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格尔顿现代西方文学理论批判的总体思路是沿着马克思·韦伯"学术与政治"问题提出的大背景来展开的.伊格尔顿认为,<文学理论引论>中所讨论和批判的现代西方文学理论无一例外也全都是政治性的,只不过它们大多以一种学术的、纯理论的、"非政治的"姿态逃避、纵容甚至加强了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不合理的权力系统与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2.
论俄国形式主义的文学观魏家骏在现代西方文学理论的诸多流派中,也许没有一种文学的理论流派的观点遭到过像俄国形式主义者那样坎坷的命运。这一学派在20世纪伊始俄国大革命风暴将起的前夕,希望重建与传统文学观迥异的文学理论体系。他们从语言形式的角度人手,重新界...  相似文献   

3.
报告文学是一种年轻的文学体裁。在我国,几十年来它经历了高潮和低潮,不断地发展着。粉碎“四人帮”以来的几年中,它获得了巨大的进展,不但在题材的丰富性和主题的深刻性、战斗性方面有了很大突破,在形式方面,也显得多姿多彩,艺术魅力更加强烈。报告文学本来属于散文的一种,但现在在某种意义上,它已取得了独立的地位,正象一位老评论家说的,“由附庸蔚为大国”。那么,对于它的研究也需要跟上去,需要做更深更细的探讨。几年来,人们对报告文学的特征、范围,特别是真实性问题探讨得比较多。在这里,我想就另一方面,即报告文学的形式方面谈一些看法。一般文学体裁都可以根据它们形式上的不同特征而分为若干类型。比如小说可以分为短篇、中篇、长篇;诗歌可以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戏剧可以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  相似文献   

4.
诗歌作为一种艺术,由于其本身进行形象思维的特殊规律以及审美的需要,它要求文学语言具有音乐美。“诗言志,歌永者,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沦。”早在尧舜之世,就要求把诗与音乐结合起来,而司马相如论赋,也曾提出一宫一商,一经一纬之说,也涉及赋的音乐性问题。可见要求诗歌具有音乐性,讲究抑扬高下,一唱三叹,这是符合诗歌的艺术规律的。不过当时还未发明四声,没有严格音律,并把它运用到诗歌创作之中。沈约四声之说发明和兴起,这不仅是文学理论的一大发展,也是人们对诗歌技巧的又一认识和发现。以此为基础,在齐武帝永明年间形成了一种…  相似文献   

5.
面对涌动的现实,1994年浙江的报告文学作出了积极的回应。本文分别从长篇、中短篇报告文学,以及历史纪实文学出发,对浙江1994年的报告文学作了较全面的透视。  相似文献   

6.
报告文学在今天中国文坛上已占有令人瞩目的突出地位.这种现象被某些评论家誉为史无前例.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在一个国家的日常生活中突然起到这样重要的作用是不常见的.现在中国除了有一本名为《报告文学》的专门杂志之外,还有很多文学杂志每期必登一篇或几篇报告文学.目前,中国的文学评论家们把新闻报道和"报告文学"明显地区别开来,新闻报道被  相似文献   

7.
诗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它不单以文学艺术的一种“固体”文本存在,而且深入人的精神内部,形成较为稳定的作用于人类心理与行为的诗歌意识。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诗歌为语言外化并且进入了社会信息交流的范畴。诗歌文本为人类对诗歌艺术走向共识提供了实在的依据,它无疑是诗歌文化研究最本质的对象。由于诗歌文本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虽来自人类的诗歌意识,但并不能充分反映诗歌意识的全部内容,我们必须注意对诗歌意识独特性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认识诗歌文本。一、诗歌意识的文化意义诗歌意识是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对当前文学理论建设中出现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问题,除从文学理论本身寻找其原因外,还应该从文学理论外部对形成文学理论的理论环境加以审视,这才有可能更全面地揭示本质主义问题出现的理论原因.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对现代中国文学理论的建设以及文学理论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形成,就产生过重要影响.为此,探讨新文化运动的理论影响,特别是从观念、哲学、思维方式等方面加以探讨,对理解当下文学理论界反对的本质主义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张丁  熊飞宇 《社科纵横》2011,(10):107-111
自北大歌谣运动以来,以刘复为代表,外国民歌也被大量译介。其源语国众多,覆盖面甚广,但主要是通过法语、英语、德语完成。外国民歌和中国民歌一道,参与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发生与现代转型,从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两方面,都产生了深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五六十年代报告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丁晓原中国的报告文学理论研究滥觞于30年代。40年代是报告文学理论的奠基与发展时期。50年代至60年代前期,从总体而言,报告文学的理论研究还是相当活跃的。此间发表有百余篇的研究文字,大大超过了已有的累计。活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文化批评作为一种文学理论研究的知识特征,其实是在与传统文学理论研究有别的另一种知识语境中、用另一种知识话语来理解和解释文学的。而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却忽略了文化批评与传统文学理论在知识构成上的这种差异,忽略了文化批评的"问题意识"与理论研究的知识状况之间所存在的对应关系。因此,对各种西方文学理论的介绍和阐释,往往因为偏重"方法"或"模式"而忽略了理论生成的知识语境,忽略了理论研究的演变与知识状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这个角度看,文化批评对文学研究的冲击集中体现在它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知识状况的质疑,文学理论知识结构的更新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不必也不会都在文化的领域中研究文学,但却不能不思考文化批评的知识结构对拓展文学理论研究视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任传霞 《学术交流》2005,(10):150-154
20世纪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的产生、发展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是来自中国古代文学及文论自身的母体给养,二是西学东渐以来西方文化思想的外来冲击。就后者来讲,进化论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得以合法存在的基本内核。对进化论在中国的接受、理解进行梳理,反思进化论与中国现代性、文学革命的关系以及文学进化观在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追求中的历史作用,是当前文学史及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陈远刚 《探求》2008,(1):79-80,78
台湾著名诗人商禽在青少年时代曾经有过不断逃亡的艰险经历,这一点深刻地影响到他的诗歌主题;同时其敏锐的现代感受力,又加深和强化了这一主题。诗人在诗歌中揭露了外在和内在的现实对人的生命的束缚和异化,凭借黑夜和梦的意象在纸上展什了一条通往自由的逃亡之路,以对自我进行救赎。但清醒的理智又让他意识到现实的异己力量的强大和无可逃避,从而在他的诗歌中加入了绝望和悲哀的不和谐音调。这种心灵与理智间的悖论为他的诗歌带来了主题的丰富性、深刻性和现代感。  相似文献   

14.
一展望日本现代的思想状况时,有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这就是利用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手法宣扬反理性主义、反科学主义的倾向。这种倾向大约从前年起在一般报刊文章中已很明显。《结构与力》的作者浅田彰、标榜经济人类学研究的栗本慎一郎和西部迈,还有诸如文化学、艺术学、文学理论等领域  相似文献   

15.
曾军 《学习与探索》2008,(2):193-198
近年来各种围绕文艺学学科反思的争论,其实有着复杂的理论背景和历史纠葛.在中国20世纪近百年文艺学学科发展史背景上,将新中国文学理论教材编写置于现代中国、前苏联和当代西方的比较视野中予以考察不难发现,新中国草创时期的文学理论没有完全照搬"前苏联体系",而是体现出了"中国化"的努力;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理论的繁荣呈现出明显的"美学化"倾向;近些年来尽管争论不断,但是文学理论的"文化化"趋势却是一致的.从比较视野角度重新定位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问题可以看出,文学理论没有走向终结,而是在继续创新.  相似文献   

16.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乐意初探潘晓彦艺术的根本特征是情感,这早已为中外文学创作、文学理论及现代心理学等证实;艺术又有不同的形式,而音乐是最好的情感载体,它可以泯灭内容和形式的区别。从心理学角度看,音乐是人在宇宙间的一种心灵运动,是一种生命的节奏和感情的旋律...  相似文献   

17.
对古典诗歌的阐释和赏析越来越具挑战性的问题是方法论,一种现代方法的运用,一个独特视角的契入便会掀开固有的传统模式,呈现出别有异彩的感觉。诗歌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难以阐释的天性,这也便越激发了人们窥测其内涵的欲望,这一点在对古典诗歌的欣赏中尤为突出。古典诗歌仅以十几或几十言所浓缩的人生况味和艺术的灵性不断增强了世人对生活、  相似文献   

18.
以唐(诗)绝句为考察对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古代抒情诗的叙事性进行比较深入而细致的分析.首先应该对叙事的概念作符合中国国情的重新审视,当代中国的文学理论对叙事诗与抒情诗的界定含糊不清,因而不符合中国古代诗歌的实际.其理论根源在于对西方文学理论的误用.在此基础上,应该对中国的叙事概念进行重新界定,以便为绝句的叙事性研究奠定基础.基于故事情节完整性,可以给绝句划分为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叙述故事片段的两大类别.通过对绝句这样一种抒情诗体的叙事性的研究,可以重新认识中国古代抒情诗的民族特色并重新确立中国古代抒情诗阅读与欣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李春青 《求是学刊》2004,31(6):105-106
●主持人话语:在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文学理论和文学研究曾经是一门“显学”。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文学研究界热点话题层出不穷,以至于许多从事哲学、社会学、心理学 甚至自然科学的学者也纷纷著文参加文学理论的讨论。然而90年代中期以来,这门学科却渐 渐沉寂下来了,不仅不再出现热门话题,不能形成有影响的学术讨论,而且大批文学理论的研究者争先恐后地逃离自己耕耘已久的园地,向四处出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20.
重铸古典风骨——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对传统诗歌接受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诗的引发模式特征与反传统的姿态,很容易让人感到自20世纪20年代的象征诗派、途径现代诗派、九叶诗派、台湾现代诗、朦胧诗至第三代诗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第三代诗以后的中国先锋诗歌已进入后现代主义时代,不在本文论述范围之内),与古典诗歌之间是无缘而对立的.其实这是一种错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