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由于非合作的机动多目标相对于雷达射线的姿态是时变的,而且目标间可能存在相对运动,给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成像造成较大的困难。当多目标间存在相对运动时,直接利用常规补偿方法通常得不到满意的结果。该文建立了目标相对运动的模型,分析了相对运动对成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相对运动补偿算法。该算法对存在相对运动的目标在距离上利用Keystone变换进行分离,提取相对运动目标的回波,分别利用Autoclean算法进行运动补偿。模拟和实测数据的成像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实现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处理的并行算法。该并行算法能有效地实现SAR成像处理的方位压缩和距离压缩的并行处理,因而使SAR的成像处理速度得到较大的提高。理论分析和计算机网络的测试结果表明,该并行算法的并行度和效率都较高。  相似文献   

3.
旋转目标RCS的二维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标量克希霍夫积分定理分析了旋转目标RCS的二维成像问题,获得在双天线测量系统中成像剖面包含从雷达到目标的轴线和成像剖面垂直于收发天线的联线。收发天线的联线与成像剖面垂直时可得到目标RCS的二维成像;当收发天线联线与成像剖面平行时仅能得到目标RCS的一维成像。该结论为旋转目标RCS二维成像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大脑皮层成像的一种新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脑皮层成像技术是近年出现的较有前景的脑电三维成像方法。本文通过对其成像过程物理实质的分析,提出了新的成像计算公式,使计算过程得到简化,计算精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磁声电成像(MAET)是一种新型生物医学成像技术,结合了电阻抗成像高对比度和超声成像高分辨率优势,是一种有望获得高质量图像的生物电阻抗成像方法。该文建立了二维磁声电正问题和逆问题的数学模型,推导了基于互易定理正逆问题理论公式,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二维模型电流密度和电导率分布的图像重建。对超声探头焦斑大小和扫描步长对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焦斑大小决定磁声电成像的横向分辨率,扫描步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激光成像雷达动态畸变问题,分析了雷达的目标成像;根据雷达载体六个自由度的运动产生畸变的机理,分别对机体每个自由度的运动引起的畸变进行了仿真研究,给出了二维平面目标或三维地面目标成像失真的仿真分析结果,这些结果对各种类型畸变给出了形象直观的描述。研究畸变的仿真软件对各种应用背景的激光成像雷达,研究和分析其修正畸变的需求与必要性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就激光成像的成像方式而言, 激光干涉仪成像比其他的成像方法有显著的优点。介绍了激光干涉仪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实验室的初步实验。研究工作证明, 激光干涉仪成像在原理上是可行的, 并有可能成为激光成像领域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8.
根据谐振腔往返一周变换矩阵元素与参考平面位置的函数关系,提出了用几何成像条件分析光频谐振腔的准几何理论的另一种描述方法.  相似文献   

9.
生物医学影像是21世纪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影像学从大体形态学向微观形态学、生物代谢、基因成像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研究集中在分子成像、功能成像、细胞成像和基因成像等方面。分子成像基础研究的工具有基因重组技术、X线晶格成像、快速物质波谱分析、计算机和机器人技术。发展和测试体内特异性分子成像。PET、SPECT、光学成像及显微CT/MRT/PET/光学成相等,适用于分子、基因的显像和定位。结合微创性操作的影像指导技术,指导病变的治疗和检测。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即在疾病的功能性障碍发展早期识别病变,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愈来愈多的使用创伤性小,精确度更高的成像技术以及影像指导下的手术操作,是研究生命科学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以球谐分析实现脑电信号三维映射成像的基本理论和相关计算方法,并用仿真算例说明了球谐级数的截断处理。文中最后例举了用该方法对两个深层源的成像效果,显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压制随机噪声是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大多数去噪技术都不同程度存在去噪效果差、易损伤有效信号等问题。利用经验模态分解可将信号自适应地分解为不同特征尺度固有模态函数的优点,及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滤波方法对噪声的依赖性较小且适合于低信噪比信号去噪的优势,构造了一种经验模态分解与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相结合的新的去噪算法,该算法很好地实现了地震有效信号与随机噪声的分离,有效提高了地震数据信噪比。将该算法应用于仿真实验和实际地震数据处理,结果都表明该方法明显优于常规经验模态分解去噪效果。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以房屋普查数据为震害影响因子的震害预测方法.以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层数、高度、建设年代、用途、现状质量等几个简单参数对城市、建筑物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筑物的震害预测工作.根据震害因子的选取及网络对样本的训练效果建立一个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此模型对震害实例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证明了此模型的实用性.利用房屋普查数据进行震害预测工作为研究快速震害预测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地震勘探中,观测系统的设计对提高采集资料的品质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常规的观测系统设计方案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复杂的地形需求,针对复杂地区提出了基于目的层反射能量二次导数的炮检距设计思路。在地震照明的基础上,构建地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根据观测系统接收目的层能量最大及效率最高的原则,将积累能量和能量导数结合起来,设计最大炮检距。通过对塔西南复杂山地地区实际资料建立模型的模拟实验,推断出观测系统的最大炮检距,为复杂地区的最大炮检距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地震波射线追踪方法中有效计算地震波旅行时及提高计算精度的问题,为克服传统射线追踪算法(即初值问题的试射法和边值问题的弯曲法)的不足,对三维介质模型下的地震波旅行时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更新比率恒定理论及其整合多学科信息建模方法。与传统的整合多学科信息方法相比,概率更新比率恒定理论其假设条件较弱,符合实际,数学推导严谨,且整合多学科信息方法简单,方便将不同来源、分辨率和可信度的信息整合到储层地质模型中。实际应用研究也表明,概率更新比率恒定理论在综合多学科信息方面更具备优势,所建立的模型与地质研究结果匹配程度高,抽稀检验结果表明其预测精度更高。为油田开发后期多学科信息综合建模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文献[1,2]中提出过一种基于 DM(LDM 和 ADM)序列的 DFT 实现方法,与常规的 PCM 处理方法相比较,它不需要使用模数变换器和乘法器,从而简化了硬件设备量,降低了成本,而其信噪比与 PCM 处理结果相一致。本文在笔者以前研究的模拟分析基础上用硬件实现基于 DM的 DFT 实时处理。文中采用 ROM 来存贮各个系数值。本法具有速度快、硬件结构简单的特点,但由于ROM 存取速度的限制,目前还只能用于对语音、地震等信号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对辽西凹陷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层序划分以寻找岩性地层圈闭,由于地震反射特征在地震资料上表现不明显,层序界面识别困难,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运用欢喜岭地区地震和测井资料,借助地震时频分析技术和测井连续小波变换来确定层序界面,建立了该区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地震时频分析技术和测井小波变换进行层序旋回划分是较为可靠和实用的。沙河街组共发育有5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可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  相似文献   

18.
南美洲Llanos 盆地W 油田的Carbonera 组C5 段内部CC5 小层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道砂体与现低幅度构造 匹配,形成了低幅度构造岩性油藏,但是CC5 层砂体厚度薄、横向变化大、非均质性强,其地震预测精度是该区石油勘 探开发的瓶颈问题,直接影响钻探效果。为此,提出了“五步法精细刻画河道砂体厚度”的技术思路:首先,通过地层 切片技术,刻画水下分流河道的展布趋势;其次,应用正演模拟技术建立储盖组合横向变化的地震调谐效应与地震响 应特征;第三,应用叠后高分辨率处理技术进一步改善地震资料的分辨能力;第四,利用频谱成像技术定性预测了砂体 的厚度变化趋势;最后,通过叠后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定量描述CC5 砂体的厚度及顶面构造形态。该技术思路不仅 落实了河道砂体分布,关键解决了砂体厚度定量预测问题,通过在C 井区进行系统的应用,预测结果为探井开发井位 部署提供更详实依据,得到了新钻井W C4F 的验证,由此打破前期认识的局限,发现了新油藏。  相似文献   

19.
一种面向MIMD并行机实现的FFT并行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多指令流多数据流并行机和计算机网络并行实现的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系数矩阵块对角化并行算法。该并行算法的并行度高,且各个并行任务在运算期间不需要互相通信,因而在计算机网络及通信速率和带宽较低的并行计算机上并行实现时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子波处理是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的一个重要手段,该技术的关键是地震子波的估计。根据高阶累积量中保留有信号相位信息的性质,给出了一种基于地震信号双谱的子波估计方法。方法突破了以往对地震子波是最小相位的假设,适应于任意相位的子波,针对不同性质的地震子波,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同时也显示了信号高阶谱技术在地震资料子波处理,提高分辨率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