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位于“九曲黄河”中游的“塞上江南”——宁夏,是我国唯一省级建制的回族自治区,也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被国内外称为“中国的伊斯兰省”。历史上,自元代就有“宁夏行省”的称谓,取“夏地安宁”之意。定居宁夏的回族人民多数为元朝跟随蒙古大军东征的“色目人”后裔,已有700多年历史。改革开放以来,这片古老的黄土高原“旧貌换新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宁夏回、汉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经济社会水平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川区成为富庶的塞上江南,山区脱贫致富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2010年、2000年、1990年和1982年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分析了1982-2010年28年间全国回族人口分布的整体趋势。结果显示:我国回族在流动中显示出越来越集中的趋势;回族人数在东南沿海和华东地区流动的趋势较为明显;东北地区回族人数多次呈现负增长。根据分析,笔者认为导致这一系列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区经济辐射效应下,回族人群比较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武锋  万莉莉 《西北人口》2009,30(5):73-76
本文根据1982年、1990年和2000年三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及200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1982—2005年这23年间的回族人口分布变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回族人口分布总体呈现不断集中的趋势;在西北、西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和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区市,回族人口增长较快;在东北和中部的一些省份,回族人口增长较慢。  相似文献   

4.
马金龙  李录堂 《西北人口》2011,32(2):111-118
回族有着极强经商观念,独特的民族宗教文化与饮食、婚丧、居住习俗等民族特性,这些特性致使回族农民工迁移及市民化与其他民族有所不同。本文从回族农民工进城经商务工、适应城市及市民化的路径出发,阐述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回族农民工迁移及市民化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出回族农民工迁移及市民化的调控策略,从而为促进我国回族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发展融洽的民族关系,构建和谐的市民社会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二、回族人口的分布回族人口经过长期的迁移与繁衍,地区分布独具特点,概括起来即为大分散小聚居的人口分布特点。回族人口的分布可谓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的典型代表。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1.回族人口分布的地域辽阔。回族人口总数虽然只占全国总人口的0.72%,但分布地域却十分广阔。回族人口达10万以上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就达17个,占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相似文献   

6.
回族是我国第二大少数民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其人口在增长、构成和分布等方面都独具特点,对全国人口乃至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回族人口的特点,不仅对制定回族人口今后的发展战略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其它少数民族乃至全国人口的发展都具有借鉴作用。本文拟着重阐述和分析解放以后回族人口的发展与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7.
一、西北少数民族资料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共约649万人。主要居住在西北的宁夏、甘肃、新疆以及河南、河北、山东、云南等省区。回族是以13世纪初叶开始东移来的中央亚细亚各族人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为主,并吸收汉人、蒙古人、维吾尔人等成份,融合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民族。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回民不吃猪肉,不吃一切动物的血和自死之物,不饮酒,这些都是根据《古兰经》的规定而来。目前全国有9个回族自治单位,其中7个分布在西北地区。回族同汉族使用同一的语言和文字。  相似文献   

8.
苏东海  马鑫 《西北人口》2007,28(6):106-112,116
随着回族地区失地农民的增多,失地农民在经济上、文化上、社会生活等方面与城市居民的融合问题日趋突出。能否使失地农民尽快与城市居民融合到一起,不仅仅是个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问题,更是关系到回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大局。作者在进行大量的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回族地区失地农民与城市融合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米泉县,是一个以回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之地。现有回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等十七个民族成份。全县总人口十万零三千余人。其中回族占百分之四十以上。米泉县位于乌鲁木齐以北四十公里,是新疆盛产优质大米的地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回族聚居的宁夏,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失地农民人数连年增加。失地农民的住房问题是失地农民生存与发展中最基本的问题,同时也是党和政府需要下大力气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回族人口比较集中的宁夏银川为例,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分析回族地区失地农民住房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11.
宁夏回族自治区积极推进回族穆斯林人口文化发展,努力将新型婚育文化与优秀的地域民族宗教文化巧妙融合,形成了具有特色鲜明的回族穆斯林人口文化传播体系,促进了回族群众婚育观念转变,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营造出团结、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民族地区人口文化传播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2.
新疆境内回族人口历史,最早可追溯于13世纪,清朝及民国年间为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时期。解放后至今除出现一些间断性的小波动之外,均呈稳步增长态势。新疆回族人口集聚于天山以北,与历史上中央政府制定的政策、移民倾向以及地区工农业、商业、交通发展有关。新疆回族人口聚居于海拔500米以及低于海平面的盆地层带,在聚居于农业区比重较大的同时,还具有在城郊、交通枢纽及水源充足的地居住的独有特点。其人口在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各地人口比例出现变化。其城镇化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但进度极为缓慢。  相似文献   

13.
“亲爱的叔叔、阿姨们,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是日前泊头市西关回族小学女孩常如月在接过泊头市计生局负责人送来的学习用品时发出的由衷感激。像常如月、石颖雪这样在泊头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局关爱下安心在校学习的女孩在泊头市就有100多人。  相似文献   

14.
回族流迁人口城市适应过程研究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翔  王乃昂  程慧波 《西北人口》2009,30(4):105-107
民族迁移者在城市接受城市化和现代化“洗礼”的过程比较一般农民工的适应。由于加入了民族文化、民族侍统与民族意识的变量。显得更复杂、更丰富。成为当前城市面临的焦点问题。由于回族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少数民族。且其有着极强经商观念、民族意识。独特的民族宗教文化与饮食、婚丧、居住习俗,因此关注回族迁移人口的城市适应无疑具典型性和突出的现实意义。从回族迁移人口的城市适应的重要性出发。通过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分析和述评,提出新时期城市化背景下回族流迁人口城市适应过程研究的思路:探讨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包括提取城市适应的关键阻碍因素分析,进行城市适应的多维层面和时序过程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判城市适应的水平。并籍此提出针对性的城市适应调控策略。从而为促进城市民族工作、建立城市和谐民族关系与和谐城市社会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西吉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辖3镇16乡,4个居委会,306个行政村,19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7.5万人,其中:回族25.7万人,占54.3%,是宁夏农业人口第一大县和少数民族聚居县,也是古人所说的“陇中之苦甲天下”的所在地。  相似文献   

16.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发展前景︵1995—2060︶刘全塘︵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北京100872︶宁夏是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西北边远省区,八十年代以来卓有成效的计划生育工作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宁夏妇女的生育水平迅速下降,总和生育率从1980年的4...  相似文献   

17.
移民的文化适应:宁夏吊庄移民的生育观念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华  马伟华 《南方人口》2008,23(2):50-56
以扶贫与保护生态环境为重要出发点的宁夏吊庄移民规划,使居住在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大量回族群众搬迁到了宁夏北部易于得到黄河灌溉的地区。伴随着这样的移民搬迁,回族群众的思想观念必然发生变迁。在移民的各种思想观念中,生育观念的转变体现得最为直接与明显。因此,移民群众在生育观念方面的调适就显得极为重要。移民迁出地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以及迁入地的社会观念、价值标准.都深刻地影响着移民的生育观念。在这些因素中,迁入地城市文化的影响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潘华  马伟华 《西北人口》2008,29(1):42-46
以扶贫与保护生态环境为重要出发点的宁夏吊庄移民规划,使居住在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大量回族群众搬迁到了宁夏北部易于得到黄河灌溉的地区。伴随着这样的移民搬迁,回族群众的思想观念必然要发生变迁。在移民的各种思想观念中,生育观念的转变体现得最为直接与明显。因此,移民群众在生育观念方面的调适就显得极为重要。移民迁出地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以及迁入地的社会观念、价值标准,都深刘地影响着移民的生育观念。在这些因素中。迁入地城市文化的影响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试论吊庄移民工程对回族移民生产、生活观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伟华 《西北人口》2009,30(5):102-106
声势浩大的吊庄移民规划,使一部分居住在宁夏南部西海固地区的回族群众。搬迁到了距他们的原住地几百公里外的地方。伴随着这样的移民搬迁,回族群众的思想观念必然存在着变迁以及在迁入地进行调适的问题。吊庄作为沟通移民老家与迁入地——银川市的一个重要桥梁,使得移民群众在思想观念上发生的深刻变化,最终会通过文化的传播而使整个西海固地区的人们在思想意识深处.向以吊庄为平台的宁夏川区相对先进的文化产生趋同。从而最终影响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20.
一固原地区位宁银南山区,是回族聚居的贫困后进地区,总面积为22,596平方公里,辖西吉、海原、固原、隆德、泾源五县。1981年总人口为1,312,811人。其中回族586,884人,占总人口44.4%,占全自治区回族人口的48.6%。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8人(解放初期为21.2人/平方公里)。人口1949年为479,625人,到1981年净增1.73倍。1949年粮食总产29,824万斤,人均629.2斤。1959年人口697,781人,粮食44,638万斤,人均650斤。1969年人口增加到924,852人,粮食总产46,550万斤,人均503斤,人口比1949年增长92.8%,粮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