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足宋代石窟在中国北方石窟衰落之际崛起,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对大足宋代石窟的观照过程,也是了解宋代民族文化及其宗教文化发展轨迹的过程。宋代文化精神和佛教的世俗化、佛教民间信仰的观音、地藏、十殿阎王以及宗教雕塑程式的突破等,构成大足宋代石窟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
大足石窟从初唐到明、清、民国1030龛窟5万余尊图象,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中国佛教发展与儒、释、道三教融合的进程。它与中国佛教的“世俗化”“人间化”总趋向是吻合的。特别雕刻于南宋孝宗淳熙六年至理宗淳佑九年(公元1179—1249年)的宝顶大、小佛湾石窟,充分表明了这一特征。宝顶山造像,密宗特多而又“几乎将一代大教搜罗毕尽,凡  相似文献   

3.
8月8日,在四川省社科院召开了“四川石窟艺术研究”座谈会。会议由“四川石窟艺术研究课题组”负责人谭洛非副院长主持,参加会议的有课题组成员,并特邀院外专家省博物馆王家佑研究员,省教育学院龙晦教授,省文物处处长、考古研究所所长肖宗第副研究员参加。会上对我院“四川石窟艺术研究”课题组成立以来6年的成绩,作了充分的肯定。听取了专家们的意见,对下一阶段的组织与研究工作提出了初步设想。会上专家们对课题组的组织结构、人员配备、研究方向、具体步骤及措施都提出了许多宝贵意  相似文献   

4.
1992年11月5日至9日,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文化厅、重庆市文化局和大足县人民政府联合发起、主办,并由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四川省社科院大足石刻艺术研究所具体承办的四川石窟艺术研讨会暨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第三届年会在大足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全省各地的专家、学者、文物工作者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共100多人出席了会议。这次研讨会是第一次关于四川石窟艺术的学术研讨会。目的在于检阅近年来四川石窟艺术的研究成果,交流这方面的情况和经验,探讨四川石窟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艺术特色,以及它在四川古代政治史、文化史、经济史、宗教史、思想史、民俗史和科技史等诸多方面的价值,在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中  相似文献   

5.
石窟艺术在佛教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国的石窟艺术博大而精深,渊远又流长.从公元二世纪开窟算起,至明清小规模的开凿、重修,佛教石窟在我国有千余年的发展历程.这一点是印度佛教石窟望尘莫及的.要了解中国的佛教石窟艺术,有必要谈谈中国佛教石窟艺术之源头──龟兹石窟艺术.(-)黑格尔认为:“宗教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或是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可见,宗教艺术的产生是出于自身宣传与发展的需要.佛教石窟艺术概不例外.大约公元前六世纪至前五世纪,释迎牟尼在印度创立佛教.公元前一世…  相似文献   

6.
《中文信息》2008,(1):22-23
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位于四川大足县龙岗镇。1952年11月,成立大足县石刻保管所,1953年更名为大足县文物保管所,1984年在此基础上成立博物馆。藏品主要是密布全县的摩崖石刻,时间起于初唐、经五代、两宋、明全清,共有龛窟1030个。  相似文献   

7.
西夏石窟艺术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石窟的调查和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当时有关专家从莫高、榆林两窟中,初步认定80多个西夏窟,并进行了分期。20世纪70年代以来,又在河西走廊的安西东千佛洞、武威天梯山、酒泉文殊山、肃北五个庙、景泰五福寺等地的石窟,以及宁夏银川山嘴沟石窟、内蒙古鄂托克旗百眼窑石窟,相继发现了西夏洞窟和壁画。而在这些石窟中,安西东千佛洞,是仅有的开凿于西夏时期的石窟。这些发现和研究成果,大大丰富了西夏石窟的内涵。但在诸石窟中,仍以莫高、榆林两窟的西夏洞窟数量最多,壁画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本文除重点介绍莫高、榆林两窟中的西夏洞窟外,对安西千佛洞等部分石窟也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正> 由济南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山东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和《文学评论家》编辑部联合召开的李心田作品座谈会,于9月20日在济南举行。济南军区、山东社科院、山东省文联以及山东大学、山东师大等单位的40多人参加了会议。李心田是我省著名的部队作家。他从五十年代起就开始发表作品,他的《两个小八路》《闪闪的红星》  相似文献   

9.
《社会科学研究》编辑部同《光明日报》理论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编辑部、《近代史研究》编辑部和《中国史研究》编辑部于1986年十月十日在北京联合召开有关史学理论座谈会,来自京、津、川、皖等省市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就我国史学界当前所普遍关心的一些史学理论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88年11月23日,广西美学学会在广西社会科学院举行会员座谈会。范阳会长主持会议。会议内容:(一)黄贯群副会长传达第三届全国美学年会及学术讨论会概况和内容;(二)交流和讨论我区美学理论研究现状及今后研究方向等问题。黄贯群同志说,今年全国美学年会有三个特点,一是会议的民间性;二是进行方式的的“自由式”;三是选举学会领导班子的民意性。会议反映了许多有关美学理论的新学说、新观点。如在基础理论方面,已不局限于主观论、客观论、主客观统一论的争论,各自都致  相似文献   

11.
大足,唐乾元元年(758年)始割合州巴川县绶仁乡地与昌州同置。光启元年(885年)徙昌州来治,至宋末州治未再迁徙。按大足石刻的始凿年限,有文可征者是在徙昌州治大足的第七年(892)年,刺史韦君靖以北山为中心“维龙岗山建永昌寨”的同时,在寨内(今北山石窟佛湾)开凿出北方天王、千手观音等窟为始,经五代,到北宋元丰至南宋淳祐的近二百年间里达到高潮,今存的宋代石窟多在此间凿造。  相似文献   

12.
古西域重镇龟兹是传承东方佛教文化的关键节点,龟兹石窟是新疆西域文明的见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印度、希腊、罗马、波斯和中原文化为一体,具有浓郁的新疆地方民族特色。龟兹艺术反映了新疆西域文化和社会的变迁,极具地方特色,其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人文气质和宗教信仰具有强烈的西域民族特色,是当代中国原创动画重要的灵感来源,可以为动画从业者提供大量的创作素材。  相似文献   

13.
汤显祖是伟大的戏剧家,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当时人认为他“所著古文词,直可与同叔、介甫二公,并寿千古” (陈石麟);古近诸诗,“明兴以来所仅见者矣”(帅机);“名蔽天壤,海内之人以得见汤义仍为幸”(邹迪光)。在“四梦”问世之前,他早已是一个蜚声文坛的诗人。“四梦”问  相似文献   

14.
10月9日,本刊编辑部在大足县与大足石刻博物馆部分同志举行了座谈。参加座谈的同志有大足石刻博物馆馆长郭相颖、副馆长陈明光等同志。副县长曾祥昆、县委宣传部长龚智等同志也参加了会议。会中宾主双方就“大足石刻与巴蜀文化”议题交换了各自的看法。会上提出了一些对大足石刻透视的新角度、新观点。通过交流,与会同志认为:大足石刻艺术是巴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古代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楚文化、以及外来的佛教文化有机地结合和创造性地再现。大足县石刻分部很广,但其精品集中在宝顶山、北山、南山、石纂山、石门等地。其中  相似文献   

15.
以宝顶山大佛湾石刻群为代表的大足石刻,是规模宏大的"两宋世风俗画迹",铸造了极为可观的世俗生活美的壮丽景观,当世民众尤其是北、南两宋时期的丰富社会生活十分直接地进入到了诸多无比辉煌的石刻画面的构筑之中,使其内在的思想意识"润物细无声"般地实现了感化信众们灵魂的目的.大足石刻可谓前此石窟艺术世俗生活美创造发展的集大成作品.  相似文献   

16.
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辽宁省文化局艺术处、辽宁省演出公司,前不久联合召开了艺术经济学学术讨论会,讨论了艺术经济学是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和范畴是什么?怎样开展好这一新学科的研究工作? 到会同志一致认为,艺术经济学,不管你是否承认它,它都是客观存在于艺术生产的实践中。一些多年担任文化和艺术表演部门领导工作的同志,回顾三十年来的经验教训,深有感触地谈到,艺术经济学方面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是时时接触到的,只是很  相似文献   

17.
朱英荣 《学术探索》2013,(5):125-133
龟兹石窟文化不仅是龟兹民族的文化成就,更是古代新疆少数民族的文化成就。对龟兹石窟的研究表明,无论是从历史文献记载还是出土文物实证来看,以西汉中央政权在新疆设立西域都护府为标志,新疆从行政区划上便已列入我国中央政府的管辖区域,成为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同时,研究还表明,古代新疆文明是在以佛教为主导并融合其他多种宗教文化的基础上共同创造出来的,与佛教文化相比,伊斯兰教文化在古代西域地区是一种晚来的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18.
由四川省当代史学研究会发起的“青年史学工作者首届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四川大学举行。来自省内各地以及京、沪、穗等地的史学及自然科学的青年工作者约9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70余篇。在讨论中,代表们围绕下列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史学研究的现状要探讨史学理论与方法,首先面临对目前史学  相似文献   

19.
响堂寺石窟,位于邯郸市的峰峰矿区,分南北两处。南响堂寺石窟,在临水公社纸坊村西北、滏阳河左岸的鼓山之阳,西南与古“磁州窑” 的“彭城镇”相望;北响堂寺石窟,在和村公社东庄村正东、董家庄东北的鼓山天宫庙峰的山腰,西北隔洺河与武安县磁山村著名的“磁山文化遗址”相望。两处石窟相距三十里。 两处石窟皆始建于北齐(公元550—577年),隋唐至明,又有续凿。现存共16个洞窟,大小造像四千三百余尊。两处石窟是研究我国古代佛教石窟雕塑艺术、古代建筑和书法的宝库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由龟兹壁画中反映的"嫠面"图像与不同地区反映此内容的图像进行比较,运用图像分析法,由图像志到图像学层面透析了粟特艺术与其他艺术在龟兹共存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