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中国的留德大学生见德国人做事刻板,不知变通,就存心捉弄他们一番。大学生们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上分别标上了“男”“女”的字样,然后就躲到暗处,看“死心眼”的德国人到底会怎么做。结果他们发现,所有到电话亭打电话的人,就像是看到了“男”“女”厕所的标志那样,毫无怨言地进入了自己该进的那个亭子。有一段时间,“女”亭这边电话闲置,“男”亭那边宁可排队也不往“女”亭这边运动。我们的大学生惊讶极了,不晓得德国人何以“呆”到了这个份上!面对大学生的疑问,德国人平静地耸耸肩说:规则嘛,还不就是让人来遵守的吗?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功利主义思想渗透高校的情况下,部分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迷茫”与“堕落”,表现出自我压抑与好幻想、自我迷失与易妥协、自我放逐与难回归等特点.从人学视角看,大学生的“迷茫”与“堕落”的原因,在于大学生虚构了“现实的人”、逃避着“现实的人”的要求、妥协着“现实的人”的需要.在教育中,需要用马克思主义人学为指导,引...  相似文献   

3.
韦良秀 《社区》2010,(15):58-59
德国人向来以严谨著称于世。一批留德中国新生见识了德国人的“刻板”,恶作剧地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上分别贴了“男”、“女”标志,然后躲在一旁观察。结果发现德国人不论男女,宁愿排队,也没有一个人越界到另一边空置的电话亭打电话。而在中国,这种现象大概只有厕所标识才管用。对此德国人的解释是:规则就是用来遵守的啊,否则要它做什么?  相似文献   

4.
刁昱文 《国际公关》2024,(3):185-187
“晕轮效应”时时刻刻发生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在学生的认知交往中,对方的某个突出特点或品质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形成对这个人的整体评价,这种错觉有利有弊,严重时会产生不良后果。本文基于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实践,深入解析“晕轮效应”在日常生活中对大学生的影响,并就大学生如何避免“晕轮效应”所形成的交往障碍和认知偏差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德国浪漫派诗歌具有显著的神学倾向 ,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给资本主义新的文明带来新的束缚。在物的束缚下 ,人成为了“断片”。德国浪漫派为此忧虑不已 ,他们以“回归自然”和“回归精神家园”来重塑新神话 ,在诗中思考有限与无限的矛盾。可见德国浪漫派的神学倾向的本质是思考和探询绝对真理 ,有着生命哲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托物寓意类散文,借写某种“物”.通过展现其的精神内涵来表达作者的态度情感.这就把事理爱憎“物化”.把抽象道理形象、生动化,因而易于让人理解,给读者独特的审美感受与教益,但这类散文必须紧扣所托之”物”与作者”意”之间的联系,以一条明晰的线索和精炼含蓄的语言把文字组织起来。  相似文献   

7.
“乙”字给人的印象.总是柔顺、谦卑,无意去争什么天下第一的,就像水中浮动的一只鸭子一样普通。可是后来却悄悄攀上了一个“人”.变成了一个“亿”字.成了亿万富翁,身价万倍了,于是就飘起来,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海南特区建筑施工市场存在种种困忧:1.诸多人参与的巨额“回扣”;2.乙方的垫资变为“投资”,“质保金”成了无息贷款;3.一些施工队编造虚假的“资质”、“资历”和一味凭“力气”蛮干,造成“伤病房”。要克服困忧,就必须建立房地产业的社会行业分工机制,实行严格的施工监理制度。  相似文献   

9.
中学的语文应读点什么,在过去不是什么问题,但今天争议很大。华夏文明几千年,教育的根底却是让人“信”,所谓道德普及者正是。美国的语文书也有这一共同点,比如爱国主义、人道情怀等等。不过还有几点不同,就是不都让人去“信”,而是让人生“疑”。先前曾听张中行先生说,大意是,英国的课本上讲拿破仑是被英人打败的,德国书本则云是德国打败的。  相似文献   

10.
彭辉 《金陵瞭望》2006,(20):60-60
社区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依托.社区档案是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等组织和居民在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随着社区功能的不断完善.更多的“单位人”、“企业人”变为“社会人”。需要由社区管理的事情越来越多.反映到社区档案中的社会信息也就越来越全面.因此。建好社区档案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根据笔者多年在社区工作的经验.结合上级要求和现在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推进社区建档工作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部地区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依据荣辱观的八维观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在“八荣八耻”方面上的具体践行情况的评价状况及其特点。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在“八耻”方面的践行优于对“八荣”的践行,而在“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等三方面的践行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2.大学生的荣辱观践行情况在“劳动观”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大学生的荣辱观践行情况在“生活观”上存在显著的文理科差异;4.大学生在荣辱观的践行上存在年级差别。  相似文献   

12.
“辛派词人”是词史上一个重要流派.此流派称谓从最早的稼轩词风格指称“稼轩体”、“辛体”、“稼轩风”.到之后的“苏辛派”、“辛派”、“辛派词人”,呈现出循序渐进的趋势。从指称的变化过程看.它一方面反映出由辛弃疾所开创的这一独特词风渐被同时代人及后人认可.并在创作上体现出有意的推崇和仿效,另一方面也折射出这一领域已愈来愈多地得到词学家的关注并在研究上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3.
要想写文章,先得有材料。过去的人谈文章,总是喜欢拿他和“人”相比,说主题犹如人的“灵魂”,材料就像是人的“血肉”。人不都是以“有应有肉”、“血肉丰满”为健美、结实吗?材料之对于文章也是这样。你没有内容,缺“血”少“肉”,皮包骨似的只有干巴巴的几条筋,那就像瘦得可怜的“小瘪三”一样,不像一个健康的人。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基层锻炼,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完善“村官”制度和建立更加完善的农村人才培养机制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本、教育和经济增长分析,就重庆市合川区大学生“村官”对农村经济建设的问题提出建议,希望对大学生“村官”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德国,既有左翼马克思主义精神领袖的思想遗产;又有新老几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孜孜以求,以及马克思学家的不懈努力.因此,毫不夸张地说,作为马克思主义故乡的德国,在今天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镇之一.2009年的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结合MEGA2阅读马克思;马克思思想的复兴;公共讨论中的“马克思体系”;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人的形象”;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文化.此外,“11月革命”的历史效果、“后89时代”的历史神话、金融危机的深度反思、联合国/欧盟的军事化与国际关系,等等,也是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由此可见,尽管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处境不佳,但却依然活跃.我们认为,尽管他们对马克思有着不同的解读,而且很多研究缺乏原创性和理论深度,但他们对马克思、马克思思想、马克思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热情”和“迷恋”,值得国人钦佩和羡慕;他们的“阅读《资本论》活动”和“结合MEGA2阅读马克思”的方式,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邓小平同志给我们指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一贯性”与“针对性”的辩证统一原则。当前,要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加强对大学生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公德问题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公德问题是:1.自我认识存在偏差,2.家庭教育有缺憾,3.公德教育是“应试教育”,4.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要提高大学生的公德水平,应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1.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2.建立各种规章制度,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4.树立文明典型。  相似文献   

18.
目前由于大学生“村官”在利益分配、利益代表和利益表达方面的困境,导致大学生“村官”工作存在诸多缺陷,严重影响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推进和持续发展。就大学生“村官”工作中的利益机制问题展开论述,界定大学生“村官”工作中的利益机制,阐述在大学生“村官”工作中运用利益机制的原因及在大学生“村官”工作中充分发挥利益机制作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德修”和“智修”是大学生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大学生必须将“德修”和“智修”统一起来,认真学习,积极实践和自我改造,不断加强“德修”和“智修”,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美学尚“雅” ,以“雅”为人格修养和文艺创作的最高境界。“雅”之境是人与自身心、性的构成 ,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在相互对待、相互造就中的构成。“雅”的开端 ,是“作人” ,就价值体系的差异而言 ,“雅”与“俗”的区别首先表现为主流文化与精英审美意识和大众审美意识之间的疏离与对抗 ;从人生美学来看 ,中国古代“尚雅”审美意识的确立 ,与中国文化中的“崇礼”意识分不开。雅俗之争 ,体现了中国人在究天人之际、于天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中 ,对如何确立人的地位 ,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理想、人格的确立、人性的美善、人的自我实现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