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召波 《社区》2004,(14):59-59
贤惠、柔韧、聪颖、细腻……这些都是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和禀赋。如果你具备了以上某些优点,又不甘心于上班族的平淡与寂寞,想在人生的舞台上展开拳脚打拼出一片灿烂天地,那么以下的开店参考或许能够给你带来滚滚财源。  相似文献   

2.
烟雨任平生     
任何纷繁复杂的场面和事情,最后都会归于同一种结果:平淡、简单。如同繁花落于秋风中的寂寥,如同春雨渗入大地后的宁静。简单就会轻松,把欲望变得纯粹透明:一份自己钟爱的工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宁静  相似文献   

3.
穆时英的小说表现了现代都市人的生活困境以及在这种境遇中的漂泊、流浪、孤独、寂寞和虚无主义的感受.小说中的人物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便在娱乐场所放浪形骸,以期在感官的享受和情欲的满足中摆脱人生的困境,但却陷入了更加痛苦的深渊.他们想通过真挚的爱情或宁静的乡村生活来医治都市生活造成的心灵伤痛,但是唱出的却是一曲曲人生和爱情的悲歌.  相似文献   

4.
人生静美     
染墨流年,岁月沉重;时光安然,人生静美.静,本义为松开争夺的手去看蓝天,后引申为踏实而安祥.世界从来宁静,浮躁的是人心.人浮躁在大千世界,花宁静在大地怀抱.若不是欲火熊熊燃烧,人生亦如花般宁静而淡雅.  相似文献   

5.
《老友》2007,(11)
希望健康长寿应追求什么?应追求心灵宁静、心胸宽畅。对身外之物,不思钻营,将名利、地位、财物等看得平淡些,不为心动,不为其左右,谓之淡泊明志,宁静方能致远。  相似文献   

6.
一 李金发(1901—1976),这个辉煌于半个世纪前的早期象征主义的代表诗人,他曾以诗作的诡谲刁钻而名噪诗坛,然而到头来终于人生无一知己,落得穿着草鞋“仅能走世界之一角”①的结局。尽管如此,当时的李金发年轻而自负,并没有认识到陷入寂寞的缘  相似文献   

7.
"夜渡——张勇雕塑作品展"终于在2012年的3月于卓越艺术空间拉开了帷幕。展览之前张勇是这样给自己的艺术追求定义的:"很多艺术家喜欢靠自己强烈的风格去打动观众。我倒是希望我的作品日趋平淡,能像空气和水一样既纯真又无味。如果能认真的用心感受,我觉得人们会从我的作品中体验到内心的宁静与幸福。"带着一份期待我们进入的张勇的...  相似文献   

8.
考察萧红的一生,"寂寞"情结始终贯穿于其中.这对一位作家来说,无疑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萧红的文学实绩相当部分是由这一情结带来的.研究它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此情结可从三个方面进行挖掘:1.人生的寂寞;2.写作态度的寂寞;3.不被同时代人理解的寂寞.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不仅仅是写秋景的净、美、悲凉的经典美文,更是作者内心孤寂的具体写照。从郁达夫的精神寂寞、文士寂寞、生平寂寞、人生寂寞、内心寂寞、情感寂寞来解读作品,不仅能读出作者字面里的孤独和寂寞,也使读者对郁达夫的寂寞情怀有一个全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贾宝玉与光源氏的“寻母”意识探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原型意义而言,贾宝玉与光源氏二人都始于一个失母的悲剧人生的预设,而又都终于一个“寻母”的人生悲剧的结局。在他们情爱人生的背后,体现出的是一种“恋母情结”中的母性原型意味。对两位主人公的“寻母”历程追踪蹑迹,进行母性原型视角下的考察,可于中日文学文本间建立起新的对话质素,以显示中日邻邦异质文化间的同源特征。  相似文献   

11.
"平淡"被作为审美理想和时代风尚而得到两宋艺术家的大力提倡和普遍表现.与宋代整个审美思潮相一致,理学家为了使美的形式适应儒家所规定的美的实质,也欣赏"平淡"之美,在心态上保持宁静澹泊,在艺术上提倡冲和淡远,并把崇尚"平淡"与儒家的"中和"诗教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梁漱溟受到了来自执政党方面的严厉批评和大规模的社会批判。对此,梁漱溟以自省力、独立性、平淡心、使命感坦然面对。以自省力去除抵触之心、委屈之情;有独立性方能于风浪中不动摇、不失自我;持平淡心方能随遇而安、顺其自然;怀使命感方能超越"小我"而通达"大我"之境。据此,梁漱溟在挫折面前实现了人生境界的升华,也给我们展示了"最后的儒家"所具有的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13.
"淡雅"范畴追求平淡自然、韵味淡远的审美意境。"淡雅"意味着超凡脱俗、飘逸淡远、雅洁冲淡,自然高妙。"淡雅"之境的创构则是无心偶合、自然天成;其审美特色是平淡而不流于浅俗,澄淡雅洁。故而,"淡雅",又称"平和淡雅"、"和雅冲淡"与"雅洁淡远"。"淡雅"之境域所表现出的"淡远"、审美风貌中的"冲淡",意指冲和、宁静、闲适、雅淡,是淡而意韵幽长、渐远而至无穷;是平淡萧疏、冰痕雪影、乌迹山廓,渐远渐无的清澄平淡之境;是淡中见浓、淡中见深;是浮云卷舒、孤鸿轻逝、空灵淡远。体现了中国美学重生生、重体验的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14.
王孟因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文化素养,构成了他们诗歌的多重境界:清丽幽怨境界、浑厚雄奇境界、素朴宁静境界.但同是清丽幽怨。孟诗入世情深,王诗入世情浅;同为浑厚雄奇,孟诗偏于厚重,王诗偏于灵巧;同为素朴宁静,孟诗显热烈,王诗呈冷寂.  相似文献   

15.
裸鲤之恋     
那时候的青海湖,寂寞宁静。湖边的山峰,一年四季雪色纯净。8月,湖畔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静静地开放,他跟着父亲,在油菜花的金黄、雪山的纯白和湖水的湛蓝间放牧。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无意附庸风雅,为了超凡脱俗刻意地追求真善美,但我越来越感觉自己向往一种平淡宁静的日子。身处尘世,放眼望去,在工厂、学校、商店、酒楼、办公室,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里.都可以看到人们忙碌的身影。甚至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人们的脑海里依然盘旋着工资、物  相似文献   

17.
晚唐诗人韦庄的名诗《秦妇吟》,《浣花集》、《全唐诗》都没有载。近代从敦煌窟中发掘九个《秦妇吟》写本,确证这部长篇叙事诗在唐末问世就名噪一时。可是后来湮论诗海,寂寞无闻,惟五代词人孙光宪的《北梦琐言》卷六中稍见端倪。著名学者王国维、陈寅恪经过研究考证,对《北梦琐言》中有关《秦妇吟》的介绍提出了异议。  相似文献   

18.
论寂寞与学术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寂寞与学术工作似乎历来具有密切的联系,哲学家,学者或科学家通常看淡社会的名利权势,远离人事纷争,潜心于自己的工作,追求宁静,独立和孤独,他们的这种生存状态可以用寂寞一词来表述,现代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对自古以来学术寂寞的观念提出了挑战,学术更多地介入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术工作也日益组织化,但寂寞作为学术工作的一个重要工作条件,即使对今天的学术工作,特别是高层次,基础性研究仍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其诗风格真挚、纯朴、自然、平淡;他的这种真纯、自然、平淡的诗风,反照出他的真淳人生。 下面,我们从陶渊明亲自参加躬耕,不辞辛劳;与农民交往,毫无介蒂;田园诗风真淳、平淡等三方面,来说说陶渊明归隐后的人生道路。 陶渊明生于一士族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时叱咤风云的人物,祖父陶茂是武昌太守。他归隐前也做过州祭酒、州召主簿、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官。虽然到他时家境  相似文献   

20.
爱在身边     
人生像一艘船,时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乘风破浪,充满激情;时而在平静的海面上漂泊,平淡而安静。在我驾驶着这艘船体验激情,享受平静的同时,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