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穆标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4(4)
对近代女留学生中的著名人物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阐述了女留学生在设立公共卫生机构、培养公共卫生事业人才、创办公共卫生刊物;主持或参与公共卫生科研项目等方面的成就,认为近代女留学生为改善中国公共卫生的面貌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研究女留学生对近代公共卫生事业贡献的内容、特点、原因的分析,可以对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略作梳理。 相似文献
2.
方靖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2):39-42
近代以来,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近代西方社会的救济思想开始影响我国。基督教对广州瞽童养教事业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实现了从简单个体救助到群体集中救助的转化。其中,由美北长老会传教医生赖玛西创办的明心学校作为最早为瞽目儿童开设的专门学校,其开办改变了社会对瞽目儿童的看法,推进了近代广州瞽童群体养教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方靖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7(2)
近代以来,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近代西方社会的救济思想开始影响我国.基督教对广州瞽童养教事业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实现了从简单个体救助到群体集中救助的转化.其中,由美北长老会传教医生赖玛西创办的明心学校作为最早为瞽目儿童开设的专门学校,其开办改变了社会对瞽目儿童的看法,推进了近代广州瞽童群体养教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9月,范铁权先生新著《近代科学社团与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多年以来范铁权先生在近代科学社团研究领域辛勤耕耘中取得的又一可喜新成果。综览全书,作者以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为主线,以近代科学社团的具体活动为参照,描摹了一幅复杂而又极富内涵的近代中国公共卫生观念发展变迁的鲜活图景。细读之下,该书具有史料翔实、内容丰富、方法多元、逻辑严谨、关注历史、资鉴当下、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5.
蒋浙安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3):117-120
查德威克最早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公共卫生思想,积极倡导公共卫生立法和改革,为英国近代公共卫生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公共卫生改革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试析近代广州教会医院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强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4-8
教会医院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扮演过复杂的角色 ,文章从近代广州教会医院兴办的情况入手 ,重点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以期对教会医院有一个客观认识 相似文献
7.
刘桂奇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13(1):93-97
20世纪20-30年代,广州市政当局在饮水、住房和医疗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社会福利救济措施,以努力改善广州城市社会底层的生存环境和卫生保健条件。结合当时广州城市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现代公共卫生的视角来审视这一类政府性的福利救济,可知现代健康权在近世时期已开始发酵,而且国家和政府被视为培育和维护这一权利的当然责任主体。这种基于现代健康权的社会福利救济观及其具体实践,对于我们当今生命健康权的培育发展仍然不乏启示。 相似文献
8.
王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1):13-17
兰安生是世界著名公共卫生学家。他出生于中国,也开创其公共卫生事业于中国。他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创建了中国最早的公共卫生学系,在北京建立了以第一卫生事务所为依托的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在河北定县指导其学生陈志潜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这些在中国取得的经验也为国际公共卫生学界所推崇。 相似文献
9.
周其厚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9(2):71-73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建立出版机构和参与官办出版事业,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和出版理念,不自觉地培养了中国第一代出版家。近代民营出版业的崛起,标志着中国出版从外在设备到实质内容上的近代化,在沟通中西文化,推动新文化创造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齐福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4,(11)
传教士对传统教育的审视,使人们加深了对封建教育弊端认识;传教士创办教会学校的实践,进而凸显了传统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传教士对西方教育思想的介绍,为传统教育改革作好理论准备。传教士在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教会女学与近代职业女性的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紧跟着大炮来华,为了达到传播福音的目的,在中国开始兴办教会女子学校,培养教徒。教会女学中的学生不仅接受了宗教教育,同时也接受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民主、自由、平等等社会科学的内容。从教会中毕业的女性走上社会后,大多从事医药、护士和教育,成为中国最早的职业女性。作为中国最早觉醒的女性,她们为近代妇女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李尹蒂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34-140
中国以农桑为本,内治之道,首在劝农,农事为国家首务。至海通以降,传教士带来了西方农学。通过其对泰西农政院、西方农器和农务化学的描述与介绍,士渐知农,并以比附的方式接纳了西法农学。在报刊舆论的宣导下,朝臣奏议亦别于重农仅知种植之利的旧制,开始畅言效法西方,探求审土宜、讲培壅之法,终仰动宸听,当局明确提出修农政,必先兴农学的主张。农学从无到有,被放置进京师大学堂的农科大学与实业学堂的农业学堂中,纳入学制。它的出现,揭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并体现了时代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张梦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14,(2)
缠足陋俗在中国沿袭久远,影响甚深。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缠足陋俗也发生了相应改变。这些变化肇始于来华传教士的努力,他们不仅大力进行反缠足舆论宣传,而且还将这些主张付诸于实践。虽说传教士的这些活动主观上是为其传教活动服务,有其局限性,然而客观上却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推动了近代反缠足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教会女学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洪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中国近代教会女学是由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在华兴办的一项教会教育事业,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显著的特色。论文探讨了近代教会女学产生的背景,发展的阶段,课程、教材、教法、教师及其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主要问题。通过考察和初步研究,认为教会兴办女学是传教士开展传教活动、扩大宗教势力的需要;教会女学在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史上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并对近代女学运动产生影响;教会女学有助于近代中国社会思想的转变,但不可能解放中国妇女 相似文献
15.
近代来华西方传教士对中国溺婴现象的认识与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巍巍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6):83-86
近代来华西方传教士对中国溺婴现象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并对其进行大量的报道。传教士们普遍认为溺婴在中国各地广泛发生,他们还较为深入地调查了溺婴发生的原因、世人对溺婴的态度及溺婴导致的影响;怀有文化优越感的传教士们还站在西方文明本位的立场对溺婴现象进行强烈的批判,并极力鼓吹基督教信仰根治论,体现了其潜在的殖民主义与东方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西方文化传播对中国的文化观念变异之影响入手,认为利玛窦等传教士带来的舆图及图志挑战了中国自古有之的世界秩序观念,探寻其对近代中国“国家”、“民族”观念形成的作用。文章认为它对于改变国人对世界本身及中国在世界中所处地位(即“中国的世界秩序”)的认识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并借由鸦片战争所引起的危机意识,促使国人在改变“世界秩序”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国家新改制的途径,传统的皇朝权威开始遭遇现代立宪政治的挑战;而政治观念上由“朝代国家”向“民族国家”的演进,为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准备了思想层次的变革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可以约略概括为从“朝代国家”向“民族国家”过渡的历程。在此历程中,除了西方武力入侵这一重要的强制因素外,由中西文化交融所致的文化观念之变异绝不可被忽视。西方文化传播中,世界地理知识的传入挑战了中国自古以来的世界秩序观念,对近代中国“国家”、“民族”观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杨大勇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2):139-141
西方资本主义对华宗教侵略过程中,西方传教士的办学行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对贵州近代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成了近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形成,传播西学、引进了西方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推动了现代学制的产生,开创了特殊教育的先河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由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本质和中西两种文化价值观念的分歧,近代西方传教士与中国绅士在价值取向、经济利益、政治特权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发生了尖锐冲突。但当时任何一方的力量都未强大到战胜对方的程度,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为了共同的生存和利益,双方又不断磨合调适。这种矛盾冲突与磨合调适的过程从正反两方面影响了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