的论述,并形成了经济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9.
非生产领域经济学是在苏联和一些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正在形成的一门新的经济学科。“非生产领域”这一术语至今尚未得到学术界的普遍承认。在学术著作中,表示不创造物质财富的各种活动的术语有“非生产领域”、“非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劳务领域”、“服务领域”等。现在通常使用的是前两个术语。从社会分工的性质以及参与创造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角度来看,国民经济部门分为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生产领域。物质生产领域之外的、不创造物质财富的国民经济领域(其中包括服务领域)的各种活动,属于非  相似文献   

10.
马捷莎  李祥 《学术交流》2006,8(1):23-26
亚里士多德对正义问题做出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他认为正义、公正就是给予和维护幸福,或者是政治共同体福利的组成部分。正义可分为普遍正义与特殊正义。普遍正义它要求公民的言行举止必须遵守法律,特殊正义则包括分配正义、矫正正义和交换正义三种。就正义作用范围而言,正义分为家庭正义和政治正义。关于公正原则主要有两方面,其一,城邦政治法律制度原则。其二,作为个体正义美德原则,即人们从内心自觉服从和践行这些规则时,社会正义方能有效实现。亚里士多德正义观充满了内在矛盾。他的正义观,不仅为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础,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也具有一定启示。我们应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战略方针,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扩大中产阶层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1.
文化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中的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它的性质是由文化领域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职能和客观地位决定的。迄今为止,对是否应把文化经济学看作科学的对象,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例如,M.麦列克写道:“文化领域中确保文化事业发展的具体经济活动,是文化经济学的对象。”M.康特拉也肯定地指出,应把“相对于文化而制定并生效的经济规则体系”,叫做文化经济学。按B.苏尼克的看法,文化经济学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确定文化部门发挥职能的外部和内部经济条件,详细制定  相似文献   

12.
南希·弗雷泽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在北美的代表人物,她通过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借鉴、质询和重构,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反规范正义”理论。她认为在多元性公共领域的背景下,当代正义理论是经济、文化和政治三重维度的辩证统一,与之相对应,正义应该包括再分配正义、承认正义和代表权正义。在正义主体的问题上,她认为在传统的威斯特伐利亚框架外,存在一个跨国公共领域,因而正义应该具有跨国性。关于怎样实现正义,弗雷泽的方案是建立一种具有对话性和制度性的全球民主制度。她的正义理论既具有理论价值,也充满现实意义。它既为我们理解正义开启了一个新的公共领域视角,在某种意义上拓展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又为时下我国维护和构建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这篇文章是研究经济理论的一种尝试。研究的方法将采用人类学的文化概念;最后将提出经济学是一种文化系统,特别要指出,它是一个神圣的文化系统。为了表述这个观点,首先有必要对作为符号和其他含义的创造性和历史上传播系统的文化的概念进行概述。1871年,E.泰勒曾系统地提出人类学的文化概念,他称之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和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形成的其他能力和  相似文献   

14.
法律解释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关系是法律解释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理论问题,在唯物主义思想观的统治之下,我们似乎愿意承认法律解释的客观性,尽量避免法律解释的主观性.学界诸多学者高呼拯救法律解释的客观性,更愿意遵循严格的形式逻辑,担心过分强调法律解释主观性会让法官变得专断.事实上,法律解释过程中是无法达到理想的客观,法律解释的主观性是无法回避的,作为法律解释主体的人也永远无法摆脱主观性的宿命.在人本主义法学日渐兴起之时,法律解释主观性被认知并得到良好的规范可以实现法律的实质正义,可以避免被形式正义的严格逻辑所困惑.从语言、利益衡量、解释方法的路径分析,法律解释无法回避的主观性昭然若揭.在一定程度上法律解释是绝对主观性与相对客观性的结合体.  相似文献   

15.
在价值哲学与宗教哲学的对话中,拉德布鲁赫提出了“超越制定法的法”。相对主义对于任何见解都是宽容的,但是,对于妄称自己系绝对真理的观点,则是不宽容的:法律的理念乃是正义,而正义则是实现人类的平等。在制定法律之时,如果完全没有追求正义,并有意识地对构成正义核心的平等予以否认,这样的法律就只不过是一部恶法。对存在于“超越制定法的法”的背后的自认为的“神法”,是允许存在怀疑和信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纳粹法、日本殖民地统治法等都应被评价为“制定法的不法”。  相似文献   

16.
如今登报征婚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怪了。那么,世界上最早出现征婚广告是什么时候呢?据说早在169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则征婚启事就在一家英文刊物上出现了。开征婚先河的是位男子,他不乏绅士风度,温文尔雅地写道:“一位年约30岁的绅士,财产丰厚,愿征一位拥有3000英镑财产的年轻淑女为偶。”此后,征婚广告便在世界各地陆续出现。征婚广告和其他一切开放的新事物一样,免不了遭到阻碍和误解。1727年,一位名叫海伦大莎的英国妇女,在《曼彻斯特刊》上登了征婚广告,声称要找一个  相似文献   

17.
以罗尔斯为代表的分配正义性讨论不但在学术界引起了高度重视,而且在社会其他领域特别是政治领域也形成了很大影响,然而随着正义问题探讨的深入,人们逐步认识到分配正义性概念本身的不足及论证程序上的缺陷.为了给社会正义论证寻找新的途径,从事政治哲学研究的德国哲学家赫费提出了"交换正义"以作为正义论证的一种新选择.他在理论上进行细化,把正义概念分成三层次四类型;在论证中援引了一些新资源如劳动理论;而在结论方面解决了一些分配正义遗留的问题,如正义的来源、政治的道德维度以及代际正义等.  相似文献   

18.
田海林 《唐都学刊》2011,27(3):41-43
一、政府的公共性与公共政府的历史要求 (一)公共性是政府的本质属性西方政治学家对政府公共性的历史讨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城邦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正义,“我们在建立我们这个国家的时候,曾经规定下一条总的原则。这条原则或者这一类的某条原则就是正义”,正义即“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自己分内的而不干涉别人分内的事”(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54页)。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的精神及其命运”是黑格尔早期思想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性文本.通过对康德法哲学的批判,黑格尔在这部手稿中提出了同一哲学的最初构想,明确了自己后来哲学发展的根本原则.黑格尔指出,康德的法哲学跟他的道德哲学一样,不是自由的实现,而恰恰是以一种看似合理的方式导致了新的对立和人的自我分裂.受益于荷尔德林关于“判断与存在”的讨论,黑格尔提出了自己不同于康德的正义观和对法的理解.犯罪与惩罚的关系不应该像牛顿力学里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因为这样的法律和惩罚相对于犯法者将永远是一种异己的力量;相反,真正的正义体现为犯法者在命运中与异己力量的和解,这是对源初的统一性的恢复.因此,法律是客观理性的自我实现,而不是对非理性的压制,而这一包容差异和非同一的新的理性观也成为黑格尔成熟时期体系哲学的滥觞.  相似文献   

20.
张文喜 《学习与探索》2023,(11):17-23+2
当代主流政治哲学对正义(公平)概念的建构,既是对商品交换价值的盲目崇拜,也是对那种无言的、感性的实践世界源泉的封锁。基于历史原则和现实原则,马克思从对正义信条的经验辩护转向了正义的拟喻性本质,将时代正义概念的谬误起源,聚焦在正义想象和正义理论对财产主题的关注上。马克思财产权批判的思想价值在于指明了正义观念在资本主义时期的基于较低层次经验知识“内涵”,也就是有关商品价值形式所建基的法、道德的一般理论。现代人们表达这种思想的法律、道德概念或术语都有一个掩盖剥削的外在化的发展历程。对于正义、公平的含义,应当在比主流政治哲学所主张的现实得多的范围内加以把握,在应然世界和实然世界的矛盾澄明中,摆脱关于神圣化正义论之哲学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