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而进行的活动,但社会工作没有统一的模式,从世界各国的实践看,不同的民族、国家和社会形态有着不同的社会工作模式和体系。具体到我国而言,专业社会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而我国有自己特殊的国情,必须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体系。尤其是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背景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体系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独生子女家庭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效应刘倩一、当代家庭模式的转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家庭规模会逐步由大到小,家庭结构也会逐步由复杂到简单,这是家庭演变的规律。但一般情况下,这个过程往往比较长,变化速度往往比较缓慢。中国的计划生...  相似文献   

3.
杨上广 《科学发展》2010,(11):90-96
在对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方式演化规律及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和结构转变研究回顾的基础上,探讨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困境及未来可能的模式转型和政策选择。同时,根据理论研究和实践调研结果,提出基于宏观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和国情变化背景下,未来企业可能的一些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美国是一个以殖民地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国家,它不存在从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因此它成为现代化发生学上较为“独特”的类型。尽管中国国情与美国不同,但追溯和研究美国现代化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对中国这样后起的“追赶型现代化”国家具有特殊价值。对美国现代化的成果和经验进行多元的选择和理性的借鉴,结合自己的国情,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必会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政治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和西方思想史中,将政治放在广泛的社会背景中加以考察的学说和方法源远流长,并有着丰富的内容。但现代意义上的政治社会学的产生是现代社会中政治与社会各领域日益广泛和深入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必然结果。社会学体系的建立及长足发展为之开拓了研究领域,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研究方法,而政治学自身的发展与变革——对人类生活及社会现实的强烈关注,直接促成了政治学与社会学的结合。作者认为,政治社会学在当代发展的基本态势和趋向表现在以下方面:1.从社会结构、社会矛盾出发研究政治权力;2.从社会关系、社会背景出发研究政治主体;3.从社会文化出发研究政治文化;4.从对社会现代化过程的比较分析出发研究政治秩序与稳定;5.从考察社会分层与结构的变化出发研究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信息化的时代里,学校教育的理念也更加与时代发展的趋势接轨,现代化的新型教育理念也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规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影响下,高职数学教学也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如今,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信息化的阅读和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模式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职数学教学也要转变教学模式,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有机融合到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文本基于高职数学教学的实践发展趋势,分析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支撑下,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变革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社会,家庭和家庭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从家庭模式的角度看,一方面是家庭小型化了,出现了以核心家庭为主的局面,另一方面,在家庭之间又形成了现代家庭网络。这种以小为主,小中有大的特点正适应了现代家庭生活方式的变革和要求。 所谓“家庭网”一般是指有亲属关系的家庭之间所组成的社会网络,就多数情况而言,  相似文献   

8.
市场因素下的“共产主义小社区”———对中部中国一个村庄社会结构变革的实证研究刘倩本文描述分析了一个独特社区———南街村。在中部中国一个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村落,社会经济的崛起、社区生活及文化模式的特征诸方面都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作者认为,类似的社区在发...  相似文献   

9.
划时代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开始大踏步地向现代化迈进,随之引发了巨大的社会结构变迁,实现着向现代社会结构的整体转型。本文就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结社”作为人们的一种组织活动形式,对社会分化与整合产生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并成为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重要现代化要素等作了一一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为分析中国社会救助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本文从社会治理现代化和社会政策变迁的维度研究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余年社会救助实践,分析了中国社会救助的发展历程、行动原则和实践逻辑。认为,建党百余年来,社会救助在发展阶段、实施条件和政策理念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巨变。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社会救助实践,不断推进社会救助的时代性回应、革命性变革、适应性调整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社会救助现代化道路,体现了中国社会救助人民性、保障性、民生性和法治性的发展要义,展现了在社会历史巨变中国家治理和社会建设的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世界各国现代化水平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现代化是各国追求的目标,它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综合体现。虽然各国现代化起步的时代背景不同、自然条件不同,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模式和步骤也各不相同,但最终的目标是相同的,现代化的最终目标都是要达到经济、科技、社会的高度发达,以及以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的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 为了全面、系统、准确地分析各国现代化的进程,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根据社会发展、现代化理论提出了各种指标体系,进行科学的量化。例如美国社会学家埃斯蒂思用36个社会指标组成社会进步指数,对世界124个国家作出了定量评价,评出中国居世界70位左右。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文发展指数”和“生活质量指数”,在世界评价中中国被评为60多位。现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是美国现代化问题专家阿历克斯·英克尔斯60年代在亚洲、非洲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国家与地区以及中国不同阶段艾滋病社会预防模式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艾滋病的污名化、对边缘化人群的否定性裁决(惩处)、采用传统公共卫生的强控制手段以及公民社会发育迟缓等因素,构成了艾滋病社会预防模式有效建构的根本障碍。在国际上,控制艾滋病由升到降的时间,澳大利亚用了5年,病势凶猛的美国用了14年,经历曲折的泰国用了12 年。而病例出现最迟,有大量国际经验可以借鉴的中国已经20年了,艾滋病流行的上升势头却丝毫未减。中国要采用最有效的措施和最合理的社会经济成本控制住艾滋病的流行,必须改变策略,建构一个结构简单、功能健全、国家-公民社会-国际社会有效合作的模式。这一模式对传统的公共卫生控制理念是一种挑战,也是今天世界各国所普遍面临的一种治道变革。近20年的时间里,中国艾滋病社会预防模式的建构经历了几个复杂的历史性转变。研究发现,这种建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张伟  叶政 《现代交际》2023,(3):9-18+121
马克思和恩格斯大量使用“现代”及其相关概念,蕴含的现代性思想总体上有三重维度:第一,在历史的坐标中“现代”类似“当代”,而“现代社会”和“现代国家”主要指当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和国家,即现时意义上的历史内涵;第二,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批判,即现存意义上的批判内涵;第三,基于唯物主义历史观肯定现代化在发展意义上的实践方向,并从行动意义上提出主体性和主动性的实践要求,即现实意义上的实践内涵。三重维度也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当代启示,即在现时性上紧跟最新现代化的趋势,批判和扬弃现存的现代化模式,并在实践中将中国式现代化展开为现实。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现代化错失机遇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察中国社会现代化历史时 ,我们发现中国有多次现代化发展的机遇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中国错失了这些历史机遇 ,与现代化失之交臂 ,在世界现代化大潮中一再落伍。因此 ,探究影响中国社会现代化错失机遇的种种原因 ,为我国当代社会现代化实践提供历史借鉴 ,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化是囊括了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特殊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 ,中国是一个后来者。中国是在世界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 ,在早发现代化国家的侵略下 ,被迫开始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因此 ,我们要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社会现代化错失机遇的原因 ,就必须把它置于世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论现代化的时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文中,作者认为,现代化是整体性的,是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一场全面性变革过程。但在实际的现代化进程中,不可能将现代化的各个方面同时推进,从而现代化在不同方面、不同因素之间,在时间上就形成了一种先后不同的序列关系,即现代化的时序模式。作者从政治的先决条件、经济起飞与政治整合的时间问题、经济现代化的延滞问题、社会与文化变革问题和城市化问题五个方面分析了现代化时序模式的主要差异;作者还从起点条件、危机与挑战出现的顺序、示范效应和现代化策略等方面探讨了影响现代化的时序模式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本刊自创刊以来一直坚持的原则之一。自1993年第6期《社会学研究》发表了刘崇顺的《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机遇及其他——张琢同志“九死一生”理论初探》及张琢的《答刘崇顺同志》两篇文章以来,关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起点以及与此相关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作者所持观点与已发表过的几篇文章之见解均相异,认为,中国前现代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组织以及人口、城市、儒家文化体系构成了一个具有强大顽固性和坚韧性的巨大壁垒,在这一壁垒中,任何根本性的变革都不可能发生。社会学与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有助于学科的发展,但是在这种相互渗透的过程中一定要尽力廓清学科间的界限,这是本刊的研究领域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阿拉伯国家现代化历程中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始于17世纪的阿拉伯国家现代化历程有若干显著特点,如外源性的现代化道路、鲜明的伊斯兰特色、急剧的跳跃性变革、二元性的结构模式、多渠道的发展模式和连续性的宗教传统变革等几方面.正确分析这些特点,对我们理解阿拉伯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阿拉伯国家现代化历程中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17世纪的阿拉伯国家现代化历程有若干显著特点,如外源性的现代化道路、鲜明的伊斯兰特色、急剧的跳跃性变革、二元性的结构模式、多渠道的发展模式和连续性的宗教传统变革等几方面。正确分析这些特点,对我们理解阿拉伯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于1994年11月7日~10日在北京大学组织召开东亚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学术讨论会,来自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美国、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就东亚向现代化世界转变的历史进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讨论与交流。 一、审视东亚现代化的新思路 本次学术讨论会在理论研究方面的突出建树主要表现在诸多研究都注重将东亚的变革置于近代以来世界大变革的总进程中,将东亚一国、一地的发展置于这一地区整体变迁中加以考察,从而产生了一些审视东亚现代化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等级制度无法将现代社会团结在一起,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也没有一种共同的世界观或者宗教可以再将现代化的功能迥异的社会凝聚在一起。要想应对这些挑战,就必须建立和加强市民社会之类的组织。从某种程度上看,市民社会是介于国家与市场之间的“第三领域”。它是自主行为的市民开展公开交往的一个空间,同人们生活世界的敏感性紧密相联,它相对于各种诸如以权力和金钱作为调控媒介的政治和经济的功能性亚系统具有相对的自治性。市民社会在社会、文化和生态领域构成国家的一个重要补充。此外,市民社会持批评态度,从而成为非常必要的对国家进行监督的机构和指明方向的变革力量。因此,必须确保市民社会得以发生、发展所需的条件,以促进这个领域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能够发挥义不容辞的作用。此外,我们要求促进市民社会,并不只是市场和国家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