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楔子 我死之前,留下的一句话,是诅咒:我不负君,君竞负我,心碎肠断,万念俱灰。我死之后,必成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 我死之后,有一黄衫男子,时常来我墓前,点一支香,饮一壹酒,泪如雨下。  相似文献   

2.
大勇 《现代交际》2002,(4):12-13
小时候一提“清明节”,总是跟祭扫烈士墓联系在一起。站在墓前,想像着长眠在地下的烈士,总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惆怅和对死亡的莫名的恐惧。 其实人的死亡和诞生一样,都是天地的造化,自然而然的事情。古时候,人有等级区分,就连对死的提法也不同,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缘,庶人曰死。对死的通用别称更多,如“气散”、“数尽”,如阴阳家所说的“就术”、“星殒”,道家所说的“返真”、“登遐”,佛家所说的“溘然”、“涅 ”等等。此外,死因不同说法亦不同,英年早逝叫“夭折”、“夭昏”,享年高寿叫“寿终正…  相似文献   

3.
麻将摸到死?翁妙周白雨村有个余某,年过古稀,整天整夜守着麻将作乐。去年「月的一天晚上,他口喊碰九索,身倒麻将桌,一命呜呼。人固有一死,但死在麻将桌下,实不光彩。类似事例,我耳闻目见的就有m个。唉,世人怎当不戒!麻将摸到死?@翁妙周...  相似文献   

4.
向死而在     
死亡,其实离我们每个人很近。家人的遭逢以及社会的变故都可能让死亡直接或间接降临在我们面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真正的哲学其实是练习死亡。中国的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其实,反过来,未知死,焉知生?又何尝不是?!于我们而言,死其实是一个大限,我们的生活因为死亡的存在而折射出截然不同的意义。这可以进一步解读海德格尔所言:向死而在。  相似文献   

5.
曹丹凤 《现代妇女》2014,(7):349-349
本文通过介绍苏格拉底其人及思想,突出苏格拉底之死,他留给我们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并阐述了苏格拉底之死所昭示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微博     
《炎黄世界》2013,(1):26-27
1十年生死两茫茫 @崔永元:十年生死两茫茫,百度兴,谷歌亡。三六零出,卡巴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推特死,脸书墙。人人开心忽还乡,马化腾,山寨王。淘宝亲,高朋新,街旁跟着拼。论坛靠色狼,百合帮上床。导航网,已无常,全靠微博忙,纸媒泪千行。  相似文献   

7.
斯大林之死,肯定是震惊世界的。50年后关于斯大林之死的最新披露与分析,更让人感到震惊,让人感受到那个特定时代政治社会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8.
桂林医院奇猝死 不止一次为了母亲的死因不明,我和孝慈相对唏嘘。 最初感受到母亲并非自然死亡,是在外婆告诉我们身世的那晚。 我流着泪追问外婆,母亲是怎么死的?外婆难过得直摇头,只重复地哭着说:“……你们娘死得好惨哟!死得好惨哟……”  相似文献   

9.
镜杀     
落花 《现代交际》2009,(6):56-57
孙畅死了,在我家。 她是被割喉而死的,警察说,凶手用的应该是锋利的手术刀。孙畅的咽喉处,有微微张开的小嘴相仿的伤口,因为失血过多,惨白惨白。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月31日的NHK纪录片《无缘社会——“无缘死”3.2万人的冲击》播出后,一时间在日本引起广泛讨论,无缘社会中的“孤独死”更是给人们心灵带来巨大冲击。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只有了解日本社会孤独死的现状、产生原因、日本社会对此采取的应对措施等,才能为我国老龄社会建设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1.
记得鲁迅先生在一篇题名为《死》的杂文里说过,中国人过了五十岁,就会想到死的问题。大概那个时候鲁迅正在病中,“死”这个魔影开始侵袭他了。我们乡间又有句俗话:“人老三不贵,贪财怕死不瞌睡。”也说到了死的问题。可见中国人无论智愚贤不肖,在这个自然规律面前,都有其共识与同感。让我渐渐意识到自己临近老年的标志,是在我接受的信件里,喜庆帖子越来越少,而讣文却越来越多。这些讣文的主儿大多是我的同代人和比我年事稍长者,  相似文献   

12.
话说老人的“死”李荣前不久,我的邻村有两位古稀老人死了,一死于投水,一死于服毒,死得凄惨,令人嗟叹。眼下,这条黄泉路,在一些老人心里似乎不再视为畏途,反成了解除痛苦和摆脱烦恼的通道。有人走了,有人准备走,也有人开始倾而斜之。对于老人这般非常的选择,人...  相似文献   

13.
颖子 《老人世界》2014,(12):43-43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他的著名文章《为人民服务》中,对张思德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且引用了汉代司马迁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充分肯定了张思德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重于泰山”。于是,“重于泰山”这个千古名句,更为全国人民所熟知和念诵。便也有不少人这样问:泰山到底有多重呢?  相似文献   

14.
卡扎菲之死     
坚持了7个月之后,卡扎菲终于死了。虽然许多人都知道,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的内部权力斗争才刚开始,但仍然忍不住要为卡扎菲之死欢呼。,毕竟,很长一段时间里,卡扎菲都是一个刺儿头,麻烦制造者。所以,《华尔街日报》直接称之为“怪人、恶人”。  相似文献   

15.
李艳 《现代交际》2013,(12):36-36
在详细调查《史记》七十列传的基础上,对其出现的结果补语进行分析探讨,充当结果补语的有动词“死”“破”“毕”等。结果补语“死”出现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导刊》2012,(5):51-51
“孤独死”作为日本媒体在20世纪80年代推出的一个新的社会学词汇,至今尚无明确定义。一般来说,“孤独死”是指独自生活的人在没有任何照顾的情况下,在自己居住的地方因突发疾病等原因而死亡的事件。  相似文献   

17.
李世祥 《老年世界》2008,(24):44-44
编辑同志:你们好! 看了贵刊第20期“大众视点”栏目内吴玲的《少些折腾老人的“死规定”》的文章后,双手赞成。我也觉得这样的“死规定”应该早日寿终正寝,见鬼去。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法制建设的逐步健全,对于经济犯罪是否仍然适用死刑已成为法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即将出台的《刑法修正案(八)》又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犯罪“免死”前进的步伐,文中试从四个方面浅析经济犯罪“免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坚韧顽强,不怕困难,体不服病,病不服重,人不服老,老不服衰。他的主要论述是:“人哪有长生不死的,古代帝王都想法去找长生不老、不死之药,最后还是死了,在自然的生死问题面前,皇帝与贫民都是平等的。不但没有长生不死,连长生不老也不可能。有生必有死,生老病死新陈代谢,这是辩证法的胜利。人如果都不死,那孔夫子现在要活着该有2500岁了,那世界上该成个什么样子了。我看人能活到100岁也不那么容易。只长寿不健康又有什么好处?要又长寿又健康才好,要老有所为嘛。”他还说:“不要使人养尊处优,只想吃好、穿好,…  相似文献   

20.
旧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 猪壮了挨刀,一死。人出了名,也一死,烦死。 电影《甲方乙方》中那位女明星,就是因为出了名烦恼,才千方百计地想过普通人的生活;平凡、清静,如一株草.自生自灭;如一粒尘,飘哪儿算哪儿。但是,也难。这才有了后边不惜下降身价,恢复明星生活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