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0世纪的法国符号学研究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在符号理论与应用方面都产生了一些代表性的成果.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列菲伏尔从符号学的应用维度考察了当代社会的消费文化并对之进行了批判.他揭示出当代社会与文化的符号学形态特征,这表现为元语言的突出性,语义学领域向信号的转变以及能指与所指的关系的变化等方面.通过分析符号与消费意识形态、恐怖主义的复杂纠葛,列菲伏尔反思了从语言符号视角进行日常生活革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法国资产阶级研究的社会史范式在拉布鲁斯的引导下确立.这一范式广泛挖掘新史料并大量应用计量方法,深入考察了19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但是,该范式因重视经济活动、轻视文化和心态等因素而遭到批评.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资产阶级研究发生了从社会史到文化史的转变,资产阶级认同成为了广受关注的主题.耐人寻味的是,在一些研究者从日常文化实践的方方面面中寻找资产阶级认同的有力证据时,美国学者莎拉·马萨却论证了法国资产阶级认同缺失的问题.关于资产阶级研究的不同路径实际上体现了史学家对于社会阶级的不同理解.本文主张形成关于阶级的综合认识,以使不同研究范式的融合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马遥 《河南社会科学》2015,(2):94-97,124
安德烈·高兹是20世纪法国最具影响力,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左翼理论家之一。他从萨特的道德哲学起步,深受法国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其理论始终体现着个人中心主义的色彩。在经历了法国学生运动以及西欧新社会运动的洗礼后,他开始更加关注现实问题,譬如生态问题、女性主义、种族问题,以及与社会批判理论相关的消费社会批判、对增长的反思等,都成为高兹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在新社会运动和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影响下,高兹重新反思了马克思与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关联,讨论了马克思主义在消费社会时代的理论价值和定位。总之,在理论的转向过程中,高兹展现了独特的创造力与批判力。政治生态学,是高兹在理论转型初期提出来的重要命题,浓缩了这一时期高兹几乎全部的理论关怀。  相似文献   

4.
赖国栋 《江海学刊》2014,(2):163-170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公众史学在西方一些国家取得了长足发展。法国在这一时期先后出现了大众记忆、公众史学、应用史学等概念,近年来又多提对过去的运用、对历史的运用,尤其是在"记忆、遗产、认同"三部曲中体现历史的政治用途。这种将历史和社会结合或者说强调历史的社会职能的做法,是法国史学的传统内容之一,可以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甚至更早。近四十年来法国公众史学的发展与一些因素相关,例如1968年以来西方社会的民主化、历史教育的"危机"。20世纪下半叶产生的大量的"历史记忆"作品,以及创伤的视觉化则是公众史学的重要表现。公众史学和学院史学共享权威,然而在目标读者、写作原则和信息选择等方面各自存在不同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环境史资料>一书体现了目前法国环境史研究的现状.在该书探讨的法国环境史的重要问题中,有三个问题特别值得重视:环境概念和相关的境地概念在法国的演变;19世纪以来景观的变迁及其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变化;19世纪以来环境问题的发展以及法国社会和政治的回应.这三个问题揭示了环境观念在现代法国的成长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从感觉经验出发,论证了利益、环境等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经验事实,表现出批判现存社会政治制度的旨趣,为19世纪初的法国和英国社会主义学说提供了理论基础.青年黑格尔派继承黑格尔的形而上学,批判法国唯物主义,认为一切社会矛盾只是假象,试图通过自我意识予以克服和扬弃.马克思探讨了超越形而上学、实现人的解放的感性实践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风险解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风险社会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风靡西方的社会理论.这一理论认为随着世界突发事件的增多、不确定性的增强,我们的社会正在进入一个风险社会.风险社会是近代以来工业化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性潜在危机的彰显.本文在此大背景下对风险进行了全面解读,把风险的视野由科学技术领域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并将风险放在现代化发展的动态进程加以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现代社会风险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兴起的以妇女为中心,具有开放性和颠覆性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它伴随着妇女解放的政治斗争而诞生、发展,具有强烈的社会政治色彩。英美派、法国派、黑人和女同性恋的女性批评对父权制社会给予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其成果有许多新的创造和拓展,为西方文学史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后半叶以降,在时代变化与学术革新的双重影响下,法国历史学家弗朗索瓦·阿赫托戈提出当下主义来指示现代社会的时间危机,其特征表现为过去和未来的双重缺失,转而追求一种永恒的当下。当下主义的提出基于法国的政治社会经验,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局限性。倘若结合人类世、生态环境史视角加以考察,在一定程度上可拓展当下主义概念的外延,为超越其限度提供一种借鉴。然而,无论是当下主义还是人类世、生态环境史,都蕴含着一种潜在的未来危机。面对这种时间危机,以历史伦理学、生态时间学、星球史等视角思考历史未来或许可为历史理论提供一种可能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苏志宏 《天府新论》2003,1(5):16-19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近代哲学二元论历史观批判是其形成的基本前提.这一前提贯穿在马克思对于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和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相关论点的批判之中.作为这一批判的理论结晶,社会实践观应当成为我们整体性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品格的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起点.这应当成为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进行理论创新的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11.
丁冬汉 《理论界》2013,(11):119-122
法国大革命起因是学界研究恒久弥新的课题,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解读.但这些研究,多聚焦在改革路径、阶级压迫、既得利益集团、文人议政等方面,而法国专制君权,这个真正的“元根源”则多被忽视,有的研究似乎认为其还值得同情.本研究认为,法国大革命真正的“元根源”是专制君权,演化路径则是专制君权导致的财政危机最终演化为社会总体危机,导致法国大革命.  相似文献   

12.
公民参与是公共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社会资本理论是分析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理论,对公民参与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本文梳理了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和社会资本的相关概念和内涵,以社会资本为中介和基础分析了公共危机管理中公民参与的价值;在社会资本缺失和负外部性下讨论了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并通过社会资本的投资和自我完善分析了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李伯重 《社会科学》2007,(6):173-178
中国经济在19世纪出现重大逆转,从18世纪的长期繁荣转入19世纪中期以后的长期衰退,中国社会也出现了"19世纪的危机".这个逆转始于道光朝,因此被称为"道光萧条".导致这个萧条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之一是19世纪初期全球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农业生产条件的恶化.这一点,在以往关于19世纪危机的研究中一直被忽视,因此,本文以松江地区为例,具体地观察经济衰退、气候变化和社会危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史学的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晴佳 《东岳论丛》2004,25(1):10-19
后现代主义是相对于现代主义而言的。现代主义是现代工业发展、现代社会成熟的理论成果;后现代主义是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或曰信息社会发展形成的思想结晶。在史学研究领域,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史学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历史研究兴趣的转移。现代主义历史研究以揭示历史演变的大趋势为目的,即历史一线发展进步论;以中心、精英为主要研究对象,即西方社会中心论,西方精英史学,西方民族国家史学等。后现代主义历史研究则以打破历史一线进化、注重非中心、非精英和非理性的活动为主要特点(法国历史思想家福科等为代表人物),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史学界社会史研究的兴起是其最为显著的标志。第二是对现代主义历史认识论的根本颠覆。现代主义的史学认识论以实证主义观念为基础,即在主、客严格区分的前提下倡导"科学史学"、"客观史学"等。后现代主义则通过"话语的转折","语言学的转折"等理论对现代主义史学的"科学性"、"客观性"加以否定,重新界定了历史研究的性质和意义,重新区分了历史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影响十分重大,争议也十分激烈。对中国史学来说,20世纪是中国史学界全盘接受西方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世纪。进入21世纪,我们如何总结开发2000年来和20世纪中国史学的遗产  相似文献   

15.
哈贝马斯是20世纪公共性和交往哲学的代表人.他的公共性理论受阿伦特公共空间的启发,力图在现代性的框架内解决现代社会和政治的危机.公民社会理论以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为原型,从中抽象出一种理想的公共领域.交往理性为现代社会的多元民主奠定了理性的基础."商谈民主"理论是对现代政治中的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理论的调和.哈贝马斯公共性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停留在规范与权利的现代性框架内,无法从深层上回答现代社会的德性与伦理危机.  相似文献   

16.
后启蒙与文化批判理论的危机——兼论批评合法性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批评大众文化的诸种理论当中,以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锋芒最为尖锐,影响最为深广.法兰克福学派在缺乏文本研究的情况下,依据哲学推演的方法,对大众文化作出了独断式的过度批评.因而,其理论早已暗藏危机.当今西方社会已经步入后启蒙时代,我国社会也已呈现出明显的后启蒙特征.在后启蒙的社会状况与理论话语的挑战下,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面临着更加严重的危机:"现代精英主义"文化立场的危机、"被动受众"观的危机和批评家作为文化"立法者"的身份危机.当代大众文化批评为避免合法性危机,必须走出法兰克福学派的批评范式,谋求哲学批判与文本阐释的结合,树立文化多元主义观念,走向批评的个人化.  相似文献   

17.
比较文学在 2 0世纪的兴起经历了“世界文学→总体文学→比较文学”的发展过程 ,其方法论也出现重重危机。法国的影响研究注重事实考据而否定美学评论 ,美国的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关注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和学科联系而忽视社会历史和学科独立性。文化研究方法被运用于比较文学研究之后 ,打破了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的二元对立 ,出现综合研究的趋向。但是文化研究作为后现代社会中的权利话语 ,导致了经典文学衰微、文化的同一性和霸权主义 ,并不能真正走出比较文学的方法论危机。危机还在继续 ,机遇和挑战并行  相似文献   

18.
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一个欧盟社会政策的分析路径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社会排斥理论是欧洲社会政策研究中新兴的理论.欧盟一体化进程和福利国家危机是社会排斥理论发展的主要背景.社会排斥指社会成员愿意参与社会活动但是被不可控制的因素阻止的事实.社会排斥问题的存在影响社会成员公民权利的实现.欧盟的研究表明,社会排斥在健康、就业、社会保护、教育和住房五个与社会政策相关的领域中存在.社会政策是反社会排斥达到社会融合的手段.欧盟希望通过社会政策调整和实施去消除社会排斥.  相似文献   

19.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卓华 《学术论坛》2005,(12):52-55
生态社会主义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兴起的社会思潮和运动,其产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的反映。它提出了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经济应适度增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等若干正确观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在生态问题上、政治理论基础上、经济理论上、文化价值取向上等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理论,形成了新的发展趋势和独特新颖的理论特征,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思潮和流派。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研究与具体制度安排方面受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思潮和经济政策影响深远。本文分五个部分对一百多年来西方社会经济思潮影响下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作一个回顾,以期提供一条脉络清新的研究线索。本文首先介绍了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中期英德两国的民主社会主义、干预主义影响下的现代社会保障理论的起源和发展;接着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危机与新自由主义的兴起的关联;继而阐述了20世纪90年代英美两国在妥协与矛盾中对“中间道路”的选择;最后对目前美欧新保守主义下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